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外交突袭,中印破冰之际俄急推三国峰会

永玲聊谈 2025-03-30 13:43:20

中印边界事务磋商取得突破性进展仅24小时后,俄罗斯副外长安德烈·鲁登科突然发声,呼吁重启中断三年的中俄印外长会晤机制。这场被外界视为"普京式外交突袭"的举动,恰逢中印贸易额突破1360亿美元历史新高,暴露出莫斯科对亚洲地缘格局剧变的敏锐反应。

3月26日北京举行的中印司局级磋商,双方就实控线地区军事信任措施达成七点共识。卫星图像显示,中印边境西段斗拉特别奥里地附近的临时营地已减少43%,印度陆军将T-90坦克后撤80公里。更关键的是,印度首次同意建立价值20亿美元的本币结算机制,中国手机零部件对印出口激增62%。

这种转变源于美国贸易政策的反噬,特朗普政府对印度钢铝制品加征25%关税,导致印对美出口暴跌18%。印度工商联合会秘书长阿都尔·萨赫德坦言:"当西方市场收缩时,东方的大门必须开得更大"。

喜的是两国和解有利于削弱美国"印太战略",忧的是自身在三角关系中的话语权稀释。俄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报告指出,2023年中俄贸易额达2400亿美元,而俄印贸易仅650亿,且80%集中在军火领域。

普京的急迫性体现在时间窗口,美国大选前夕的地缘博弈黄金期。若特朗普胜选,其主张的"承认克里米亚"和"肢解乌克兰"计划,需要中印至少保持中立。俄罗斯外交部内部备忘录显示,莫斯科希望借三国峰会达成"不干涉内政"共识,为可能的俄美交易铺路。

一方面,印度需要中俄支持其入常诉求;另一方面,其与美国的防务合作深化,已获得F-35战机生产技术转让。这种平衡在3月27日达到微妙顶点:印度海军同时参加美日印澳"马拉巴尔"军演,又向俄采购价值12亿美元的S-400防空系统组件。

新德里观察家研究基金会专家曼塔·辛格指出:"印度的战略是同时从三边关系中提取最大利益。"这种算计在能源领域尤为明显:印度以折扣价购入俄油转手加工,再以市场价格销往欧洲,2023年净赚87亿美元差价。

若中俄印机制重启,将形成国土面积占全球22%、人口占41%、核弹头占45%的超级三角。但三国合作面临结构性障碍:中印边境仍有8.5万军队对峙,俄印军售遭遇人民币结算壁垒,印度对中俄主导的上合组织心存芥蒂。

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主任科尔图诺夫坦言:"这不是军事同盟,而是利益交换平台。"这种务实主义或许正是三国机制的生命力所在,当美国在G7峰会上强推"全球基建计划"时,中俄印正在磋商横跨欧亚的铁路动脉,用钢轨而非导弹重新划定势力范围。

0 阅读:46

永玲聊谈

简介:红旗飘扬皆是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