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获取财富大概有三个渠道:第一个是挣钱,第二个是赚钱,第三个是值钱,一个比一个层次更高,当然获得财富更多也更轻松。你思考一下,你现在处于哪一层级呢?
之后的课程将会为大家逐个层级讲解,这节课我们首先来讲,我们大部分所在的“挣钱”这个层级。关于“挣钱”,从非常直白的层面来说,就是把钱从别人的口袋里放在你的口袋里。当然,这个过程不能直接去抢,去偷,去骗,否则就是违法犯罪。
而市场上流通的钱的总量在一段时间内是固定的。你的钱变多了,就意味着一定有人的钱变少了。那么,如何将别人口袋里的钱合法地放到你的口袋里呢?你需要懂得关于挣钱的4个核心要点:
要点一:挣钱的五个常识关于挣钱的五个常识,想要挣钱的人都必须懂得:
第一个常识: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钱是有恒定总量的。
也就是说,你的钱多了,某些人或者某些机构的钱就少了。当然,政府可以投放更多的货币,那是宏观经济的事,与我们这里讨论的没有关系。
第二个常识:钱是交换的凭证。
你要获得别人的钱,就必须为别人提供等值或者更大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如果你不能给别人提供价值,又想获得别人的钱,那么你不是乞丐、骗子,就是强盗。
第三个常识:你能提供的价值不仅仅是有形的价值,还包括无形的价值。
大多数人只会狭隘地看到物质的价值,比如手头有哪些东西可以变卖成钱,或者自己可以做出什么东西卖钱,而看不到无形的价值。
第四个常识:一个商品的价值等于生产此商品的劳动成本,加上生产者所要赚取的剩余价值。
这个常识是经济学中,对商品狭义上的解释。从广义经济学来看,凡是有需求的东西都是有价值的,需求越大和越稀缺的东西,其价值就越大。
第五个常识:满足别人的需求,即可拥有价值。
根据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的心理模型”,即把人的需求从低级到高级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实际上,这五个需求都隐含了价值,也就是说如果你能满足别人的某个需求,你就能挣钱。
对于人们的生理需求,我们可以给别人提供食物、衣服、生活用品等。
安全需求,指的是我们需要有一个能让自己觉得安全的生活空间,比如房地产、保险,还有安保。
那么,尊重需求该如何实现价值呢?比如很多做得很好的服务业,就是让顾客感受到被尊重而获得溢价,如海底捞,这种服务带来的精神满足便是价值的直接体现。
要点二:挣钱就是提供价值的过程
挣钱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价值交换的过程。那么,我们该怎样为别人提供价值呢?
首先,你可以精通一项技能,掌握一种能力,尤其是那些在市场上较为稀缺的专长。你的能力越强,所能创造的价值就越大,从而为你带来更多获取财富的机会。其次,将注意力投向那些能满足人们深层次需求的学科领域,为他人提供无形的价值。为了能够用自己的价值去换取更多的财富,我们应该思考如下这些问题:
我可以为别人提供什么价值?我准备怎么来提供这些价值?如果暂时还没有这方面的能力,要如何准备和学习,学习什么东西?只有当你拥有了一定的能力并能够提供价值之后,你才可能获取更多的金钱。
要点三:要学会与人争“隐藏的利益”
金钱的总量在一定的单位时间和范畴内大致是恒定的。你的钱多了,就表示别人的钱少了。那么,你凭什么比别人的钱多呢?这里便会引入一个“争”的概念。如果现在的你是一个没钱的人,你必须先从“争”开始。
如果你和别人争夺同一利益,一定会两败俱伤,因为谁都想要。但如果别人要的,你给他;别人让出去的,你拿过来。这不就很轻松了吗?
那么,哪些是属于别人不要的利益?一般的人只能看到表面的利益,而那些隐藏的利益经常被忽略掉。
利益其实有很多种,比如有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有形利益和无形利益,物质利益和心理利益。
有形价值:指那些看得见的价值,比如工资、奖金、商品等;无形价值:指那些看不见、摸不着,不容易用数字核算的价值,比如能力、信誉、客户资源、关系等;短期利益:指那些马上就能到手的利益。长期利益:指那些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或者还需要进一步加工才能产生的利益。大多数人的目光都是狭隘的,他们倾向于关注眼前的、有形的以及心理上的利益。但当我们甘愿舍弃这些利益,转而给予他人时,他人往往会回馈以长远的、无形的以及实质性的益处,这便是“双赢”的精髓所在。通过这种方式,让渡给他人他们所需的部分,你将能够收获自己想得到的部分。
比如:如果你现在在给别人打工。你与同事争的是什么?通常我们能想到的是更多的工资,更高的职位,更高的职位最终也是为了获取更高的工资。如果你争的是学习并掌握更专业的技能与知识,想必没人跟你争吧。当你把大多数时间都花在对这份工作的了解和能力的提升上,相信老板需要更有担当的人才时,想要发展一项新业务的时候,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你——这也便是你迂回的“争”,反而更容易达到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