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云笔记】百年浦江书画浅析|吴建明

笔墨青丹国画 2024-08-10 18:10:35

百年浦江书画浅析

文/吴建明

一管笔,一张纸,几色颜料,百年间,成就了江南小城――浦江。

一百年,作为时间的一个单位,其实很短暂,尤其放在万年“上山文化”的概念作思考,更是历史长河中的一小截。但是,这百年对浦江书画而言却是一个特别值得回顾和梳理的过程。

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一场由吴渭主盟,延请方凤、谢翱、吴思齐以“月泉”的名义,以“春日田园杂兴”为题的那一场征诗,对后数百年的诗坛有重大影响。对浦江的影响尤为久远。

从历史角度看,这场征诗活动同时影响着这方土地的书画走向。众所周知,书与画是一体的,而画与诗更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诗为无形画,画为有形诗”即说明了两者的关系,苏轼评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更细化到了具体的人与诗。宋以后,文人画的兴起,有无诗意被视为绘画品格高下的标准,而书法与诗在表达上则互为依托,更密不可分。由此可见,浦江书画与诗的关系。

《月泉吟社诗集》

浦江虽小,但宋以来,见诸文字记载的书画人物却有250余人。吴莱、柳贯、宋濂、宋燧诸家有不多墨迹存世,为研究浦江书画的开端留下了宝贵的资料。清初,东皋心越和高书画篆刻俱佳,东渡日本后,成为日本曹洞宗寿昌派开山鼻祖,被日本人尊为“篆刻之父”。同期,还有才女倪仁吉,她以发丝入画,精致细微,迁想妙得,用独特的材料表现了人物、花鸟的另一种面目,生面别开,颇受关注。还有,郑义门儒学治家所传承的礼乐制度,也影响着这方土地的审美。浦江书画如涓涓细流,以“月泉”为发端,延续了千年的风雅。

近一百年,是浦江书画发展的一个高峰。

柳贯 元代 《题资治通鉴残稿》

宋濂 明代 《王诜烟江叠嶂图跋》

宋燧 明代 《敬覆帖》

倪仁吉 清代 《仕女图》

东皋心越 清代 《十八罗汉之一》

20世纪30年代,由潘天寿发起,后在画坛很有影响力的组织――“白社”成立。成立初始共有潘天寿、诸闻韵、张书旂、吴茀之、张振铎五位成员,浦江籍画居其三,可见浦江籍书画家在当时的地位。张书旂、吴茀之、张振铎均从海派大家吴昌硕一脉,然风格各异,张书旂作品清丽传神,花光鸟影,尽摄笔下,并擅用白粉,作《和平的使者》(《百鸽图》)贺美国罗福总统连任而入白宫,成为一段佳话。吴茀之出入于海派,画面温润中正,晚年更显率性、混沌,是一位诗书画兼修的全能型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张振铎晚年生活在湖北武汉,由于生活经历的不同作品面目也随之不同,他下笔刚猛雄健,犹如泰山坠石,用墨用色痛快淋漓,作品有极高的辨识度。

同时期还有的张钟琦、徐天许、戚维新诸家,各专其长,声蛮画坛。其中天纵其才的郑祖纬,更具才识,他之早逝,林风眠、潘天寿两任院长为之扼腕长叹,谓其“天假其年,五十年后或为万人敌”。以上所列的浦江籍书画家的成就无不影响着浦江这方土地。

张书旂 近代 《百鸽图》

吴茀之 近代 《南国日暖》

张振铎 近代 《紫藤雏鸡》

郑祖纬 近代 《双虎图》

浦江书画的发展,除了上述的历史传承和张书旂、吴茀之、张振铎、郑祖纬诸名家之引领外,还有坚实的群众基础,那把锄即耕作、执笔能书画和一门数代陶醉于笔墨间的例子并不鲜见,遂成一时风气。这中间,黄尚庆、朱杏生、吴士维、陈善哉、张爽甫等民间贤达之影响亦不容小觑。

徐一芬 清代 《四海一生对联》

黄尚庆 近代 《古诗、渔父屏》

朱杏生 近代 《芦雁图》

王禹珪 近代 《录古风诗一首》

陈善哉 近代 《松鹰图》

吴士维 近代 《秋蟹图》

陈灏 近代 《兰亭叙》

陈肇英 近代 《秋涛落日对联》

张钟琦 近代 《芭蕉秋菊图》

王渔人 近代 《希堂越国对联》

徐天许 近代 《蔬果双鱼图》

张世禄 近代 《信札》

吴世骥 近代 《蕉荫双鸭》

洪 勋 近代 《梅禽图》

潘绍发 近代 《松鹰图》

20世纪80年代,柳村、张世简在花鸟画领域的研究和传承上作出较大贡献。方增先、吴山明在浙派人物画上的开拓性创举更成为全国美术院校的样板,为推动中国人物画转型奠定了基础,并带给家乡人新的气象。县域内,徐福生、洪以瑞、胡良勇各位老师在县文化馆层面,对人才的挖掘和培养作出了很大贡献。还有,王仲英、朱祖侃、张寅、张树才、吴召南等前辈对浦江书画艺术的普及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当下,在全国与省级美协的重要岗位上,马锋辉、陈琪、骆献跃浦江籍书画家除了创作外,做着重要的组织工作,推动了家乡乃至全国书画事业的全面发展。

