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界――吴建明新水墨画展”2月15日在浙江浦江月泉书院开幕,2月29日圆满落下帷幕。展览期间浙江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王利月,金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知联会会长金时刚,省委统战部知联处处长张蓉,浦江县政协主席张建顺,县委常委、统战部长汪祖龙,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晓飞,县文旅局局长张华,县文联主席朱婉华等领导莅临指导。浙江知美画院执行院长管建平,副院长、中国美院教授田源,秘书长林孝爽,携理事邓学梅、赵立新、徐小丰,作家胡毅萍,艺术家林理明、林合明、杨斌、杨琪及媒体朋友参观、指导、报道了本次展览。
开幕当天,举行了“阅界――吴建明新水墨画展”座谈会,100多人参加,17位领导、艺术家发言,受益良多。座谈会由县文联副主席、本次展览策展人严宏星主持。
本次展览规模很小,受到的关注和鼓励却很多。活动结束,就座谈会做个小结,以利回顾和梳理。感谢领导、师友对本次展览的大力支持。作为展览的“阅界”至此结束,作为思考的“阅界”刚刚开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58af70c20aebdbb4c84860b6d01f2ec.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b18880fde1dbffded9794e6e847595f.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b9fea28a2d19e2974a6c302facd6cb4.jpg)
“阅界――吴建明新水墨画展”座谈会发言汇编
(以发言先后为序,内容据录音整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0c52e7bf04de26f58098c548304da31.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096140e4b967a3a24576ae7e7e95789.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87a040cfcb877b857550bb50af4d239.jpg)
严宏星(浦江文联副主席、本展策展人)
各位领导、书画家大家新年好!“阅界――吴建明新水墨画展”今天开幕了,感谢大家抽出宝贵时间出席本次活动。今天以座谈会代替开幕式,请大家来坐一坐,叙叙旧,聊聊天,给吴建明新水墨画作品提提意见。接下去请大家畅所欲言。
吴重生(中国摄影出版社总编、作家、诗人):吴建明将自己的画展定名为“阅界――新水墨画展”,给了人们许多想象的空间。他坦言“阅界”是他生造出来的一个名词。我想与其说是建明兄“生造”词语,不如说是他对自己的水墨画艺术进行的一次重塑。这种重塑首先体现在筋骨上,然后才是皮相。我常说“诗人是对天地万物重新命名的人”,而“阅界”正是建明兄对自己水墨画艺术的一次概念更新和重新命名。
从传统意义上说,一位画家的作品,不是说这幅画是他画的,整个作品就是画家的作品了。一幅完整的书画作品,从构图、笔墨、款识、用印,都要求画家独立完成。如果画上题的款是引用唐诗,盖的印某人刻的,那就不能算作是某某画家独立完成的作品。我们看吴茀之先生的画作,诗书画印都是老先生自己的创造,让人叫绝。“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我真心希望青年画家们能以先贤吴茀之先生为榜样,做一个具有深厚文学底蕴和全面艺术修养的人。
看建明兄的新水墨画,他盖的印章位置很特别,是对画面内容的一种呼应,甚至是一种提升。三十年前,郑竺三先生教我一个盖印的方法,即有时候盖印可盖半颗或盖四分之一,也可连续盖,可以根据画面需要来调整。建明兄这批作品的用印方法,就很灵活。
