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高祖王建:十国里出身最卑贱的皇帝,奋斗三十年,终成霸业

梨评历史 2024-09-17 04:19:34

唐天复七年(907年)四月,按捺不住朱温逼迫唐哀帝禅位,立国号为“梁”,改元“开平”,成为藩镇里第一个当皇帝的势力。

消息传来,割据蜀地的蜀王王建是一百个不服气,毕竟论年龄、论地盘,自己不比朱温差,凭什么要当朱温臣子,于是召集群臣商议,问蜀地该何去何从。

蜀地官员们各个精的跟猴一样,纷纷劝王建称帝,这样也能捞个拥立之功,当年九月,王建带领臣民恸哭前朝之后,立即即位,国号为“蜀”。

《青绿山水图》

至此,奋斗大半辈子的王建终于达到了人生的巅峰,也不枉此生了,毕竟几十年前的他还是一个偷鸡摸狗的是市井无赖,能在乱世里活下去已经实属不易。

而他一开始只是想活下去罢了,只是没想到,这一奋斗,居然能奋斗出个皇位,一想到这里,王建的思绪又回到几十年前,当时的他还顶着“贼王八”的外号度日。

王建是许州舞阳人,因在家中排行老八,被亲朋好友冠以“王八”之名,当然,并不是骂他,而是为了方便称呼,就和“张三李四”一样。

只是长大后的王建干的都是杀牛、偷驴、贩私盐这类上不得台面的工作,久而久之,大家又在他前头加了一个“贼”字,成了“贼王八”。

这外号属实不太好听,一听也不是什么正经人,最终在一名高僧的点化下,不再偷鸡摸狗。

只是不干这个还能干啥呢?想来想去,王建就从了军,毕竟唐末乱世,有的是建功立业的机会。

就这样,王建在忠武军里当了大头兵,靠着在市井里讨生活的手段,加上为人仗义,王建在忠武军里混的风生水起,很快就被提拔为队长,成为“忠武八都”之一都将鹿晏弘的手下。

此时,黄巢起义燃烧整个大唐。

黄巢起义燃烧整个大唐

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五日,黄巢带着大军顺利攻下长安,唐僖宗慌忙出逃蜀地,而此时的王建已经成为忠武八都之一的都将,跟着杨复光攻打黄巢。

然而没多久,杨复光病逝,鹿晏弘便率领部众到处劫掠,引起手下的不满,王建等人觉得鹿晏弘天天劫掠不能成事,没有前途,索性投奔蜀地护驾。

此时的唐僖宗虽然是大唐天子,但这年头,谁还惦记着他啊,得知王建等人投奔,非常高兴,封他为卫将军。

在成都的这些日子里,由于王建很会来事,受到宦官田令孜的赏识,成为其养子之一,等唐僖宗回到长安后,又让他掌管神策军,算是非常器重他了。

只是唐僖宗在长安的日子没舒坦多久,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因与田令孜争盐池,发兵攻打长安,唐僖宗又匆忙逃亡凤翔,后又被田令孜挟持逃往兴元,而这次护卫唐僖宗的又是王建。

在逃亡路上,王建又是当保姆又是当护卫的,唐僖宗骑马,他就在前面开道,唐僖宗露宿野外,就将自己膝盖当枕头,搞得唐僖宗大为感动,亲赐御衣一件。

然而此时的大唐天子早已没有威信可言,尽管唐僖宗高看王建一眼,但也不能改变王建被排斥的现实。

随着田令孜的失势,杨复光的堂兄杨复恭直接将其赶走,外放到利州当刺史。

利州隶属于山南西道,也就是今天的四川广元地区,担任山南西道的节度使是杨复光义子杨守亮,很不喜欢王建,就打算把王建调到身边软禁他。

王建只是一个小小的刺史,如何敌得过杨守亮?丝毫不敢去。

就在王建愁闷想脱困办法的时候,身边谋士周庠给他一个建议:前往阆州。

周庠认为,先如今天下纷争,大唐国运将尽,待在利州这个四战之地,必然难以持久,而阆州地远民富,阆州刺史又不尊朝廷之命,不如以此为借口,打下阆州,在这里站稳脚跟,而后观望局势。