柳 村 现当代 《清韵》

张岳健 现当代 《春江水暖》

张世简 现当代 《春暖》

王仲英 现当代 《壮丽河山》

方增先 现当代 《说红书》

徐福生 现当代 《猎人来了》

洪以瑞 现当代 《绿了芭蕉红了樱桃》

何保华 现当代 《书毛泽东忆秦娥词》

黄继葵 现当代 《神州春晓》

吴战垒 现当代 《一室半窗对联》

张 寅 现当代 《三友图》

朱祖侃 现当代 《山路松风》

洪复汉 现当代 《家山处处有画意》

吴山明 现当代 《格桑花》

张树才 现当代 《三月油菜遍地金》

黄世多 现当代 《和风细雨》

浦江百年书画,因有数代人的努力,得以薪火传承,发扬光大。

相对于查阅典藏,师生授受,展览的传播功能显然是巨大的。对于浦江书画界而言,除了个人画展,1982年秋天在浙江展览馆举办的“浦江籍画家作品展览”,有着重要的意义,深深影响了浦江书画界。它既集体展示了高水准的书画作品,同时又为当时画坛了解浦江书画整体水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20世纪80年代初的这次展览某种程度上说是浦江书画的精英展,它在代表着浦江书画金字塔顶端的艺术成果,也体现出这一方土地的良好群众基础。

2023年11月13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万年上山、诗画浦江――浦江县书画作品晋京展”,是在延续“请进来”的模式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是浦江书画整体“走出去”的一个开端。是以时间为轴,在中国美术最高殿堂展现浦江百年书画的脉络。该展跨度大,体量大,展览共展出了148名作者的151件作品。该展览作者年龄跨度130余年,作者身份既有乡绅宿老、民间匠人,还有学者、职业书画家,更有院校中坚和画坛领军人物。这样的组合,涉及浦江社会结构的每一个层面。他们以笔墨为载体,运用不同的理念和艺术语言建构浦江的视觉体系,全面地反映了浦江书画的发展轨迹,代表着作为百年来浦江书画的价值取向和审美主流。它以“上山文化”和“万年浦江”的文化和地域为坐标,让传统书画在这方土地上阐述其当代意义和多元价值,为中国书画界了解浦江、走进浦江、解读浦江提供最直观的视觉媒介,意义非凡。

吴战堡 现当代 《节选滕王阁序》

张 禾 现当代 《行歌待月》

张海天 现当代 《烟云供养》

胡良勇 现当代 《溪山雨睛》

芮顺淦 现当代 《高士图》

石照东 现当代 《新疆歌乐》

陈 琪 现当代 《梅》

骆献跃 现当代 《黄上村》

马锋辉 现当代 《山风》

浦江是一个只有46万人口的小县,耕地和其他资源都极为有限,但当地政府方文化和艺术的扶持力度却很大。浦江县自从1995年举办“95浦江·中国书画节”以来,由中国美协参与的浦江中国书画节三年一届,持续推进,使浦江书画的群众基础更为厚实,使画坛对浦江书画有了更全面的认可。它推动书画艺术向两端深入,一端是学术层面的深入,另一端在普及层面的深入。2014年后,浦江县政府以“万年浦江”为主题与中国美协签署一年一届,连续十年的系列中国画展。使“万年上山”的意义为更多人关注,并以此为依托,发现人才,推出精品,让家乡的书画家有更多的机会和热情参与到全国性的展览中去,从中得以提升。

优秀的传承,深厚的群众基础,加上政府近30年的持续推动,形成今日浦江书画的全新的格局。据不完全统计,“95浦江·中国书画节” 以来,浦江作者入选中国美协、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性展览400余人次,有中国美协会员45人,中国书协会员40人,这是量化一个地区创作水准的重要指标。浦江,如今已形成了老中青创作梯队完备,各画种并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有如此体量,有如此整齐的创作队伍,是很惊人的,也由此具备了一个地方书画艺术可持续性发展的先决条件。

李家权 现当代 《兰亭序》节选

盛丹平 现当代 《旷士之风》

查阅浦江书画的民间和官方馆藏作品,发现20世纪以前,当地的书画特色除了基数较大外,与周边县市相比并无明显优势。直至1900年前后出生的如张钟琦、徐天许、张书旂、吴茀之、张振铎、郑祖纬等一批艺术家在画坛崭露头角后,作为地域概念的浦江逐渐被外注关注。在这里,我们应有一个疑问,为何在这一个阶段浦江书画人才出现井喷现象?

