抗美援朝时期中美双方后勤供应对比,让人心酸,胜利来之不易!

微史客栈 2023-02-04 02:34:08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美后勤供应天差地别,中美后勤供应对比,让人心酸啊!

美国人用一句话来形容他们的后勤,我们到朝鲜半岛打仗,一滴水也不喝朝鲜的,全都是我们带来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现代战争实力的比拼更是双方之间后勤能力的比拼。美军在朝鲜构建起了完善的补给体系,平均13个后勤人员供应一个兵。在天寒地冻、零下几十度的朝鲜战场,美军士兵不仅穿着厚实的棉衣,还能吃上后勤部队用吉普车运输过来的圣诞大餐。

美国军方在当年的宣传影片中,向大众展现了中美两军的御寒冬装对比。美军里三层外三层,皮靴、手套、防寒帽一应俱全。志愿军军服仅仅是一套单薄的棉衣,异常简陋。朝鲜战场上,志愿军1个后勤人员供应6-10个前线战士,更多时候靠人力、畜力运输。前线将士的弹药给养和棉衣都难以保障。第一批志愿军入朝时候,我军共有运输车1300多辆,仅一周便损失了200多辆,其中80%以上在空袭中被击毁。志愿军的补给能力严重的限制了志愿军作战能力。能不能根本上解决战场运输补给的难题,关系到志愿军能否取得胜利。

在朝鲜战场上,前线战士总结了“三怕”。一怕没饭吃,二怕没子弹打,三怕负伤抬不下来。“三怕”就是后勤保障问题。美军在撤退时实行焦土政策,志愿军缴获的物资微乎其微。比如在第二次战役的时候,西线美军逃跑时候扔下的汽车有2000辆。当时大家非常高兴,满山遍野都是汽车物资。没过几个小时,我们还没来得及运走,数百架飞机就扔下燃烧弹,基本上都被烧掉了。彭德怀战后说,十不存一,甚可惜。

为了解决朝鲜战场运输补给的困难问题,中央军委和东北军区在第一次战役结束后,就从国内紧急动员200辆商用汽车和600辆大车入朝参战。同时,周总理致电苏军,借用苏军汽车1500辆为志愿军运输物资。小米加步枪已难以适应朝鲜战场,必须转变后勤保障理念,做好后勤保障,以适应现代化战争。现代战争没有良好的后勤保障,胜利就没啥希望。千条万条运输第一条,总理开会,决定采取一切措施,建立兵站运输线,改变运输被动的局面,立马增调了汽车2000辆,大车1000辆,手推车500辆,加强运输。

1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