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在街亭旁边山上安营扎寨,有下列三个原因

只想静静 2022-01-24 18:38:32

演义中,面对杀气腾腾的司马懿和张郃二十万大军,后起之秀马谡临危受命,并立下军令状,与副将王平率领五万军队驻守军事要地街亭。他到达街亭后,没有采纳丞相诸葛亮叮嘱的“五路总口下寨”策略,而是在旁边的山上安营扎寨。结果,司马懿和张郃到达街亭后,捧腹大笑,认为守街亭之人“徒有虚名,乃庸才耳!”,断去街亭山上的马谡大军水源,一举击溃马谡,夺取街亭。那么,马谡在山上安营扎寨有没一定的道理?有一定的道理,依据演义,分析如下。

马谡在山上安营扎寨有下列三个原因。

其一,马谡考虑到敌众我寡。

面对蜀汉的节节胜利,魏明帝曹叡重新启用司马懿,让他和张郃星夜驰援。司马懿和张郃一共率领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奔赴街亭要塞,另一路辛毗、孙礼二人带领五万军队,帮助曹真守卫郿城。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及张郃的军队大约有20万人,而马谡和王平只有2.5万精兵,和曹魏军队相差十倍左右,即使再加上街亭东北的列柳城高翔1万大军和魏延本部人马(约5000到1万),还是和司马懿的20万大军相差悬殊。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且说司马懿引二十万军出关下寨,请先锋张郃至帐下曰:“诸葛亮生平谨慎,未敢造次行事。若吾用兵,先从子午谷径取长安,早得多时矣。……孔明曰:“吾与汝二万五千精兵,再拨一员上将,相助你去。”

因此,敌众我寡,曹魏军队是马谡军队的近十倍,如果在当路五道口拦截魏军,十个魏兵打一个蜀军,即使伤亡比例是五比一,即损失10万魏军,就可以把马谡的2.5万军队消耗殆尽.街亭是军事重地,司马懿深谙兵法,比诸葛亮知道街亭的重要性,即使付出再大的代价,他也会强行夺取街亭。而曹魏国力、兵力比蜀汉强太多了,根本不怕和蜀汉打消耗战,司马懿之类的枭雄,只要战争结果,不看过程,也不计较士兵伤亡情况。

其二,马谡考虑到街亭山上易守难攻。

马谡知道敌众我寡,敌方二十万大军,还有司马懿父子三人、名将张颌,自己如果在五道口和魏军血拼,自己全军覆没事小,没完成恩师诸葛亮交代给的任务事大。因此,马谡选择了街亭右侧的山上,准备山上凭险据守。兵法云:制高点是兵家必争之地,谁控制了制高点,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半只脚踏进了成功的大门。因此,马谡率军到达街亭后,仔细观察街亭地势,经过深思熟虑后,否定了诸葛亮和副将王平的五道口安营扎寨建议,决定在街亭旁边山上以逸待劳。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谡曰:“当道岂是下寨之地?此处侧边一山,四面皆不相连,且树木极广,此乃天赐之险也。可就山上屯军。”

其三,马谡考效仿韩信“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

马谡在自幼熟读兵法,听着“兵仙”韩信的背水一战故事长大的。面对必败局势,他看到街亭旁边的山上,四处不相连,地势险要思虑再三,决定效仿韩信背水一战,自己来个“背山一战”,心里想着一战成名,向偶像韩信看齐。平心而论,马谡和韩信面对的情况非常相似,都是敌众我寡,兵力相差悬殊,只有出奇制胜或抱着必死的决心来和敌人战斗,才可能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然而,韩信背水一战胜了,一战成名,成为教科书式的兵法大家,而马谡败了,败得一败涂地,自己也被恩师诸葛亮挥泪斩杀。表面看,韩信和马谡遇到的情况相同,都是面临敌众我寡、敌强我弱、面临绝境,结果却大相径庭。这是由于马谡纸上谈兵,不懂得时势变化,才自食恶果。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孔明挥泪曰:“吾与汝义同兄弟,汝之子即吾之子也,不必多嘱。”左右推出马谡于辕门之外,将斩。