另外,吴建明还是一位多面手,除了画画写文章,还能画插图。我先后出过17部个人专著。以201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诗集《你是一束年轻的光》为发端,无论是出版诗集还是散文集,要画插图的时候,我想到的就是建明兄。北京有很多画插画的,我都不找,建明兄给我画了以后就一锤定音了。
我觉得一个画家的审美情趣,最终反映在造型和虚实处理上。画面的虚和实,远和近,粗和细,浓和淡,大和小这种对比关系,还有线条和墨韵的对应关系,处理好需要有很高的悟性。很多时候,中国画是线条和墨韵的艺术。线条并不是说越遒劲越好,墨色对比也不一定是越大越好。有时候很淡很淡的一根线条,但是它爆发出的能量是巨大的,有“四两拨千斤”之功。
我们写散文,有一句话叫“半瓣花瓣说人情,一滴水中见太阳……”,就是说半朵花瓣里面我可以说尽人情世故,说深说透,可以洋洋洒洒,长篇大论,可以写出一篇很长很美的散文。中国画创作也一样。今天,建明兄这批新水墨作品,我觉得让人耳目一新,过目难忘。尤其是他的构图,随便一看,瀚海飞鸿,有无限延伸的空间,这是中国画的意境之高、意趣之美。追求意趣,不能靠技法,技法只是基础的东西。我们形容一幅中国画,它最高标准是气韵生动,神采飞扬。我觉得建明兄善做水墨画这“文章”。他的作品“画外有画”,他的一幅画可以让人联想到画面之外的很多东西。能否作“画外之画”,我觉得是衡量一位画家水平高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
当然,这不是单凭技术能解决的。美术是美在前,术在后,美术是弘扬美的艺术,因此这个美要从美学层面去理解。新时代美术无处不在,它不再是曲高和寡。画家要以自己的作品飞进寻常百姓家为荣,以普通老百姓看得到、看得懂、看得高兴为荣。传递光明和温暖,给人以教益和启迪,给人以精神力量。这是文学的力量,也是书画的力量。
今天,很高兴看到建明兄呈现给我们淡雅的、高古的、特色鲜明的、欢喜无尽的这样的水墨世界,水墨人间。他画中的人物、山水、花鸟树木,都具有鲜活的生命。我觉得建明兄已经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笔墨语言,这种笔墨语言就像吴山明先生的宿墨法一样。今天观建明兄的新水墨画,主题无论是“越界”,还是“阅界”也好,我觉得更应该把它界定为“悦界”,因为每一次超越都应是喜悦的。我相信,这是建明兄“中年变法”的一部分。
机缘巧合,风云际会。我们今天相聚在月泉这样一个钟灵毓秀之地,享受着建明兄作品带给大家艺术大餐。书画有情,万物有灵。相信也会给大家带来好运!
最后祝大家新春快乐、六六大顺,谢谢!
郭 荣(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实业家):
我来自东阳,已认识吴老师好几年了。吴老师展出的这批作品我很喜欢,包括他前几天在朋友圈里发的“阅界”帖子里的《“阅界”说》。我个人认为这个“阅”应解释为经历过曾经的一切,迎接未来的无数种可能。
我刚才翻了一下画集,最喜欢《一湖烟雨,几度江南》这幅画。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幅喜欢的画,我们每个人心底都有一个自己认为的江南,这幅画也许就是吴老师心底的江南。吴老师的江南很含蓄,很文雅,很有文人墨客气质。同时,我也喜欢《黑白无常,唯心光明;一如秋水,不染风光》,阳明先生心学里面就有“我心光明”语,可谓触及人心。画面一片混沌,中间留有一片空白,让人产生无限联想,据了解吴老师这批作品创作于疫情初期,当时每人独守,该时自心光明是何等重要,料光明定能驱散大疫。不知我思及的是不是吴老师创作时的心境?这批作品思想性很强,相信今后有更精彩的作品呈现。
我不懂艺术,凭感觉讲几句,不知对不对?谢谢大家!
徐峰平(中国美协会员、浦江县美协主席、山明美术院院长)
我与建明是近30年的好朋友,彼此都比较了解,以前的作品也很喜欢。今天看到建明的这一批作品,相比之下我觉得很有新意。一直以来我在想一个问题:艺术需不需要限制?现在越来越有一种体会,即“艺术必须有限制,没有限制就没有艺术!”