乱世枭雄出

王建豁然开朗,当即招募士兵,沿着嘉陵江而下,轻而易举的攻占阆州。

而在阆州,王建又听取建议,继续奉唐室,占据大义,而后养士爱民,以观天下之变。

如此一来,王建势力不断膨胀,接连攻下邛、蜀、黎、雅等州,很快在西南展露了头角,被封为永平军节度使。

此时的王建,不仅杨守亮忌惮,就连东川节度使顾彦朗就和西川节度使陈敬瑄都来交好。

此时唐僖宗已经去世,田令孜不为继位的唐昭宗所容,投奔老哥西川节度使陈敬瑄(田令孜本姓陈,入宫后改姓田),因害怕朝廷清算,打算依据成都抵抗朝廷。

为了增加胜算,田令孜拉拢王建,认为自己是王建义父,而且和杨守亮不对付,应该会支持自己。

田令孜想法虽好,但多少有些不靠谱,毕竟上一个这么干的还是刘璋,后面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就在田令孜喜滋滋等着王建来的时候,西川参谋李乂对陈敬瑄说:“召王建来,无疑于引狼入室,王建岂能屈居于您之下?”

一番话,说的陈敬瑄惶恐不已,立马派人阻止,但已经晚了,王建已经到了境内,得知陈敬瑄出尔反尔,王建抓住机会,立即攻占汉州,而后以汉州为依托,和陈敬瑄大战。

而在大战期间,王建大搞舆论战,上表揭露陈敬瑄的罪行,要求朝廷发兵征讨,本来陈敬瑄屁股就不干净,加上唐昭宗刚刚继位想要立威,就封宰相韦昭度为西川节度使,让其带兵入川。

此时王建不仅占据大义名分,还和东川节度使顾彦朗结盟,又派人招降绵竹的豪强,约定共同出兵。

唐末乱世

在王建一连串的进攻下,陈敬瑄难以招架。

只是陈敬瑄骨头实在太硬,抗了三年,硬是没能拿下成都,也让韦昭度和唐昭宗有些进退两难。

唐昭宗本以为十拿九稳立威的事,结果没能啃下,反而拖累了太多兵力,毕竟现在不尊朝廷藩镇实在太多了,一个西川,已经让唐昭宗筋疲力尽了。

因而唐昭宗选择了退缩,打算放陈敬瑄一马。

但王建不乐意,对于王建来说,成都已经是自己囊中之物了,岂能半途而废?就让韦昭度自己回去,自己接着讨伐。

说实话,韦昭度也进退两难,如今陈敬瑄被围困,眼看支撑不了多久了,但如果朝廷不给予支持,自己很难坚持下去,因而犹豫不决。

而王建则看出韦昭度的犹豫,

害怕迟则生变,立即给韦昭度来了一个狠招,命令部下抓了韦昭度亲信,污蔑他偷盗军里军粮,然后将其分而食之。

如此恐怖的行径,让韦昭度感到头皮发麻,也不敢呆在这里,生怕下一个就是自己,连符节都没要,直接跑回长安了。

韦昭度如此怯弱,让王建看穿了大唐江河日下的本质,生起了轻视的心思,等韦昭度一跑,王建立马派人驻守剑门,彻底将蜀地封锁了起来。

至于陈敬瑄,在王建长期围困下,有些扛不住,而为了鼓励士气,王建许诺,攻下成都后可以随意抢掠。

成都可是繁华之城,大家当兵,不就是为了荣华富贵吗?

有了王建的许诺,军心彻底被调动,至于陈敬瑄眼见守卫无望,宣布投降,至此,王建占据了成都,陈敬瑄虽然投降,但王建对他们恨不放心,不久就找了借口毒杀了陈敬瑄和田令孜,彻底成为成都的主人。

如今成都已经被拿下,王建该到了许诺的时候,但他不怎么乐意,毕竟他打算占据成都向外扩张的,经过士兵们劫掠混乱不说,也失去了民心,属于百害而无一利。

但许诺又不能食言,在这个时代,丢了军心,相当于丢命,也万万不可。

思来想去,王建想了一个办法,先派部将张勍进城,成立执法队,而后对大军说,自己的许诺依旧有效,但自己为了维护民心,派张勍组建执法队,你们劫掠可以,被抓了如果活着,我可以饶你们一命,但如果直接处决,自己就没办法了。

