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钟志民主动退学,南京大学不同意,周恩来特批建议退学

饺子历史迷 2024-12-23 18:25:02

那时候,全国各个地方的媒体都争着报道钟志民退学的事儿,不少年轻人佩服他的决定,一个个给他写信表示敬重。钟志民还在这些笔友里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呢。

在报告里,钟志民详细讲了自己想退学是怎么想的,还说“要当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就得有彻底改造自己的决心。”

钟志民年轻的时候很有少年的傲骨,而且他能知错就改。但不管怎么说还是个孩子呢,一想到退学后自己的人生该往哪儿走,钟志民就一下子迷茫了,下意识地就想找父母帮忙。

放假回家后,钟志民就第一次跟父母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可把全家人都震到了。

钟志民有了某种觉悟,他父母先后去劝他,觉得他这觉悟挺值得提倡和鼓励的,不过退学就没必要了。没成想,本来想劝儿子别退学的父母,最后却被钟志民给说服了。

钟志民老是默默琢磨退学这事儿,打从那以后,回到学校就更不爱说话了。1973年9月29日,钟志民想明白了,他揣着退学报告,来到当时任南京大学校革命委员会主任、党委书记的王勇跟前,把自己头一天亲手写的退学报告交给了王勇书记。

在报告里,钟志民把自己的想法和认识详详细细地阐述了一番,3页稿纸写得满满当当的,自己这一年多来的学习和认识都明明白白地写在上面了。

钟志民的退学报告被看了之后,没过多久,王勇就来找他谈话了。《钟志民的选择》里记载着,当时王勇对钟志民说了三点意见:

第一,钟志民成绩挺好的,又勤奋好学,是可以不退的。

第二,同学和老师对他的评价都还不错,没必要退学。

第三,都已经学了一年半了,要是再退回去,对国家来说也是一种损失。王勇书记的想法就是,不同意钟志民退学,钟志民听到组织上这样的决定,心里也稍微放松了些,可他觉得事情还远没有完呢。

同年11月,钟志民他们班30个学生跟着老师去参加社会实践。这一回,钟志民跟班主任胡福明说了自己想退学的想法。胡福明听了钟志民的决定很震惊,就把他的事跟一起来的老师说了。

大家都劝钟志民,认识提高了就是好事,一年半以后毕业,掌握了知识就能更好地改变社会现状,也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可是,钟志民不但没被影响,反而更坚定了,非要退学不可,而且要彻底退掉。

【周恩来特批钟志民退学】

钟志民在这方面的想法更加坚定,而且他的退学报告还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南大党委认为钟志民是工农兵教育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将他作为正面典型报给江苏省,江苏省接着报给国务院,最终,这份简报到了周恩来总理那儿。

《钟志民的选择》里记着周总理的批示呢。批示一方面觉得钟志民是个典型,反对走后门这点很棒;可另一方面又表示他不应该退学。这不是自相矛盾嘛。

就像一块石头能激起千层浪那样,很快就到了1974年1月17日。在这一天,南大校党委开了常委会,钟志民在会上把自己对于退学的一些想法都汇报了。

钟志民向学校申请退学,周恩来总理批复建议退学,这事儿就这么定下来了。可还没完呢,全国到处的媒体都宣传他,他一下子成了名人,各地还是有不少记者来采访他呢。

《钟志民的选择》这篇文章里提到,钟志民的退学申请一被批准,他们八个人住的寝室就老有人来,他的室友们在寝室都待不住了,想再跟钟志民好好谈谈的机会都没有了。

室友之间这次推心置腹的谈话,一直持续到半年后的1974年暑假。当时南京大学组织学生会去看望钟志民,他的室友谷嘉旺也跟着去了。

谷嘉旺之前担心钟志民适应不了新环境,可看到钟志民的时候就放心了。这时候的钟志民,说着一口流利的当地方言,留着平头,穿着军装,显得特别精神干练。

钟志民的选择让人觉得遗憾,不过看到他有了改变,还是挺欣慰的。当然啦,这些都是后来的事儿了,钟志民退学决心很坚定,这事儿得从他进入南京大学的时候说起。

【钟志民大学时思想觉醒】

1972年,钟志民满心向往着大学,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南京大学政治系哲学专业学习了。

他们班总共30个人,班主任是胡福明,那时他是南京大学政治系党支部书记。钟志民所在的这届学生,是南京大学恢复招生后的第一批工农学员,所有老师也才刚从五七干校回来呢。

教职工们回到熟悉的校园重新干起本职工作,一个个都特别有干劲。这一届新生对知识充满向往,钟志民在他们当中表现得尤其突出。

钟志民这人既勤恳又爱问问题,还特别善于思考。他家境挺好的,可他从不显摆自己的父母。有室友受伤了,他还主动帮忙洗衣服呢。大家也没把他的家世当回事儿,和他相处得都很和谐。