我想举两个例子。其一;小时候我们很喜欢看一个“绝地求生”的节目,就是把一个有逃生绝技的人全身捆绑起来,戴上“手铐”“脚镣”,然后塞到一个箱子里,再把箱子锁起来,接着把它放到一个水箱里,然后把水灌满,如此困难重重的,结果这个人还能胜利大逃亡,太了不起了,是逃向自由真正的高手。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世界杯比赛。全世界有这么多球队,同场竞技,因为足球比赛有明确的限制,有明确的规则,在这种明确的规则下面进行公平较量,才能体现一个球队的真正水平。两相比较,谁最厉害,大家一目了然。
如前所述,作为艺术来说,我觉得同样需要有严格的限制。如果没有限制,没有游戏规则,也就没有艺术可言。正如“绝地逃生”,如果没有那些限制,也不可能显示其“逃生”的艺术性。
现在很多朋友说看不懂新观念的东西,因为它不要限制只要自由。但是自由是什么?其实没有限制就没有真正的自由。我觉得作为新水墨一方面我们还应遵循传统的规律及艺术本体最基本的游戏规则,也就是说它跟传统艺术之间要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作突破,玩出新的水平,那才是真功夫。这一点上,我还是比较欣赏建明的,我就讲这几点想法。
周金土(中国美协会员、教师)
我认为建明兄的这批作品还是中国画体系里的东西。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是造型,也是视觉艺术,造型艺术有自身的原则。我觉得他这一类作品应该是属于视觉艺术范畴,里面还有一种文字学的概念,这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它没有过多的图形概念,即便有一个图形,也是意象性。
我刚才跟建明兄交流时说:创作这类作品,难度可能要比画工笔画难得多。因为它是精神的产物,是主观的反映,是研究学术理论后的一种综合表现,所以具有较高的辨识度。我们打个比方,他的画如果用张恒翼的那种线条来表达的话,别看似很简单,其实内外兼修,正负同在,这就是作者要有画面把控力。建明兄整个画面中的留白也好,线条也好,把控得十分到位,并跟它的画面互为对应,神韵因此从中体现出来。如果说建议的话,艺术没有对错,尝试没有源头,只有坚持,神来之笔也是偶然中的必然。
黄世多(知名画家、浦江美协顾问)
我最佩服建明的是他探索的精神。我对他很了解,当年建明在书画街,几个月卖不了一张画,他能坚持下去,努力搞创作,最后取得了成果,走出了浦江。其实,他原来的水墨工笔画也画得很好,有个人风格,格调又高。如不想变,也是没问题的。但今天还是走出了新的一步,说明他有更高的追求,有较高的知识储备,可喜可贺!
李保东(浙江省委统战部原副巡视员)
作为建明的朋友能参加他的画展非常高兴和荣幸。建明是我们民主党派成员中的精英。他是民盟身份,在民盟里面也属出类拔萃的,他是民盟省华夏书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和浙江知美画院副院长。他还有不少全国的头衔,很有建树,是我们浦江的骄傲,但他很低调。
浦江是书画之乡,我一到这里就感到了空气里都弥漫着文化的气息。我是外行,但建明的画还是看过不少的,今天展出的作品确实让人耳目一新,它的辨识度很强,有“建明特色”。这是一。第二,他是基于传统、尊重传统的层面上作突破,这正契合了时代的脉搏――守正创新,这是非常值得敬佩的。同时,他的这批作品,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修养才能看得懂,这从另一个层面说明作者在这方面的修养,他可能是我们书画界的一股清流。
最后希望建明在艺术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顺,成果越来越多。谢谢大家!
张恒翼(画家、浦江县文化馆美术干部)
首先祝贺建明兄的展览圆满开幕。
我与建明兄认识也很多年了,我们有一个所谓的“四人帮”,一路过来大家相互学习交流,他的绘画风格每一次变化我们都很了解。
建明兄之前画的无论工笔还是写意,他的绘画风格总的来说相对还是在传统的区域里做提升,当然也有突破,但是从思维和观念上来看,这次建明兄展出的作品与之前的完全不同,颠覆了原来的面貌,观念全然一新。按建明兄自己的话说这一批水墨作品是否要拿出来也是纠结了很久,但最后还是决定亮相,对这份勇气我必须点赞。
抛开作品本身,我觉得建明兄做了完全不同的新的尝试,且跨度很大,这是难能可贵的。
在此,我讲一下我个人的一点思考,也是这些年我自己一直在做的。我觉得作为一个艺术家应该走出舒适区,不应该总沉浸在自己熟练的、习惯性的状态里。应该思维展开,像一个小小孩一样怀有好奇之心去看身边的事物,重新审视这个神奇的世界。我想那些观察和思维模式不仅仅是先辈留给我们的这几种优秀模式,可能还会有很多不一样的东西,它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尝试,当然这需要勇气。今天建明兄已经走出了第一步,这一步无论是蜻蜓点水还是作为新的起点,它都已激起一朵小浪花,这也要点一个大大的赞。
如果说非要提一个小建议的话,从传统中国画层面来讲,这批画画面意境不错,但这批画相对偏抽象,如果要再往前走的话,在绘画的当代性和社会公共性上是否可以再加以关注。西方抽象绘画因公共性丧失最后架上绘画走向了死亡。艺术脱离了公共性,老百姓看不懂了,艺术跟他们没啥关系,那样到最后就自己一个人玩了,这就没意思了。
我就讲这些,谢谢!
