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炉的2023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9215元,中间偏下收入组20442元,中间收入组32195元,中间偏上收入组50220元,高收入组95055元。
可支配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可支配收入不包括婚丧嫁娶收到的礼金、出售资产所得、彩票中奖、得到的一次性赔偿。
这个统计可以看成是拿工资的中国人的收入分布。拿平均数3.9万来说,一个三口之家只要有1人上班收入超过1万元,一年就是12万超过3.92*3, 11.76万了。如果采用中位数,三口之家只要一个成年人月入过万家庭收入已经超过一半中国家庭了。
工资条
起码从冷冰冰的统计数据上中国人还不富裕,这还是2023年最新的数据,我记得2年前这个平均值数据是3.6万。
很多人说不少人的隐性收入没有统计,这个肯定有。但是也要相信老百姓里面的做生意的人、有额外收入的人并不是主流。我前面也说了这是中国拿工资的人统计收入,可能沿海地区高一些,内地低一些。但是全国范围看还是比较准的。
没有几十万的年收入没法在知乎吹牛
比起知乎人人过万的收入,或者一线城市三口之间要几十万成本才能活下去,上面这些数据更能说明今天中国的状况。
我读初中时非常喜欢看一部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里面的霍思燕和潘粤明都非常的青涩。但是包袱最多还是梁冠华老师扮演的大民,那会他还不是“狄大人或者大明皇太子朱高炽”。
一家几个孩子挤在两三居的胡同房里是90年代首都市民普遍的家庭场景
这部电视剧也把90年代年北京市井的生活刻画的很到位。弟弟结婚得和哥嫂凑合一间房,胡同里面为了多拉一间房,男人必须忍受“胯下之辱”。
院子里面搭的小屋子,有颗树在中间大伙也只能将就
但是现在编剧编的新电视剧好像丧失了对穷人生活的想象。有的电视剧里面描绘的刚毕业的打工人生活简直是在侮辱观众。
送外卖的小哥租上海中心的公寓,一天只送30单外卖。编剧能不能先体验一下生活再写本子
我们一边在网上看到有的人抱怨1万块一个月活不下去,随便养一个孩子一年就要花20万。另外看着主打低价的拼多多取代了淘宝和京东成了电商顶流。
这个时代太魔幻了。
有时候也不能全怪编剧,有的专家更加离谱
拼多多上很多2、300的电视、洗衣机手机都是什么人买的。记的之前有人专门统计。
于是我随手搜了一下,简直是大开眼界,在网络之下确实有很多三线小城市、农村、大城市的出租屋里用的拼多多上最廉价的白牌电子产品。
比如以下的这些产品描述,在这里有另一个中国。
200多的电器,很多中国人在买很多买了200多块电视的人,拍了家的环境,我随手截图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第一个大哥也是蛮可爱的,估计是没有请安装师傅,为了省钱自己装的电视结果把电视支架装反了。
这家人电视后面的壁画和电视的反光看很像是南方农村一楼大厅的环境,非常的朴素。
这家的32寸的电视就放在整个我不知道怎么形容的桌子上。
下面这个电视柜因该是80年代家庭常用的书桌改的,我至今还有一点印象。这个桌子除了电视什么都没有。
这一圈浏览之后,我似乎能感受到为什么这么多人“嫌弃”拼多多,很多人觉得上面的东西质量不好,但是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他。对于很多三四线的中国人来说这里买到的电器真的很香。
这家的孩子坐着看动画,看照片的摆设应该是城中村的那种出租屋。家具基本没有,只有一个电风扇、简易衣架,似乎也没有床板,床垫直接当床了。
这家买的洗衣机不清是在厨房还是什么地方,地板的水泥地已经脱落了,墙上已经发霉斑驳。灶台上的脸盆洗衣液证明还有人居住。这种居家环境在农村也不算多常见了,洗衣机在这里算是这里比较“先进”的电器。