相当于把劫掠的主动权交给了士卒,要钱还是要命,全在自己一念之间,属实有点无赖。

为了性命和未来考虑,大部分人都选择了秋毫无犯,至此,王建成功获得了民心,也没失去军心。

至于唐昭宗,则亏惨了,忙活了半天,胜利的果实却被王建夺取了,彻底做了一次赔本的买卖。

大顺二年(891年),唐昭宗无奈任命王建为成都尹,至此,王建彻底成为一方诸侯。

王建,终于成为诸侯(吐蕃诸部附近的黄色)

但想要坐稳位置,王建的路还很远,毕竟整个蜀地分为西川节度使、东川节度使和山南西道节度使,目前王建占据的不过是以成都为中心的地带,稍不小心,就可能被其他节度使拉下马,因而占据成都后,王建开始马不停蹄开始其他征服计划。

首先就是西川下的彭州刺史杨晟,杨晟并不服王建统治,王建就派几个义子王宗裕、王宗侃、王宗瑶等人前来围攻。

就在围困杨晟的时候,东川那边又出事了。

本来东川节度使顾彦朗和王建关系很不错,甚至出兵一起攻打成都,有了这层关系,王建暂时也没想经营东川,只是没想到成都被攻破不久,顾彦朗就去世了,取而代之的是他弟弟顾彦晖。

趁着顾彦朗去世,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进攻东川,顾彦晖不敌,向王建救援。

本来王建就有些觊觎东川,现在就是天赐良机,就让义子王宗侃等人前去救援,但临行前,王建又嘱托王宗侃,击败杨守亮后,趁顾彦晖犒劳大军之机拿下他,这样就得到东川。

没想到王宗侃嘴漏,一不小心将计划透露出去,击败杨守亮后,顾彦晖托疾不去,让王建吞并东川的计划流产。

阴的不行,只能来明的,不过此时大军正在围困杨晟,需要击败杨晟后再行出兵。

乾宁元年(894年),被围困一年多的杨晟再也支撑不住了,城内严重缺粮到“人相食”的惨剧,彭州被迫,王建得以占据整个西川。

西川纳入麾下后,王建着手解决东川。

和上次一样,王建再度上表,说顾彦晖如何如何,先立个大旗,而后派兵征讨,东川毕竟不是彭州一地,兵强马壮,双方大战互有胜负,顾彦晖一度俘虏了王建义子王宗弼,甚至将他收为义子。

好在王建这些年收的义子比较多,足足有一百多人,不差这个义子一个。

为了避免陷入长期战争,王建选择全线出击,除此之外,还不断拉拢东川的将领,许以重利,导致整个东川上下离心,甚至不少人直接选择了投降。

乾宁四年(897年)十月份,内外交困的顾彦晖选择了举族自尽,东川也被王建纳入旗下,至于王宗弼?则再度回到王建身边。

西川、东川都为王建所得,现在就剩下山南西道了,可惜盯着山南西道不止王建一个人,还有凤翔节度使李茂贞。

西川、东川都为王建所得

此前李茂贞就不断蚕食山南西道,等王建拿下东川后,整个山南西道已经被李茂贞所得,并安排养子李继密担任山南西道节度使。

相对于杨守亮,李茂贞的实力还是很强大的,王建不敢贸然开战,只能先稳定后方,寻找时机争夺。

至于这个后方,就是南诏。

南诏是一个墙头草势力,吐蕃势大,就依附吐蕃攻打大唐,大唐势大,就依附大唐攻打吐蕃,如今吐蕃和大唐都衰落了,南诏开始不安分起来,多次侵犯大唐。

乾宁四年(897年),南诏给唐昭宗上书,自建年号“中兴”,以独立政权自居。

此时大唐风雨飘摇,已经顾不上南诏了,就打算承认其地位。

此时王建已经拿下东川,认为南诏不过是蛮族,有什么资格称孤道寡,为了威慑南诏,王建先拿了邛州、雅州之间有三个浅蛮部落开刀,这三个部落一直对大唐阳奉阴违,且多次引导南诏侵犯,是一个好靶子。

一番征讨后,三蛮老老实实,南诏和周边满足慑于王建的兵威,不敢轻举妄动。

然而光打雷不下雨是不行的,同年,王建出兵,大渡河一役,斩杀南诏万余人,又溺死万余人,南诏被打怕了,至此不敢侵犯西南,也让王建大后方得到稳固,也让王建有时间将目光放在了山南西道上。