叶必武(中国美协会员、浦江美协顾问)
首先祝贺建明兄画展开幕,从此有了一个新的开始。
走进展厅,第一眼就让我有一种全新的感觉,他在表现一种似与不似之间的东西,其实这种表达方式是体现最初心的东西。作为一位画家,初心很重要,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不停地作突破。建明兄对新水墨探索而言也许才刚刚开始,我觉得这里还有许多东西值得去尝试,去探索。现阶段不能评说好与坏,就这种探索的精神,还有具象与抽象之间、传统与当代之间度的把握,已让人很佩服了,已让人看到了艺术探索过程中那份执着的可贵。
吴益文(独立艺术家、作家)
首先祝贺建明兄展览成功开幕,同时祝贺他勇敢地从传统的舒适区踏出了第一步!
其实,关于现当代艺术这条路,近十年来我与建明一直在探讨、探索,只是他把自己的东西雪藏在那里,想一鸣惊人。这次他终于把雪藏的作品拿出来了。
从这批作品看,他已从以前的传统图式上走出了一步,跨进了新水墨的大门。其中有几件作品成熟度已相当高了,已经初具新的面目。当然,他的新水墨跟以前的作品在文化气息层面还是有上下文关系的,不是突然冒出来的。
建明兄的这批作品已经有现代审美的东西进去了。在传统作品里,特别是文人画,讲究诗书画印的结合。题款诗文一方面可以提高意境,与书法、绘画结合,相得益彰。但是另一方面,会抑制画面本体的说服力。没有题款的话,反而画面本身的力量就显现出来了。也就是说,绘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尽可能让画面本身来讲话,让观众从画面本身解读作者的内心世界。我觉得这对绘画的要求可能会越来越高,比传统图式的绘画难度也会更大,当然作品也会更加纯粹。
另外,他的有些作品设计感很强。比如这件作品的大块面对比,上下是大面积墨色,中间留有水天之间的一线,中间有鸟在飞,画面单纯,主题明确。这就是运用了现代的审美和设计感,视觉效果很好。还有一些作品已将抽象元素放进去了。抽象元素的表达对象是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这里边有线条质感和对比,还有线条的脉动,这些东西本身存在自身的审美价值。建明兄作品中抽象元素的萌芽,我觉得这也是非常难得的。
我认为艺术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的解放史。首先从艺术史的发展来看,从具象(写实)到写意(印象),再到抽象,不管中国还是西方,都呈现这样一种趋势,这是艺术发展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一个明显的特征是,描绘对象在画面中的比例越来越少,而主观因素的比例越来越高。其背后的逻辑是服务对象的区别,第一个阶段,艺术主要是为宗教或皇室贵族或富商服务的;第二个阶段,艺术主要是再现自然,同时掺杂了借物抒情的主观情感;第三个阶段,艺术是艺术家纯粹的自我表达,无拘无束。艺术的发展史,西方的更加完整一点,因为他们工业化比我们早,也比我们更早进入现代文明。中国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曾有过抽象艺术的萌芽,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中断了几十年,改革开放之后重新与世界接轨,目前正处于修复状态。
从艺术家个体来说,艺术也是一个自我解放的过程,从传统的范式中亦步亦趋,到自我意识的逐步觉醒和确立,最终抵达解衣盘礴的自由王国。
所以我觉得建明兄能够勇敢地从世俗的桎梏中摆脱出来,走一条自我革新的探索之路,表明其独立精神、自由意志的觉醒,可喜可贺。同时,基于其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广阔的文化视野,假以时日,必有大成。
朱光明(复旦大学文学博士、文史专家、中国宋史研究会会员。)
吴建明老师的水墨画讲究诗意经营,法度严谨,画风老辣,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境深意远,书、画、印融为一体,在独特的艺术追求中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我用三个关键词谈一下对吴老师画作的几点印象。
第一个是气象。《庄子·天下》谈到“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一位艺术家胸怀天地,包孕宇宙,方能下笔不俗。草木鸟兽、山川名胜,无论是大漠孤烟,还是小桥流水,欣然有悟,形诸笔墨,均可见出作者的气象。从吴老师的作品里面能够看出他的气象、他的胸襟,他超越了自己,隐去了自己,想画出与其心中所思所想相对应的传世之作。
第二个是格局。中国古代绘画讲究“一画开天”,从一个线条里面能看出作者的追求、作者的志趣。从吴老师的这些画作,虽然表面上看起来画面比较平和,比如群鸟当空逗趣、顾盼有情,以水墨赋彩,满纸无限生机,但能感觉到他内心还是孤独的。尤其当我们看到作为生命的个体在天地之间显得如此渺小,笔墨所指,有悲天悯人的一面。
