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厚德生益 2025-03-11 02:17:55

纵观我国历史,朝代更替、各族矛盾时刻也没有停止过,在各大战争中大多数都是势均力敌和以多胜少,但中国历史长河中有很多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1.牧野之战(公元前1046年)

作战双方:周武王(周朝)和商纣王(商朝)兵力对比:西周联军4.5万VS商朝17万地点:牧野(今河南淇县南、卫河以北,新乡市附近)结果:商朝灭亡典故:阵前倒戈、倒曳九牛、抚梁易柱、酒池肉林意义:是中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它终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为西周时期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

2.柏举之战

作战双方:吴国(阖间)和楚国

地点:柏举(位于湖北境内)

意义:吴国在经过6年的“疲楚”战略后,一举战胜多年的强敌楚国,给长期称雄的楚国以空前的创伤,从而使吴国声威大震,为吴国进一步争霸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对比最悬殊的战役。

3.长勺之战

作战双方:齐国与鲁国

地点:长勺(今山东省莱芜)

意义:鲁国在此次战役取得胜利,间接促成数年后齐鲁息兵言和。著名的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就出自该战役。

4.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

作战双方:楚军(项羽)与秦国(章邯、王离)

兵力对比:项羽约5万人vs泰军约40万人

地点:巨鹿(现河北邢台)

结果:项羽破釜沉舟,大败秦军

意义:基本上摧毁了秦军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局,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经此一战,秦朝已名存实亡。有破釜沉舟、作壁上观、以一当十的典故。

5.彭城之战(公元前205年)

作战双方:项羽(楚)和刘邦(汉)

兵力对比:项羽约3万人 vs 刘邦联军约56万人

地点:彭城(今江苏徐州)

结果:项羽以骑兵突袭,大败刘邦联军

意义:彭城一战,刘邦遭到了自起兵以来的最大的惨败,楚军依靠项羽坚毅果敢的指挥,在半日之内以3万之师击溃汉军56万之众,歼灭刘邦主力,但没有继续追击。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一句讲的就是不犯项羽在彭城之战中的错误。

6.昆阳之战(23年)

作战双方:刘秀(东汉)和(王莽新朝)

兵力对比:绿林军约1.7万人vs 王莽军约42万人

地点:昆阳(今河南省叶县)

结果:刘秀利用天象和心理战术,大败王莽军。

意义:是刘秀击败王莽的关键一战,同时也为刘秀日后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明代大思想家顾炎武赞扬昆阳之战中的刘秀:“战摧大敌,顿使海宇平”。

7.官渡之战(公元200年)

作战双方:曹操军与袁绍军

兵力对比:曹操约2万人vs 袁绍约10万人

地点: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

结果:曹操通过奇袭乌巢粮仓,击败袁绍

意义:这场战役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8.赤壁之战(208年)

作战双方:孙权、刘备联军与曹操军

兵力对比:孙刘联军约5万人 vs 曹操约20万人

地点: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

结果:孙刘联军利用火攻大败曹操

典故:羽扇纶巾、草船借箭、舌战群儒、周瑜打黄盖、火烧连营

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9.夷陵之战(200年)

作战双方:蜀国与吴国

地点:猇亭(今湖北宜都北)

意义:此战两国实力都受到影响,为双方日后消除矛盾、共同抗魏奠定基础,三国局势出现稳定的对峙。

10.井陉之战(前205年)

作战双方:韩信VS陈馀

兵力对比:汉军3万VS赵军20万

地点:井陉口(今河北井陉东)

时间:汉三年十月(前205年)

结果:汉军获胜

典故:背水一战

11.淝水之战(383年)

作战双方:前秦(苻坚)与东晋(谢玄、谢安、谢石等)

兵力对比:东晋约8万人vs 前泰约80万人

地点:淝水(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

结果:东晋利用前秦内部混乱,以少胜多,东晋半壁江山得以保全

意义:淝水之战的胜利使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稳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有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典故。

12.虎牢关之战(621年)

作战双方:李世民 vs 窦建德

兵力对比:李世民约3500人 vs 窦建德约10万人

结果:李世民通过奇袭和战术配合击败窦建德。

意义:这场战役为唐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13.长勺之战(公元前684年)

作战双方:鲁国-曹刿 VS齐国-鲍叔牙

兵力对比:鲁国3万VS齐国30万

地点:长勺(今山东省莱芜)

结果:鲁国获胜齐国军队被逐出鲁国

典故:一鼓作气

14.鄱阳湖之战(1363年)

作战双方:朱元璋 vs 陈友谅

兵力对比:朱元璋约20万人 vs陈友谅约65万人

结果:朱元璋利用火攻和战术优势击败陈友谅。

意义:这场战役奠定了朱元璋统一中国的基础。

15.土木堡之变(1449)

作战双方:朱祁镇VS也先

兵力对比:明军20万VS瓦刺军3万

战场:土木堡(河北省怀来县东10公里)

时间: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9月1日)

结果:明朝中央军溃败,瓦刺军胜利。

16.萨尔浒之战(1619年)

作战双方:后金(努尔哈赤)vs明朝

兵力对比:后金约6万人vs明朝约10万人

结果:努尔哈赤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策略,大败明军。

意义:这场战役标志着后金的崛起为清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7.淮海战役(1948-1949年)

作战双方:中国人民解放军 vs 国民党军

兵力对比:解放军约60万人 vs 国民党军约80万人

结果:解放军通过灵活机动和群众支持,歼灭国民党军主力。

意义:这场战役是解放战争的关键一战,加速了新中国的成立。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