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报案人:行业“漏洞”不应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法的正能量 2025-01-25 05:29:52

2025年1月23日,《今日说法》播出的“奇怪的报案人”引发了社会关注,如:最初报案人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欲知其中缘由,还得从天津市警方侦查的贷款诈骗案件说起,如:不排除追赃目的等。

今日说法:奇怪的报案人

一、“奇怪的报案人”概说

2023年11月1日,天津市公安局河东分局接到了一起报案。报案人叫张强,山东省淄博市人,几个月前他在天津分期贷款购买了一辆价值40多万元的新能源车;但现在车被朋友骗走了。

根据报案人张强提供的信息,警方初步判断这是一起诈骗案;经初步调查,警方查明以下事实:

第一,张强在山东经营着一家烟酒杂货店,收入并不高;向银行提供的工作证明及收入证明显示,他是天津某建筑公司的高管,月收入达到2万余元。

第二,张强支付的10多万元首付款,由他所举报的高某、王某垫付;该资金由他们的银行账户打入到张强的银行卡购买车辆。

第三,在提车当天,张强签署了一份委托书,并录制了一段委托视频,授权高某办理车辆过户手续;高某、王某将车开走后,张强获得3万元好处费。

第四,回淄博两个月后,张强接到了银行催款电话获悉,20万元的车贷逾期未还;张强报警目的之一,要求警方帮助追回车辆。

根据初查材料,或者证据,警方以贷款诈骗罪立案侦查;经侦查查明:

在短短的6个月内,犯罪嫌疑人王某龙为首70余人寻找“背贷人”;由高某、王某等人通过贷款中介对背贷人进行“包装”骗取银行贷款数10起、涉案金额超过1亿元。其中,犯罪嫌疑人高某、王某等人在天津地区作案10余起、涉案资金近2 000万元。

目前,各地公安机关正在依据天津警方提供的案件线索开展调查和抓捕工作;作为这起案件最初报案人,张强也因涉嫌贷款诈骗罪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有人可能要问,原登记在张强名下的新能源车能追回吗?此为善意取得讨论的话题,本文以张强名下的车辆为例加以说明;行业“漏洞”不能封堵,未到案的诸如王某龙等人可能还在不断地寻找背贷人。

二、行业“漏洞”不应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购车当天,原登记在张强名下的新能源车当天被高某过户给了山东的一个二手车商;随后,二手车商将这辆车又被卖给了大连的一个买家。联系现车主,警方证实买家花了45万通过二手车交易平台购买了这辆车;警方据此认为买家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无法对新能源车进行扣押。

有人可能要问,大连买家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吗?答案是否定的。根据《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规定,善意取得制度的前提条件之一为,“无处分权人”处分了他人财产,而张强名下的新能源车已登记在二手车商名下。

通过善意取得制度分析,多数人据此得出结论,高某享有处分权则是目前二手车行业存在的“漏洞”。从表面上观察,高某持有张强授权委托书似乎有处分权;但从实质分析,二手车商不应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根据《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善意取得制度包括三个“不可分”的条件;在本款中,不可分用分号作了“表示”,如: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倘若不是善意,即使交付了动产,或者对不动产办理了登记也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目前,多数二手车商利用法律人士,特别是司法人员对善意取得制度理解的“缺陷”逃避法律责任,如:低价收购刚购买的“二手车”等。善意取得制度理解的“缺陷”是指,第三百一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的规定,即: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而不能向受让人请求赔偿。

有人可能要问,原所有权人能否请求无处分权人和受让人共同赔偿?在本文看来,善意取得为物权制度;无论物权,还是债权,当权利受到侵害后,原所有权人当然可以向共同侵权人请求赔偿。合同债权从侵权中“分离”出来,多数民事立法为五编制,侵权合同统称为“债”或者“债权”;“合同编”是《民法典》特色之一,但不能因此影响对债的理解。

车商将刚售出的新车作“二手车”处理,且转让价格低于新车,而车商在二手车交易平台又以接近新车价格出售;前述交易过程可以是二手车行业不公开的商业秘密,此为行业“漏洞”。“以合理的价格转”是善意取得制度适用条件之一,二手车商不应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否则,背贷人的现象将持续存在。

行业“漏洞”不应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有人或许追问,背贷人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如:警方刑事拘留了最初报案人张强。此为主、从犯讨论的话题,目前不少司法实践试图通过从犯的处罚挽回受害人损失值得关注,如:电信网络诈骗中的追赃等。

三、从犯量刑不应“比照”主犯处罚

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背贷人构成贷款诈骗罪,如:张强被“朋友”包装为天津某建筑公司的高管,符合本条第(三)项规定的“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的行为模式,但司法机关不能据此认为张强是贷款诈骗罪的主犯。

张强之所以构成贷款诈骗,其原因之一为,“非法占有目的”并不限于为自己占有,也包括为他人占有;多数人据此可以得出结论,张强倘若构成本罪还需要有“明知”他人有非法占有目的。

警方之所以对张强采取刑事拘留措施,其原因也为收取了3万元好处费;而河北衡水的金川同样是背贷人,警方并没有对他采取羁押性强制措施。有人可能要问,警方为何要对张强刑事拘留呢?如:证据固定后,对从犯可以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在本文看来,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目前对电信网络诈骗,多数司法机关采取羁押性强制措施,或者实行认罪认罚制度,迫使“从犯”或者帮助犯退赃。

另一方面,多数司法人员认为对从犯量刑“比照”主犯,如:张强贷款诈骗的金额达二十余万元,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比照主犯的法定刑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刑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了从犯的量刑规则,即: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因本法对犯罪的预备、未遂,或者中止犯规定了比照,不少司法人员据此类推从犯的量刑规则。

主、从犯与犯罪不同形态的量刑规则没有可比性,如:对从犯应免除处罚的前提条件为“立功”,而对预备犯,或者中止犯免除处罚的前提条件主要是没有造成损害。张强作为最初报案,对系列案件的侦破可以评价为有立功表现;对其采取刑事拘留,不能排除警方有追赃目的。

多数司法实践对欺诈与诈骗不分,也是目前不少公众关注的话题之一。贷款诈骗不能隐瞒身份,有人可能要问,欺诈贷款为何规定为贷款诈骗罪呢?如: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一百四十九条的规定,欺诈是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

《商业银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借款人采取欺诈手段骗取贷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刑法》据此规定了两个罪名,即:骗取贷款罪和贷款诈骗罪。从法律性质分析,前者是欺诈犯罪,后者是诈骗犯罪;目前多数司法实践类推适用前述两个罪名,如:合同诈骗罪有“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的前提条件。

从犯量刑“比照”主犯处罚为类推,骗取贷款、贷款诈骗罪也被类推,此为成文法与判例法融合过程中产生的“阵痛”;但在本文看来,阵痛与法治中国“要义”不符,如:根据《刑法》第三条的规定,罪刑法定是法律明文规定的法定,而判例法是类推的法定。

从犯量刑不应“比照”主犯处罚

法治之路何去何从,资本可能发挥重大的作用,如:2024年度的“警匪”片较多,不少剧本的案件定性存在疑问。为此,《今日说法》栏目反复播出同类案件,目的之一可能为,成文法的罪刑法定是法律明文规定的法定;但在本文看来,栏目可能有“改进”之处,如:多数警官说法以案例说法。

主要参考法条

主要参考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一十一条 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

(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受让人依据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

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适用前两款规定。

0 阅读:0

法的正能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