第三个是开新。知识与技艺、材料与画种、师法与创新等话题,是艺坛津津乐道之事。笔墨当随时代。吴老师扎根在浦江艺术传统里面,并努力寻求突破。新水墨之新,正是这种志趣的体现。吴老师的家乡有很多有名的画家,像吴茀之、张书旂等,享誉全国。清代郑绩谈到山水画,“守法固严,变法须活”。具体则是“要包罗万象,浑涵天地造化之机,故或浓或淡,得心应手,随法生机”。“守法”固然重要,“变法” 也不可少。
吴老师立足传统,传承乡邦绘画精神,融合西方的现代元素,并力求有新的突破,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呈现浑厚纯朴的艺术品位,创造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艺术世界。我就简单谈这些学习体会,不当之处,请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张 华(浦江文旅局局党组书记、局长)
祝贺吴建明老师在文联的支持下,举办一个很精致、很有艺术感的展览。
我觉得吴老师从工笔转向写意,这不仅仅是自身在艺术上的突破,也是给浦江许多原来从事工笔画创作的画家转型做了先行一步的尝试,开了一个好头。浦江有许多工笔画家,都在做由工转向写的探索,走向浦江书画的核心,去表达文人画的意境与诗意。
从这几年来的了解看,我觉得吴老师不仅仅在绘画艺术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文章也写得很好,留意一下他的“停云”公众号,就能看到他那细腻而清新的文字。有些文章还可以反复地看,从中可以发现作为一位艺术家思考问题的独特和深入。
我认为一位艺术家如在艺术上有一个更大的突破,不能为绘画而绘画,为美术而美术,为书法而书法,因为历史上的大家修养都很全面,都能书能画,更能写文章。这里我举个例子,2023年11月13日,“万年上山·诗画浦江”浦江县书画作品晋京展开幕时,来了许多文艺界的大家,但许多不是书画家,而是作家协会的大迦或国家级报刊的负责人。如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抗抗,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文艺报》总编邓凯,《中国艺术报》总编康伟。我们邀请张主席时,她说她不会画画,也不太懂画。但她知道有些道理是相通的,最终的点也是一致的,包括文学与书画。我当时举了吴老师和中国摄影出版社总编、诗人、画家吴重生的例子,她最后很高兴地接受邀请,出席了开幕式。
在吴老师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绘画艺术中的吴建明,还看到了文学中的吴建明,看到了他的文字驾驭能力和才气。这里还要讲一个小故事,当时我在大畈乡当书记,有一天他打电话给我,说他请了一位叫陈建功的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来上河村采风,当时我很意外。我接待完后就问他:你一个画画的为什么不请一位中国美协副主席来浦江而请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来?
当时我的这种不理解相信大家都会有。他是这样跟我讲:他任《中国画学刊》副主编期间,由于工作需要,有大量机会接触各类名家,通过比较,他认为与作家或有文字表达力、有思想艺术家交往,收获会更多,他们会越过技术层面传达更深入的话题,能引人深思。确如他所说,新时代的艺术家需要具备多种能力,多种修养,不仅仅会写会画,还应有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余光中先生曾被称左手是散文,右手是诗歌,我希望吴老师能左手是绘画,右手是散文。同时,鼓励更多的书画家有这方面的追求。
讲到这里再分享一个故事。浦江县书画作品晋京展开幕前一天,按惯例要将整个流程走一遍,这时突然想到提供给中国美协范迪安主席明天发言的讲话稿子范主席没有回复,因为这要提前打印出来,第二天开幕式上要用。我即与马锋辉副主席联系,让他催问一下。不想马老师说范迪安主席讲话从来不用稿子,都是临场发挥的。第二天开幕式上,范主席的讲话果然十分精彩,逻辑性强,内容丰富全面,点评到位,引来了经久的掌声。这中间,范主席讲的两句话,特别让浦江人鼓舞。他说这次浦江书画名家作品展晋京展,是体现了浦江书画艺术走向繁荣和发展的标志,这是第一句。第二句是,浦江书画名家作品展晋京展是中国美术发展繁荣的一个重要阶段。
我觉得范主席这两句话对浦江书画成就是高度肯定的,并有更高的期待的。今天,借本次座谈会的机会,希望在浦江籍书画家的推动下、在县新一任美协主席徐峰平的带领下、在在座的大家共同努力下,团结一致,提高修养和综合能力。我们既要有高原,也要有高峰,要把浦江书画艺术的水平和影响力推得更高。谢谢大家!
