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里,为啥有人赚钱有人亏钱呢

独狼加洛 2025-02-21 11:43:59

股市里,为啥有人赚钱有人亏钱呢?这里面的门道可深了去了。先说那些赚钱的人,人家可不傻,天天琢磨的是咋避免亏损。就好比盖房子,先把地基打牢,稳稳当当的,再去想往上盖多高多漂亮。

像那个霍华德·马克斯,人家可是顶级投资者,有个“第二层思维”。市场热闹得不行,大家都疯狂往里冲的时候,他就开始琢磨潜在的风险啦;等到市场一片恐慌,大家都吓得往外跑,他反而去找那些被错杀的好股票,就像在一堆破铜烂铁里找宝贝。还有桥水基金,搞了个全天候策略,按照资产波动率来配置资产,可不是光盯着收益使劲儿。

再看看那些亏钱的人,天天净想着赚了钱要怎么潇洒,这不是本末倒置嘛!彼得·林奇有个“六类公司分类法”,这里面学问大了。周期股得能预判行业什么时候拐大弯;困境反转股得好好评估评估公司管理层有没有本事把公司拉起来;稳定增长股就得看看人家的护城河有多深,这每类公司的风险都不一样,得量身定制风险控制的办法。

这市场啊,可不是那么简单的。索罗斯的反射性理论就说了,市场预期和企业基本面相互作用,能折腾出各种非线性的波动。那些厉害的投资者就会搞个“概率树”,给每个买的股票都设想个3 - 5种情况,还得准备好应对的招儿,就像打仗得有好几个应急预案一样。

说完风险认知,再说说价值锚定。这财务分析可讲究了,波士顿矩阵能帮咱分清现金牛业务和明星业务,看看哪个更能长久赚钱;沃尔评分法还得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调整财务指标的权重;现金流量折现的动态建模,还得用上蒙特卡洛模拟来处理那些不确定的参数,这就好比给公司的价值做个精确的测量。

商业本质也得看透。就说贵州茅台,人家这存货啊,时间越久越值钱,这可打破了传统的估值框架。还有特斯拉,软件收入占比超过20%的时候,市场就得重新用SaaS估值模型来评估它了,这种能跟着变化调整思路的能力,那可是能带来超额收益的。还有生态位竞争分析,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大家都知道吧,但现在数字化时代了,得变变。美团外卖这业务,把供应商餐厅的议价能力削弱了,还让用户换平台的成本变低了,这种平台型企业就得有新的分析办法。

光懂这些还不够,行为也得修正。得搞个决策清单系统,买入清单得有像ROE连续5年>15%这样的硬性指标;禁买清单就把自己以前交易时犯傻的地方都记下来,比如那种高商誉的公司,咱就躲开;还得有应急预案,要是股票跌了20%,就得重新评估评估。

情绪管理也重要,丹尼尔·卡尼曼的前景理论告诉咱,高风险投资得设个独立账户,和核心仓位分开,心理上也别搅和在一起。达里奥还建议弄个“痛苦按钮”,每次亏钱了就按一下,让自己记住这难受的感觉,以后就不敢乱来了。

认知也得不断更新,弄个“错误日志”,好好分析分析为啥犯错。好多人2020年错过了新能源的大行情,一统计,83%都是因为对技术路线判断不准。那咋办呢?多去参加产业峰会,研究研究专利文献,提升提升自己对技术商业化的预判能力。

最后说说可持续盈利的飞轮模型。知识复利就像个引擎,形成“产业链研究→财务验证→管理层评估→市场验证”这么个螺旋上升的闭环。高瓴资本的研究员都得去工厂深入了解,把生产线的流程图都画出来,每道工序的成本都搞清楚。能力圈扩展也有讲究,用“同心圆”扩展法,从熟悉的消费领域出发,沿着供应链往上到材料,再横向拓展到高端制造。不过得给自己划条线,像投资半导体,要是没去晶圆厂实地调研过,可就得悠着点。反脆弱体系也得构建起来,按照塔勒布的三元结构,85%的资金买那种波动小的价值股,稳稳当当抗风险;10%的资金去布局高成长的机会,说不定能赚个大的;还有5%买深度价外期权,就像买个保险,预防黑天鹅事件。2022年市场暴跌的时候,这种结构的优势就明显体现出来了。所以说啊,股市其实就是把咱的认知变成钱的加速器,关键得看咱底层的思维架构对不对。要是咱把注意力从股票价格的上蹿下跳,转到公司能不能创造价值上,从短期的赌博心态变成长期陪着好公司一起成长,那就有可能打破“七亏二平一赚”这个让人头疼的魔咒。建立起风险识别、价值判断、行为约束这三位一体的体系,咱就能在这乱糟糟的资本市场里,给自己打造一个稳稳的小天地啦!

2 阅读:86
评论列表
  • 2025-03-12 08:46

    你这简直就是废话, 没人亏钱,怎么有人赚钱呢,没人亏钱的话那是 只能买不能卖了

独狼加洛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