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古玉拍照,一阴一阳谓之道

傲霜磊哥 2025-04-12 12:31:23

两个角度,一阴一阳。

正面照片,也是几乎所有博物馆游客的视角,用最舒服的高度观察,看到的是玉料的老熟,内部结构的变化,饭糁以及沁色等。

这个角度,看不到皮壳,所以下一个动作,蹲下来,撅腚,弯腰。

有时候半蹲,有时候趴着,有时候侧身,寻找一道光,惊喜之光。

当你在某一个不可能完成的姿势下捕捉到那道光的时候,那份惊喜是一般人体会不到的。

于是便有了这样的照片,我一般称之为“黑片”。

主要是用来看皮壳老化状态,看那层厚重的膜。

岁月老化在这种角度下十分明显,这种照片看不到玉料跟内部结构,只能看到那层包浆皮壳。

两个角度相得益彰,互相弥补。

这就要求我们在博物馆,扛着单反,一会半蹲,一会翘脚,俯仰自得。

尽量用手动对焦的镜头,我用的老蛙百微,感觉还不错。

一年多时间,我拍了一万多张照片,才逐渐掌控了相机。

确实,量变才能引起质变。

一开始学习的拍照技巧,在没有大量拍摄之前,完全没有用。

因为每个博物馆都不同,光线不一样,摆放不一样,没有一定之规。

拍照的关键,不是技术,而是眼力。

换句话说,你眼睛看到哪,才能拍到哪。

比如你在某一个角度看到了突出的橘皮,立即对焦将之捕捉。

比如你在另一个角度发现了清晰的砂痕,咔咔咔将其拍下。

如果你是顶级摄影师,却不知道这些鉴定点,拍出来的就不一样。

于是乎,我拍的每一张照片,都是教材。

我有强迫症,不过关的照片,我会第一时间删掉。

留下的,一定带有明显鉴定点。

很多朋友说,光是看磊哥拍的照片,就能学到不少本领。

其实都是拿时间、精力、金钱砸出来的。

翻了一下,两年时间我跑了全国近80个博物馆与遗址公园。

虽然辛苦,但是收获特别大。

幸好留下了一万多张照片,我每天都会翻阅,回忆一个又一个足迹。

伴随着我的120集高古玉鉴定课程,这些图片可以毫无保留地送给咱们学员了。

说了这么多,总结起来,还是要多学习,多看图,多跑博物馆,以馆藏为师,当眼力提升之后,一切都顺理成章了。

不管经济如何,政策如何,努力学习、提升自己,永远不会错!

2025年,加入文研社,一起养玉吧~

0 阅读:8

傲霜磊哥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