张金地(知名画家、浦江美协顾问)
我今天是真心实意来学习的。在展览前我已在微信里看到了这一批全新的作品,但是走进展厅后感觉完全不一样,所以我第一感觉是意外和惊喜。
看了原作后,第一感受就是他的探索精神。我觉得到了我们这个年龄,画画有一种惯性。我们年轻的时候,读大学的时候,可能都想闯一闯,变一变,但到这个年龄段,并且已经有了成熟稳定的风格,还能这样勇敢地跨出去,真的是非常难得。还有一个是他的丰富表现力。其实建明这批作品中许多想法大家也都有过,也尝试过,只是没做好,没能很好地表现出来。但这些新的东西到了他的手上就不一样了,他能很好地运用现代元素,表达出哲理性的、当代性的一面,并形成了新面目。这时,我突然想到,这好比郭靖虽然学了“九阴真经”,却打不过欧阳锋,即有了招数还得有功力支撑。这与他的修养和认知有一定关系。
我有一个习惯,欣赏一位好画家,会经常去翻翻他以前那些画册,从中发现规律,接受启发。建明各阶段的画册我都有,我认为在我们一代60后,至少在浦江籍中,建明是传统吃得最透,走得最深的画家。他以前的画很有宋元遗风,从传统走来,一脉相承,而这一次是转折性的反叛,很有思想,能影响和启发不少人,非常不简单。
这里我还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美术不仅仅是表现传达的功能,还有教化和启迪的功能,建明这批全新的作品更多的是带给我们更深的思考。能做到这一点,就像刚才张局讲的那样,需要有积累,需要有文学修养,更需要有勇气。因此本展的主题词“阅界”应该定位为“越界”。好,我今天就讲这一些。
沈 华(民盟浙江省直工委副主委、第五基层委主委)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在这里就座的都是专家,非常难得。今天是正月初六,先给大家拜个晚年!
认识吴老师比较晚,给我最初印象就是做事很执着。他既是艺术家,又是一个评论家,一两万字的艺术评论文章信手拈来,而且每一次均能针对社会的热点和焦点,讲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很难得。民盟省直联第五基层委推送的“第五会客厅”访谈,无论吴老师是作为嘉宾还是主持人,在《苏东坡热及现实意义》《乡村振兴与古村落保护、开发》以及《艺术如何参与乡建》这几期,谈得非常有深度。
吴老师以前的作品,我的理解是有浓重的高古之风,宋元之风。如果经常去博物馆,会发现吴老师的画风与博物馆馆藏的部分宋元作品有很高的契合度。但这次是一个全新的展示,与以前的画风格差异比较大,作品更加现代,更加简朴,有更多当代精神的指引,就感觉走进了一个现代艺术馆。艺术之路非常漫长,能够把高古之风与现代意识融会贯通,是非常不容易的。今后如能跟前面一位老师讲的那样融入一定的公共性,结合当下多元的时代特点和公共审美意识,将其多维度的主张有机融合在一起,走出具有“建明”特色的创新之路,那是我们共同期待和盼望的,谢谢!