话说唐昭宗在宰相崔胤的劝说下,准备灭了掌握神策军的宦官势力。

对于唐末藩镇林立的局面来说,神策军已经是唐昭宗身边仅有的军事力量了,而且宦官天生和天子绑在一起,除掉宦官,那么神策军就会落入文臣手上,这显然不是一个好主意。

但唐昭宗偏要折腾,没想到计划泄露,促使宦官们走在了一起。

光化三年(900年)十一月,宦官刘季述等人废黜唐昭宗,拥立太子李裕继位,然后找李茂贞当靠山。

这下子崔胤不干了,宦官找靠山,自己也找靠山,找来找去,就找了藩镇势力最大的朱温,朱温二话不说,团灭了这帮宦官,唐昭宗的得以复位。

不过复位后的唐昭宗不愿意把神策军交给崔胤,而是交给和李茂贞关系匪浅的韩全诲、张彦弘等人,引起崔胤的不满,为了占据有利局面,崔胤背后的朱温建议迁都洛阳,李茂贞则表示迁都凤翔,最终爆发了大战。

在打不过朱温后,韩全诲直接带着唐昭宗跑到了凤翔,李茂贞又寻求外援李克用,让他攻打朱温的河中之地,好分担火力,结果李克用被打的溃不成军,李茂贞这下子有些尴尬了。

一直关注中原局势的王建意识到这是自己的机会,当即以勤王为名,向山南西道借道。

当然,名义上是攻打李茂贞,但实际上是借机吞并山南西道,李茂贞养子李继密不敌,让王建顺利拿下山南西道。

王建顺利拿下山南西道

至于李茂贞,两面夹击下也受不了,城内饿殍遍地,唐昭宗也受不了,劝李茂贞和朱温和解,至此,唐昭宗彻底落入朱温手上。

而王建又趁这个机会拿下了荆南的夔、忠、万、施四州,又被封为蜀王,真正做到了进退自如,也该想想自己的未来了。

前蜀疆域

如今大唐势颓,各个势力都不把唐昭宗放在眼里,而且朱温野心勃勃,大唐迟早要完蛋,是跟着大唐一路走到底还是另起炉灶,王建内心其实已经有了答案。

天祐元年(904年),唐昭宗在朱温的逼迫下迁都洛阳,临行前,唐昭宗还给王建下诏,让其进京勤王,王建是派兵了,但却借口天子被挟持,诏令无法通达,表示先任命辖下的官员,然后等天子返还长安再上表奏闻,彻底展露自己的自立之意。

就在王建志得意满的时候,身边的李茂贞日子一点都不好过,在朱温的打击下,势力大减,不少人劝王建灭了凤翔。

灭凤翔可以拓展中原之地,本是一件好事,但节度判官冯涓却表示反对,他认为,有李茂贞在,可以阻挡朱温的西进,留下李茂贞,让其成为蜀地的屏障,等蜀地有了争夺中原的实力后, 灭了凤翔也不迟。

王建一听,很有道理,就打算和李茂贞交好,顺便将女儿普慈公主嫁给了李茂贞侄子,成为儿女亲家。

按理说,李茂贞娶媳妇,理应给很高的彩礼,但李茂贞娶媳妇,不仅一分钱不给,反而屡次找王建要钱要物资要武器,王建捏着鼻子给了,而后又向王建索要土地,王建不干了,本以为自己很无赖了,没想到李茂贞更加无赖,当即把女儿接回了成都,断了李茂贞的心思。

就在王建和李茂贞打打和和的时候,朱温篡位了,王建很不服气,就给李克用写信,声称可以各自称帝,当然,称帝只是为了抵抗朱温罢了,灭了朱温后,将帝位还给唐室。

如此既当又立的说辞,李克用没上当,直接拒绝了。

既然李克用不肯,那就自己称帝,就有了开头那一幕。

永陵出土的王建像

如今王建奋斗了大半辈子,终于熬到了人生的巅峰,这一年,王建六十岁了,而且中原战乱频繁,诸多名仕都到蜀地避难,让蜀地文化昌盛奠定了基础。

说实话,王建这辈子算是挺丰富的,青年时期过着无赖的日子,壮年时期靠从军打下一片天地,晚年开国称帝,在这样的乱世里能够开创基业,属实不易。

只是守业更比创业难,老子打下的江山,儿孙们却不知道创业的艰辛,更何况王建这样义子众多的人,为了夺嫡,这帮儿子们闹的不可开交,最终为前蜀的二世而亡埋下了伏笔。

5 阅读: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