总结:面对相似的情形,韩信是幸运的,背水一战击败了赵军,而马谡是倒霉蛋,背山一战,被张郃打的四处逃窜,输掉了一切,包括自己的脑袋。因此,马谡在街亭旁边的山上安营扎寨,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他却太迷信“兵书”了,犯了赵括的纸上谈兵错误,丢掉了街亭,丢掉了自己的脑袋,葬送了诸葛亮第一次伐魏的大好时机。

关注三国、分析三国、研讨三国,为您揭开三国未解之谜。

2 阅读:1528
评论列表
  • 2022-02-23 02:27

    马谡是参军,却被委以主将,且又是守街亭之重任,实属诸葛亮用人之错也。诸葛亮即便不用魏延、赵云等实战经验丰富的将领守街道亭,也应让王平为主将,而委马谡为参军(参谋)。

  • 2022-01-25 12:58

    可能诸葛亮以为马参军能知道自己的想法没有说得太直白,如果他说:不许出击,只能坚守,拖住大军两天保你头功!这样估计傻子都不会不遵守军命[汗]

  • 2022-01-25 02:55

    都说了,敌众我寡,这种以卵击石的不对等战斗,输是必然的,在路上扎寨的王平不也输了吗

    用户12xxx94 回复:
    麻薯的任务是拖住援军,拖住就能达成目标,而不是要歼灭!再说,在山间小道扎营张郃带领的是轻骑根本无法施展开
    用户12xxx94 回复:
    马岱??马岱要从棺材跳出给你一刀,他不想背这个莫名其妙的锅
  • 2022-01-25 09:59

    失败是成功之母。挥泪斩马谡是错误的。张郃折尽大军,操谓三军易得一将难求,不杀。罪而后功的例子太多了,名头响过马谡的赵括直接战死了,没有翻身机会。马谡留得青山在,亮却以军纪而不见容,何其愚也!马谡怎么讲也算兵法娴熟,经此一败,未必不能成长起来。一直很纳闷为什么就非杀不可呢? 古今中外,败不是必杀的。逃,叛,反,才是必死之罪。

    45060399 回复: 太平真人
    然千军无敌又如何,武侯星陨五丈原,武穆饮恨风波亭,非战之罪矣,内奸猛于外蛮千古皆然,叹一声古来英雄之哀矣
    太平真人 回复:
    这个还是赞成的,马谡用的好还是可以建奇功的。兵无常势,那就绝对谁就打不赢的道理。只是他上道大用前,当独立小酌再三,使其有感再带任既可,诸葛也是于此万一之即,晓幸了一回。事后赦免这事事体重大,蜀国势衰力微,不祥气氛笼照,在这大是大非关头,不容儿戏,不成功必成仁,情迫而源竭。这种情况下谁能过越常理,大肚的起来。设使我若是主帅,定能于此灵活取舍游刃有余,敢冒极势万钧之力网开一面。然斩之亦未不可,所谓力微休负重,此子自知之明不够。
  • 2022-01-25 06:23

    马谡己涚是理由:“冯高视下,势如破竹”。如断水,将士“处于死地而求生,必以一当十”。小编何必冥思苦想,为马参军找不着边的所谓“原因”?

  • 2022-02-22 17:10

    张郃丶王平见此有何见解?马谡战术明显低于他俩!马谡之才仅限于参谋,丞相识人不明啊。

  • 2022-01-29 11:39

    说什么都是假,参照王平。王平可以说是一个非常谨慎,毫无败绩的将领,他以几千人唬住张郃几万精英,在汉中以几万人抵挡几十万人。他当时为马的副将,他反对马上山。如果马的决定是对的,那么王平就是错的。如果王平是对的,那么马就是错的。

  • 2022-01-25 13:22

    韩信背水一战有水,马谡背山一战没有水

    qjiangjr 回复:
    [呲牙笑],没有水就没有灵魂[得瑟]
  • 2022-01-25 18:30

    诸葛亮自领一军,当中下寨,配备一上将魏延够了吗?再唱出空城计这事不就成了?只怕他自己也没把握吧

  • 2022-01-25 12:06

    又不是平原,魏军虽众展不开,当道扎寨魏军除了强攻没什么办法大规模偷渡,坚守到诸葛亮能抽出援军就行了,非要违抗军令自作主张弄得大溃败

  • 2022-02-23 00:15

    小马安营扎寨决对正确,只不过曹军太利害了,诸葛亮的鬼计被知破了

只想静静

简介:每天定时更新,喜欢的记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