蒋金岳(浙江省书协理事、民盟华夏书画学会副秘书长)
今天看到了建明兄的展览,第一个感觉到他已从传统中走出新境界来了。这如打太极一样,重复很容易,上一个更高的层次则相当不容易。
一般来说,从事传统绘画的画家能走出来,他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建明在杭州的家离我家很近,所以我们比较了解,他在看什么书,有什么想法,我都能第一时间掌握他的“思想动态”。在今天的作品里面,看到了现、当代的一种思想表达,大家也都看出来了,他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在探索一种新的水墨境界。其实我是比较早拿到了这本作品集,当时给我第一感觉便是他创作时有琼浆玉液浸透他的五脏六腑,给他灵感,至于如何把握好传统与现、当代这个度,也许是他现阶段在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第二,我是玩书法的,我从他的作品里发现摩崖石刻的那种线质痕迹。这里提个建议,你能否在走这个路的过程中,把书法的线条(抽象的现代书法)与现、当代元素进行融合,这样既有传统的又显当代的。
昨天,你家外孙女“小柚子”在老家也搞了个展览。小朋友的那些作品想象非常丰富,天真烂漫,无拘无束,那童真的一面很可爱,也是传统书画家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今后你的一些作品创作时不妨跟“小柚子”好好“探讨”一下。有时候小朋友的想法是成年人无法企及的,是超越时空的,所以我觉得必要时应该向你外孙女好好地学习一下,打破约束,走进新的水墨天地。
最后希望你继续努力,创作出更多更精彩的新水墨画来,正如石涛所言:黑团团里墨团团,黑墨团里天地宽。” 谢谢!
陈丰松(浙江图书馆副研究员,浙江省古典文献研究会书记、秘书长,中国美协会员)
今天受邀参加座谈会,又有这么多家乡的老师和领导在场,很高兴,趁这个机会同大家拜个年。
今天我很惊喜,建明老兄藏有这么多创新的东西,惊喜之余,我又觉得是意料之中的事,因为我认为建明兄,他是属于外表很温润、内心有冲劲的类型。他的性格就是认准一个方向,一直坚持,并作不懈努力的。
关于作品,我简单地谈几个感受。一是突破。通过这个小型画展,展现的内涵和信息量特别丰富,这说明这几年来他一直在寻求一种突破的方式。他刚开始从笔墨语言上作突破,是从工笔转向了写意。虽然他的工笔画现在还可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却又在写意面貌上作了突破,在笔墨语言作了提炼。现在的作品则融合进了山水画的元素,还有西画的、摄影的构成,并试图在空间感上寻求一种突破,有很好的视觉效果,这是我的浅见。我们别看展出就这么几张画,但是它的酝酿过程和积累过程一定是较长的,至少有数年之功,这是一。
第二个感受是觉得这批作品很有禅意。这从一个细节上看出来:从作品盖章上看出来。他用了包括佛像在内的不少印章,以不同大小的印面钤在各个画面上,显得很有禅意。另外,从画面内容来讲,他的笔墨很率真、很放松,这与禅的核心——崇尚自然很统一。刚才有老师戏言,可多跟他的外孙女学习,我觉得也有道理。只是小朋友的表达是不自觉的,高级的层次是自觉后的自然。所以一位画家要通过自己的画面去感受生活,去感悟生命,才能与初心相契合,这时真正的禅意就出来了。在他的画面当中,我们读到了这种东西。
第三个,我还捕捉到一个信息,就是他的作品和画册里有一种文学范。他的这批作品上有些没有题款,但是他的画册上却都有名称注解,这些注解也特别,他不是画个牡丹、画个荷花就题很程式化的“天香图”“荷塘清趣”之类款,他的注解融入了现代诗的味道,同时又有古典诗词的气息。这与他的文字功底分不开的,有了文字功底就能信手拈来,而且能够写得很文雅,很有文艺范。这很不容易,也非常难得。
今天这个展对我也是一个很好的启发。从这个小展览中解读到了丰富的内涵,以小见大,让我在形式上、思想上、表达方式上获取了不少信息,很有意义。谢谢!
周月芳(画家、高级教师)
你的这些作品微信里发出来时,我看到很是惊喜,看到你画风转变成了水墨朦胧,意蕴含蓄,传统款变当代风,特别喜悦。以前你的线条特别遒劲有力,画面形象鲜明简练,笔墨语言和作画风格已经成熟稳定。现在能做出如此大的改变,这很不容易,很难的,看得出,这些年你的文化底蕴和修养不断在提升,对艺术的探索和思考一直在努力前进,可见你对艺术的虔诚,很让人敬佩!