众所周知,1900年前后,中国处于激荡变革时期,外敌觊觎,帝制摇摆,民生维艰。在此背景下,艺术家从各自角度理解了艺术的终极意义 ,纷纷走出家门,或投名校,或赴西洋,以笔墨表现世态,发出心声,实现作为一位艺术家的普世价值。上列的浦江六位代表性画家就读于中国早期如上海美专、杭州国立艺专艺术学校,受到当时最好的专业教育。据查资料,各地皆有从这两所艺专毕业的艺术家,但年龄相仿,出自一地,并均取得较高艺成就的却极少,因此浦江与书画的关系有异于其他地区。究其原因,除了乡风熏陶,家庭教育外,宗族、亲朋之间的影响亦不容小觑,如乡贤黄尚庆、吴士维、张爽甫对以上诸家的影响。

这种以宗族和亲朋为纽带的关系在某种程度变成了传承传统文化和传播艺术理念的一种渠道,浦江书画的礼张版块、前吴版块和嵩溪版块的形成就是这种族、亲传承的外延。

如果说1900年前后出生的那代人的书画成就形成了浦江书画高峰的第一梯队,那么受前辈影响,晚三、四十年出生的以方增先、吴山明为代表的,在浙派人物画成就被高度认可后即形成了第二梯队。当然这个梯队中还包括县域内王仲英、徐福生、洪以瑞、黄继葵、朱祖侃、张树才等前辈。这一代人有两个特点,一以前者为代表,1949年以后考入美术专业院校,在校内受到系统训练,具有深厚的传统功底,同时在中国人物画变革时期有独到的表达,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在院校的教学和创作两方面均取得很高成就,先后成为现代人物画的领军人物。后则也有一定比例就读于专业院校,有精湛的绘画修养,毕业后深耕于家乡,以自身的专业成就,为家乡美术的薪火传承作出重要贡献。两者的影响力成就了浦江书画的又一个辉煌。

金良吉 现当代 《董其昌诗》节选

方钢军 现当代 《李商隐咏史诗》

吴建明 现当代 《凰山清影》

徐峰平 现当代 《逍遥游》

21世纪的当下,浦江书画又处在有别于前的发展期。之所以称有别于前,是因为现阶段的主体是以县域内书画家为主体。大家对比后即知,第一梯队的代表性艺术家出生于浦江,学习和成名则在县域之外;第二梯队的代表性艺术家亦出生于浦江,但除了方增先、吴山明执教于院校外,大多在浦江县内成长和成名,并成为具有地方特点的传承者和引领者。而第三梯队则有所改变。

虽然当下有不少浦江籍艺术家任职于国家和省一级专业机构的重要岗位,也有任职于国内顶尖美术院校的专家,但总体而言,影响力不及前两代人,需要时间的积累。我们寄希望处于象牙塔上端的艺术家在专业上有更高的成就,延续前两代人的影响力。

通过16届书画节的举办,县域内书画家通过学习和刻苦钻研,成长出了一批年轻的、技巧过硬的、体量庞大的创作队伍,他们或将成为第三梯队的主要力量。

张龙彪 现当代 《嶰谷春浓》

叶必武 现当代 《爽秋》

张恒翼 现当代 《午后》

张小庄 现当代 《飞尽梅花我未归》

陈丰松 现当代 《五颗松》

张国樟 现当代 《蓝色妖姬》

吴涧风 现当代 《扫地僧》

陈 熙 现当代 《清霜下篱落》

黄新淼 现当代 《品画》

于军伟 现当代 《童年记亿》

吴松君 现当代 《儿时记忆》

这一创作队伍,由于知识结构和教学背景的不同,奔走于生计和艺术追求之间,具有松散和缺乏学术定位的特征。所以虽然年轻,充满朝气,有很强的可塑性,但作为书画之乡的重要力量,他们有着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是如何营造更稳定的学术环境,这中间包括经济基础;再则是如何尽快打通由技术上升到学术的瓶颈,提高理论水平,以前瞻性的视角思考艺术规律,从而给予自己精准定位;第三,如何以文人画为内核,创作出既有辨别度又有深度内涵的作品;最后,如何打造多元的、具有时代气息的浦江书画新面目。

尽管百年来中国发生的剧变为前所未有,深深影响了这方土地,但纵观百年浦江书画,它始终坚守着一条主线,即以文人画为核心,强调艺术家的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关注民生、表现生活。笔者相信,在今后的相当长时期内,这依然是浦江书画家所遵循的精神指引。

21世纪的浦江书画,将以更新的艺术语言、更贴近时代脉搏的艺术理念,上溯千年风雅,回应百年历程,建构全新的、多元的浦江书画格局……

――2023年11月25日于湖上停云居

编辑|丹青潮

0 阅读:0

笔墨青丹国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