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七事件发生后,日本入侵北京,很快就占据了整个华北,并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已到了生死攸关的关头,为保存我们的高等教育,为我们国家将来的人才,数所著名的高校联手,在我们的西南地区,开辟出一个新的教育领域,这就是“西南联大”的由来。当年的西南联合大学,老师们都是国内的佼佼者,朱自清,闻一多,王力,钱钟书,朱光潜等无一不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而这所大学,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像是诺贝奖得主杨振宁,像是两弹一星的邓稼先。西南联合大学成立仅八年,已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得者2名,中国科技科学奖获得者5名,“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8名,人文学科大师100余名,两院院士170余名。这不但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创造了一个神话,而且在整个世界都创造了一个神话。最近几年,有很多和大学有关的书,都是围绕着大学里的一些著名人物,比如大学里的一些教授。在新中国建立之后,许多在国家建设事业上取得过辉煌成就的学生,他们在自己的专业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他们并没有受到关注。但事实上,他们都是西南联合大学的一员,都是拥有西南联合大学灵魂的一员,都是为了完成西南联合大学的使命而奋斗的一员。


西南联合大学成立至今已有七八十个年头,但当时的学生却早已离去,就算还在我们周围,也有不少已是八旬老翁。他们是我们西南联大仅存的学生,是我们学校唯一能够充分领会我们西南联大的精神。他们是怎么生活的?他们是怎样的思想?丁元元上世纪90年接触了解到了西南联合大学,从2014年起,他就在努力地寻找着还活着的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的人讲述西南联大他将自己所听到的一切,都写在了自己的脑海之中。而且,这次的发掘,也是一次非常艰巨的任务。

而这本《最后的西南联大:对部分在世校友的抢救式访谈》,正是丁元元所写的一篇优秀的文章。在此,我们看到了一个接一个从西南联大走出的普通人,他们的平凡人生,平凡中却又透着无比非凡的一面。他们在各自的专业上都是出类拔萃的人物,他们都是由西南联合大学培养的优秀人才,他们都在为国家做出着自己的贡献。
吴德鋐在一家纺织企业里,从事的是最平凡的工作,却也将自己的全部贡献给了这家企业;夏世铎辞去了文职,加入了军队,在战后恢复了和平,他参加了市委机关工作,他还成立了上海西南联合大学校友协会,并且担任了会长,如今他已经快100岁了,他还在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西南联合大学也有很多出色的女性,比如陈福英,她就是西北联合大学外语系的,解放后她也当上了老师,从事着教育事业。

这些故事,通过他们的讲述,让我们重温了那个青春热血的西南联大。他们是西南联大最好的精神传承人。
刚看完王鹤棣和周也演的那个战火中的青春,讲的就是西南联大的故事,特别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