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45军135师师长丁盛提拔为副军长,后代理军长、军长。在短短几个月时间,提拔速度之快,也是少见。
让人奇怪的是,战争年代职务一直不动,解放后反而晋升提速。
这里有两点重要的因素。
第一,军里人都调走了
45军的前身是东野8纵,在1947年8月之前隶属于冀察热辽军区,属于地方军区部队。此后,部队升格为野战纵队,各级领导配置没变,这是番号改编。
该纵自从编为野战纵队,纵队主将换得最频繁。首任纵队司令干2个月后调出,到地方军区的段苏权担任。段苏权在8纵将近1年,参加冬季攻势和辽沈战役后,没有随部入关,留在东北。上级又将首位司令调来继续担任司令,平津战役后,部队进行番号改编,组建兵团,他担任兵团副司令,上级让陈伯钧担任军长兼12兵团副司令。
从1947年到1949年,部队打到广西,换了4位主官。
1950年初,陈伯钧调离后,副军长张天云担任军长,调丁盛担任副军长。几个月后,张天云去南京军事学院学习,丁盛代理军长,又转为军长。
当时,军长、军政委、参谋长等都走了,也加快了丁盛提拔的速度。
此外,军里老资格也不多,过去45军麾下三个旅长分别是吴烈、黄鹄显、丁盛。吴烈在平津战役后,留北京负责警卫工作,上级调38军一个干部担任师长。黄鹄显过去担任8纵参谋长,134师因各种原因多次换师长,战斗作风需要改善,上级调他担任师长。部队打到广西后,他就调离了。陈伯钧走,张天云接替,空出副军长,谁也没有丁盛资历老,提拔为副军长。
第二,能打硬仗
丁盛在解放战争之前一直干政治工作,到冀热辽后担任旅长,后改为师长,从事军事主管工作,
在8纵论战斗作风,还是丁盛部显得突出,该部过去是黄公略发展起来的部队,抗战时期是晋察冀的机动力量,被抽到陕甘宁边区驻守。抗战胜利去东北。
因为战斗作风硬,加上丁盛作战方面,该部一直是8纵的主力。天津战役打主攻,本来安排丁盛部,可吴烈要先打,结果在规定时间没有突破,跟在丁盛后面进入民权门,而民权门丁盛3分钟就突破。此后衡宝战役,穿插到敌人眼皮底下,粘住白崇禧部,将钢7军歼灭,取得大胜利。
无论资历还是能力和战绩,丁盛都是靠前的。如果张天云不离开45军,丁盛或许担任副军长时间会长一点。
他能在解放后被快速提拔因素,以上这两点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