南大想让孩子们更好地接受专业知识,所以给学生安排了半年的高中教育。钟志民特别渴求文化知识,经常学到半夜一两点还不累。这时候,老师就留意到了这个勤奋刻苦、脑子转得快的钟志民,都觉得他是个好苗子。

1972年年底,钟志民高中教育结束后开始学习专业课。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时候,爱思考的钟志民很快就发觉,19世纪的古典理论和20世纪中后期中国的现实严重脱节。

谷嘉旺是钟志民的室友,他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对记者说:“我们那时候都有这种想法,不过只是个模糊的想法,都不知道该从哪儿说起。但在和同学交流的时候,钟志民就特别有主见。”

钟志民打小就是个特别严谨的孩子,说话小心谨慎、考虑周全,还很有自己的想法。在那时的讨论里,他老是提出关于教育改革的见解,觉得有竞争的高考才是选拔大学生的好方式,当时实行的自愿报名和推荐制度不太合理,得改进才行。

政治系有不少社会实践活动。1973年5月到6月期间,他们去南京凤凰山铁矿搞“开门办学”。在这个时候,钟志民对自己以前优裕的生活有了新的看法,特别是在传达《毛主席给李庆霖同志的信》的时候,他甚至为自己过去的生活感到很羞愧。

爸妈的收入是普通家庭的十倍那么多,自己完全不用操心生计问题。在啥都需要供应的时候,自己吃穿住行享受的都是特供,就连上大学、当兵走的都是不一样的路子。

这所有的一切都让钟志民觉得特别愧疚,他把在社会实践里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全都牢牢地记在心中了。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的时候,他讲道:“那时候我打算给部队写信,想说‘一定不辜负党组织的信任’,可是又一想,我不是部队组织推荐的,立马就没了胆量。”

有了这样的想法后,钟志民头一回产生了退学的念头。后来钟志民的思想觉悟不断提高,于是就发生了当时很轰动的“退学事件”。

【钟志民退学40年不悔】

在很多人眼里,钟志民退学付出的代价好像有点大。不过,《中国新闻周刊》的记者再次见到钟志民的时候,钟志民表示对退学这件事没有任何后悔的意思。

当年,钟志民的退学申请获批后,前后有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来采访他。还有很多人写信向他表达敬意,其中有个在南京当过兵的女医生,他俩慢慢从志同道合的笔友发展成了相知相恋的夫妻。

钟志民离开学校前,去不少高校做过演讲。他离校那天,好多大学生来送行,场面特别热闹。

1月22日,钟志民在胡福明的陪同下返回了南昌。过完除夕,他便前往江西瑞金沙洲坝公社百花园生产队去报到了。

还有很多记者也一起跟去了,过了好长时间,钟志民才重新过上平静的生活。

钟志民的生活恢复平静后,一开始他有些难以适应,和当地农民根本没法融合到一块儿。他对《中国新闻周刊》的记者说:“那时候我有点怀念在南大的日子,觉得能读书可真好。”这种状况持续了一年多,慢慢地,钟志民就融入当地生活了。

钟志民在江西带着大家一点点改变了命运,都能吃饱饭了。1987年的时候,钟志民是江西驻深圳办事处主任,负责招商引资的工作,就到了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在那儿接受了市场经济和国际先进管理经验的洗礼,就像脱胎换骨了似的。

钟志民对《中国新闻周刊》的记者说:“我那时候看到请港商吃饭的账单都懵了,居然花了600元。在当时的内地,花几块钱就能吃上一顿好饭。”见识了外面的世界后,钟志民意识到经商能让大家更快富起来。

1997年的时候,钟志民辞掉了公职,正式开始下海经商。他一头扎进云南曲靖的燃气行业,一切从零开始,期间也是起起落落经历了不少。

2013年接受《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的时候,钟志民就坦率地说,自己从来没后悔过当初的选择。他一直都觉着自己是个理想主义者,像他这样的性格,根本就不适合在体制内工作。

到2021年的时候,钟志民的燃气集团规模已经很大了,人数达到500多人,旗下有17家子公司,产业链也很完整。从在瑞金生活起,钟志民为能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都会去学各地的方言。

如今的钟志民说的是一口很溜的曲靖方言,他身体有点发福了,不像以前那样有棱有角的,不过人看着更和善了,老是面带笑容。

他的公司还留存着不少好习惯呢。像为了磨炼员工的意志,大家就轮流在大门口站岗。单位的小卖部一个星期结一次账,平常都是先记账的,这么做是为了考验大家诚不诚实。

【结语】

钟志民好多同学都进部队工作了,现在都有点小成绩,最厉害的都当上军级干部了。钟志民又聪明又勤恳,要是一直在体制里干,现在肯定也在高位了。不过,为了带着大家快点富起来,钟志民选了一条更适合自己的路。

他这人向来很有主见,就像当年退学那事儿似的,只要自己觉得是对的,就会毫不犹豫地去做。

[1]徐天、钟志民的选择,《中国新闻周刊》,2013年第28期78 - 81页,涉及信息科技、哲学与人文科学、人物传记等方面。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