当代水墨是用最单纯的材料表达最主观的思想,难度很大,现在你做到了可以抽离具象物的约束,开启了自由烂漫的模式,去意象和抽象化的表达,那么有诗意的语境。这些作品中水墨的朦胧和惬意放松,使得作品更加纯粹和高级,值得为你庆贺!在展览中我就希望看到这类新面貌、新作品,那是新的视觉享受。愿你在新水墨的探索中创作出更精彩的作品。谢谢!
吴建明(作者)
谢谢大家!正月里大家都非常忙,能够坐在这里来参加我的小活动,给我把脉和提意见,这样的场面很温暖,这在我艺术探索过程中尤有意义,我深受感动。这些年的这一步跟前三十年的探索之路不一样。以前的前行是一步一步累积的,而这一次是转折性的,所以更需要勇气,也更需要大家的支持、包容和鼓励。在家乡浦江,搞实验性的、当代的不多,吴益文是第一个吃鳑蟹的人,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同行者。当然艺术创作主张和而不同,因为每个个体都是唯一的,而我的目标就是坚持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
前行路上有许多不确定性,但正因为如此,才有更多的期待,请大家继续给我鼓励、帮助和支持。谢谢大家!
严宏星(浦江文联副主席、本展策展人)
谢谢大家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参加本次座谈会!如果吴老师正月有一份大礼的话,一定非此莫属。这或是吴老师艺术生涯重要节点,而大家就是见证者,意义非凡。最后祝各位领导、艺术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展览作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cb8e3fe54cb698b8fc7fcf3759a272b.jpg)
月倾菡萏 鸥鹭何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4ec830d57389c7c9ff879cc23f7e33d.jpg)
湖上清吟 唯一梦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e3093751841bc78a34d7097e8769999.jpg)
一林空寂月影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463f4f272a83840c15eb14878c80541.jpg)
一湖烟雨 几度江南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0021328caf7aeeb2e6193f4f9b8e3ba.jpg)
当怜窗前月 照得万人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e1d1e1070fc65c0a3745bcd177873d5.jpg)
彼岸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cfa11c15a605e87668b9877220c1612.jpg)
东川冰雪 诸念付混沌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6fef27a53867a180e1ffa21e22291ed.jpg)
大山深处有一池 其水如漆 诸物远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4a5106981a0008f2a61c739feffc7f7.jpg)
枯枝弃野 兵戈映雪 千里万里 一声清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6df7aa8a46326c6ff8557ded460b8f7.jpg)
如果有方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0b918f79cd3b469abc6c5f402a22e9c.jpg)
黑白无常 唯心光明 一如秋水 不染天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cebe88f5151e04ffc8325ec7fa19314.jpg)
不生不灭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ae00b114a89750bb77f979370442408.jpg)
从惊蛰到霜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c1cd82ad7a0dd739bc11849e23cc210.jpg)
问我苍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6b8f92c211ef7fcc54f233ce5c4084b.jpg)
艺术在意识之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2fc257996160d937cc95de928ac8d61.jpg)
鸿蒙开处即真如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9d73cd66aa9ec36aa85e6bfb4be2204.jpg)
子在川上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82ee81241bfaaa5b1ddaa350b9693c2.jpg)
西山有鹤 同归去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2b768142693d34882ec8b77c5c4a474.jpg)
归去 寒林纷披如雪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ca42b94613adc8eec343bb6a088c205.jpg)
家乡有“白石源” 留连唯乱石一滩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0e87f9011b8e3e1619660970cf45c4f.jpg)
子非鱼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063d7d71c48f0c1220b33b821a886fe.jpg)
墅屏有池 一鱼独守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78d4c666159a9226e47ea9bc19ebc25.jpg)
持剑过天山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bed8da601e1343b59ae1ae558f9626f.jpg)
泉以月名 应月消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0f118bb9429dd8144e42adbd2aed57c.jpg)
何处天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d1a226c096c7f33fdfeb326d92ab296.jpg)
笔到尽处诸念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923cef3d0806f885a1c6c486a5a1256.jpg)
雪淹昆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5d460a4b8eef291fa3fe5f5fb632fa0.jpg)
平林尽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c8aaf14ba5f1eb918b8f75f83b27f2c.jpg)
晓风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5cf4e43d335d80668f48d05670c9e37.jpg)
归去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653a9ac3f2a9a8dcc521d470c50e2f9.jpg)
编辑|丹青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