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最可怕的不是贫穷,而是内耗,远离家庭内耗,让爱在心中流淌

书研聊育儿 2022-03-06 21:20:47

前几天,孩子问我什么是内耗?

由于未曾真正去理解和体悟,我没有立马回答他,就让他自己去搜索一下答案。

然而从那以后,内耗这两个字就一直在我的脑海打转,时不时就会浮现出来,也让我开始思索和体悟起内耗。

就在昨天,一切终于明了了。

内耗是什么?

我是这样回答孩子的:

“你每天早上不是定了好几个闹钟么?当一个闹钟响起时,你醒了,但你不想起还想再睡会,想等待最后一个闹钟响。可是,醒了后你又不敢再睡着,因为你怕一睡着就睡过头了上学迟到,这就是内耗,自我内耗。本来你只要定一个闹钟就好,闹钟响起立马起的”。

内耗就是这么的来回拉锯,消耗自己的能量,睡没睡好,起也没起来,反而让自己更累。

回到家庭内耗,亦是如此。

家庭成员之间,彼此的对抗、不协调,都是内耗。

爸爸下班回到家后,想要躺在沙发上玩玩手机麻将,刷刷视频。可妈妈却希望晚上的时间,一家人可以坐在一起看看书、聊聊天,做一些温馨而又积极的事情。

家庭中的内耗基本都来自于父母双方。

妈妈常常是那个对家人都要求过多的人,脏袜子不准乱扔,起床后要叠好被子,吃饭时不能吧唧嘴,字要写端正,作业要干净整洁等等。

而爸爸则常常是那个对家人没什么要求的人,因为很多时候,他对自己都没要求,只是怎么舒服怎么来。

一个要这样,一个要那样,对抗自然发生,家庭内耗也由此发生。

此外,青春期孩子的叛逆,也是一种家庭内耗。

家庭内耗由生活中的细微处日积月累,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是对整个家庭成员的巨大能量消耗。

我们要如何停止家庭内耗?

我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分享三个小经验,希望给到家长朋友们一些启发。

1.自我成长

一路学习过来,最大的一个体悟就是成长自己。只有自己成长了,内在变得勇敢、自信和坚强,外在的一切才会慢慢变好。

自我成长分为内外在两部分。

内在成长是心灵、精气神的部分,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又如何处理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你认为自己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做什么都做不好,还是认为自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有能力,也有信心,抑或是积极的还是悲观的自己,你都喜欢?

懂得如何正确地看待自己,认识自己,这关乎自己与自己的相处是否和谐、自在,不焦虑。

心理学上,许多心理咨询师也曾说道:

“自我关系才是一切关系的核心”。

内在成长的核心,归根结底就是处理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当你任何时候都能够与自己和平相处,一个人不觉得孤独,在人群中也很自在,既不担心孩子,也不焦虑社会环境,常常保持一份觉知,一份正念,认真的爱着自己,这就是内在成长。

外在成长是对技能、方法论和思维方式的修炼。

内在成长好比是道,外在成长则是术,是技能,是方法。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才是生命。

一个人的自我成长也是始于内在突破,由内而外的成长才是生命成长与蜕变的正确打开方式。

2.持续学习

很多时候,家长做一件事往往太急于求成,尤其是关于孩子的。

比如,孩子叛逆了,或者游戏成瘾了,家长就会想方设法让孩子改变,变回原来那个听话的,或者是家长理想中的孩子。

可这样的结果基本都不会有好的结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孩子的问题也不可能一朝一夕就搞定。

改变最好的方式就是持续地去做一件事。

持续地学习是家长成长自我最好的方式。

常言道,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说的不是绳子能将木头锯断,水能够击穿石头,而是持续做一件事的巨大力量。

活到老,学到老。

父母持续学习,改变自然发生。

3.改变家庭的整个情绪底色

妈妈是一个家庭里最重要的角色,直接影响三代人。

我们都熟知的一个现象就是,妈妈在家里有多开心幸福,家庭成员就有多开心幸福,整个家庭也都满是欢乐。

因为妈妈的心情就是一家人心情的晴雨表。

《非暴力沟通》一书中整理了许多人在满足需要和未被满足需要时的感受词汇,这些或积极或消极的感受词汇,说的就是一个人所惯有的情绪底色。

当一个妈妈在家庭里的情绪底色多是焦虑、烦闷、愤怒,甚至抑郁时,整个家庭的氛围就会处于一种压抑、负能的场域,使家庭成员疲惫不堪,一个一个都想要逃离。

如果想要改变这种困境,就需要妈妈改变自己的情绪底色。

如何改变情绪底色?

★先从爱自己开始

先爱自己,照顾好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并自我满足。

累了就休息,不想干活时就不干。每天设置一个独处的时间。在独处的时间里,将一切放空,只有自己。

★保持正念,睡前冥想

凡事不纠结,多视角看待生活中的人事物。

睡前五分钟冥想,静静地安睡。

★有运动习惯

每周保持一定的运动量,除了提升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精神能量的增强与炴发。

拥有运动习惯的人,整个人也会更有活力。

写在最后

家庭内耗本质上是一种能量消耗,消耗的是整个家庭成员的能量。

家庭成员的能量一旦过低,家庭成员的关系就会走向断裂,彼此间的爱就无法流动。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说:

“一切美好事物,都是深度关系的产物”。

这意味着关系的深浅,决定着一件事情的走向。

恰如精神分析中的一句话:关系就是一切,一切都是为了关系。

有关系才有教育,关系好了,爱才能在每个家庭成员的心间流动起来。

爱流动了,家庭也就不内耗了。

1 阅读:257

书研聊育儿

简介:聊聊读书育儿,聊聊爱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