看完这些拼多多的买家秀,就知道这个国家的底层芸芸众生并没有被大家关注到。即使他们偶尔被新闻报道提起,这些点滴的底层印象也会很快被流行八卦取代。
好在中国有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几乎能出产最便宜的工业产品。不在乎品牌的情况下,一个有工作的家庭也能配置出一整套够用的家用电器。
年轻人的焦虑网上便宜的家电能满足中国中低收入的需求,他们艰辛生活的几乎没有在网上表现出来。而网上怨气最大的是刚毕业没几年的年轻人,不过实话实话现在年轻人的压力大也不是矫情。
深圳房价15到16年,19到20年的两波真的太魔幻了
我是2011年研究生毕业来的深圳,然后一直按部就班的上班、谈朋友、买房、生小孩。感觉2016年是一个门槛,这一年以前买房结婚的基本都定下来了。没有定下来的到现在很多也没结婚。我这个年龄段的同学基本都38 39了,感觉不少人已经放弃婚姻了。这一年因为涨价去库存,全国的房价都在疯涨,我看着深圳房价从竭尽所能可以上车到遥不可及。
深圳南山区后海一带,一线城市的发展背后是一批批前赴后继的年轻人
我们可能是最后一波在深圳房价暴涨前上车的幸运儿。我们来深圳的时候是困难模式那么现在来深圳的年轻人是接手的是地狱模式。
我老婆做财务的,她说前几年她们公司财务找人还不挑学校。一般重本的基本都能进面试,这两年基本非985重点211或者财政部直属大学的简历人事直接不看了。她吐槽如果她现在来应聘也过不了简历关。
一方面是高等教育持续建设这么多年,供给确实有一些过量了。而是经济发展也到了新阶段,以前一年十几个点增长的日子不再有了。能给新人提供的高薪岗位确实不多。
看着年轻一点的后辈我也是能理解他们,经过了这么多年努力来到大城市,算着到手工资发现做牛做马也混不到一个小房子,这个一眼看不到头的日子确实挺让人绝望的。
现在每年1000万人的毕业生,别说一线城市了就是所有二线城市也吃不下这么多人。更何况大家希望的是起薪过万的高收入。
发展中的问题需要发展来解决其实时间拉长一点看,去年的人均3.9万的收入已经比20年前高太多了。我08年大学毕业那会不少同学的起薪是1500~2000左右,有的同学去天津中石油3500一个月就让不少人羡慕了。再往前几年父母几百块钱工资养活全家的日子,我们也过来过。
我老家九江市的90年代,当时甘棠湖边的公园还没修好,路上一直灰蒙蒙的
今天的甘棠湖
只是那个时候大家不会去想着买车、换新手机每周去吃大餐看电影。现在城市里面主流的周末休息方式其实也没有开始很多年。那会普通中国人的受制于钱包消费欲是很低的。20年前大部分国人过的日子今天的我们看连温饱都不如,更不用说高质量了。
当时周末一起看电视还是娱乐主流
我记得我读书那会周末在家一般是先大扫除,然后爸妈去买点菜,多做几个菜改善一下伙食。至于下馆子这些消费一般要等到过年过节。
不过今天发展的意义就是要广大中国人能过上好日子。现在人均3.9万还是低了,收入得慢慢长到人均5、6万甚至10万上。产业链必须向上爬,只有吃掉足够多的高端产业,才能给中国人提供更多的高收入岗位。
中国产业进步会侵蚀西方的超额利润
未来和欧美的产业链的竞争会非常多,西方对中国的敌意在这段时间里面不会减轻。
退回过去的日子是不可能了,而且大家都经历了生活质量大跨越式提高,除非是世界大战,根本不可能走回头路。发展的问题只能在发展中解决。
也许走出去,到广阔的第三世界国家去也是一条路
在非洲用河南英语开会的小哥
尽管这几年人口出生下降了,但是近10年每年还是有1600万~1700万进入就业市场。年轻人的压力不会小。可以说现在一线城市的最佳窗口确实关闭了,如果你是人中龙凤能拿到顶级公司的offer还是可以来。
能力一般的年轻人可以考虑其他地方,国家的策略也是鼓励走出去,能闯的话海外也是一片新天地。一带一路上那么多国家还是有不少机会的。
有时候生活就是一场搏斗,人在这场搏斗中不可能永远称心如意。目前看个人和国家向上走的趋势还没停止,还不是放弃躺平的时候。人均3万9还远远没到民族复兴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