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太原及石家庄示意图
秀容城畔草青青,行人已上雁门关。
不论是雁门关还是秀容古城,张衡的这句“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雰雰”和众多的古诗词一样写出了山西省忻州市的厚重的历史人文景观。作为山西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以及北方重镇之一,忻州因“北隔长城揽云朔,南界石岭通三晋,西带黄河望陕蒙,东临太行连京冀”的地理位置而有了独特的区位优势。
因南拒中原、北控大漠;在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基础上,被誉为“晋北锁钥”的忻州在趟过历史长河之后成为了中国最区位最为独特的城市,这主要体现在它同时与石家庄、呼和浩特和太原接壤,进而成了目前全国唯一一个与三个省会级城市相接的城市:忻州所属的偏关县与呼和浩特市的清水河县相邻、其所属的五台县又与石家庄市的平山县交界。那忻州与三个省会接壤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就得从区划调整、省会城市扩容以及历史沿革等方面说起了。
忻州市
忻州之名源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在九原城(今忻州市)所设立的忻州,其地名由来有不同的说法:《元和郡县志》记载忻州因要塞忻口得名;另说它是以忻水而得名,《太平寰宇记》记载忻川水(又名忻水、肆卢川、云中水,今称云中河)在县东三十二里,汇入滹沱河处即为忻口(忻川口)。
忻口之由来还有一说,相传西汉初年匈奴冒顿单于率军进攻中原,汉高祖刘邦北上抗击匈奴时,兵困平城(今大同市),白登之围后大军南辙到忻口才摆脱追兵,高祖破愁而笑、六军欣然而归,因“欣”通“忻”而有忻口之名;然而明万历年间《忻州志》的编撰者杨维岳却有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忻州是由忻水得名,忻口是忻州城北一个重要的要塞,所以才叫忻口;即是说先有忻水,以忻水取名忻州,后以忻州取名忻口;因此忻州之名由来的各种观点虽然在时间上存有异议,但或因具有独特的意义而至今仍广为流传。
唐朝·忻州
历史上忻州市境内曾多次设立州、府、郡、军等建制,比如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在九原县(今忻州市忻府区)设置的新兴郡,隋朝所设立的忻州,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在岚谷县设置的岢岚军、在宁化县(今宁武县)设立的宁化军以及在今静乐县增设的静乐军;清雍正二年(1724)将忻县、代县、保德县三个县升格为为忻州、代州、保德州这直隶州等。
1949年10月设立的忻县专区(驻忻县)标志着忻州再次成了县级以上区划,此时忻州所指的范围要比今天的忻州小得多,包括了其所辖的忻县(今忻州市忻府区)、代县、宁武、静乐(含今娄烦县)、五台、定襄、繁峙、崞县(今原平市)、阳曲这9个县;同时在兴县成立了兴县专区,辖有兴县、临县、离石、方山、岚县、偏关、神池、五寨、河曲、保德、岢岚这11个县。
忻州的前身
这就是说今天的忻州在当时是属于兴县和忻县这两个不同的县级以上区划的,若没有后来的那些变动,兴县专区和忻县专区也有可能演变为地级忻州市和兴州市,山西面积最大的市大概率就会因此而易主。
1952年6月兴县专区被撤销,下辖的12个县除了临县、方山、离石、中阳划入榆次专区之外,兴县、岚县、岢岚、五寨、保德、河曲、偏关、神池等8县全部并入了忻县专区;这不仅让忻县专区辖县个数增加了近一倍,也大致奠定了今天忻州市从太行山到黄河之间的市域、形成了如今忻州的西八县和东六县之说,还让忻州成为与三个省会级城市接壤的城市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1958年底忻县专区辖县调整为11个:忻县与定襄县合并为忻定县,代县与繁峙县合并为繁峙县,神池县、岢岚县、五寨县合并为五寨县,静乐县与岚县合并为静乐县,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合并为河曲县;同时忻县专区与雁北专区合并组建晋北专区,若涵盖了如今大同、朔州、忻州三个时代晋北专区没被撤销,后来若改为地级晋北市,大概率是山西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
1961年9月复设忻县专区,以晋北专区所属的忻定县、宁武县、原平县、繁峙县、五台县、静乐县(含今娄烦县)、兴县、河曲县、五寨县、保德县、偏关县等11县为辖区,撤销忻定县的同时恢复了1958年撤销的忻县、定襄县、代县、岚县、岢岚县、神池县等6个县。
忻州五台山
1970年忻县专区改设为忻县地区,1971年将其所属的兴县、岚县划入吕梁地区之后,忻县地区下辖14个县,1983年忻县地区更名忻州地区,这也意味着自此民国初年因废州而消失的忻州得以回归;从而形成了如今忻州市的县级区划数量、也因总面积达到2.5万平方公里面积并占全省的15.95%的比例而喜提山西最大城市的身份。在忻州市及其前身不断扩大和变化的这段时间里,呼和浩特、太原以及石家庄这三座省会级城市的辖区也经历了各自精彩的扩容过程。
首先是和自家省会太原市,1959年属于晋北专区的阳曲县划入太原市管辖,标志着当时的晋北专区以及如今的忻州市与省会之间,本来就因地缘关系而邻近的她们后来有了更为密切的联系,这种局面在1972年3月娄烦县吕梁地区划归太原市之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阳曲划入太原市不仅是因为距离近,还因为它被视为太原的母县,与后来莱芜市并入济南市、公主岭市从四平市划入长春市等例子类似,这种省会扩容而进行的调整都是在相近的区划之间进行的。
呼和浩特与忻州
1954年4月,归绥市更名为呼和浩特市,它当时所辖的庆凯区(今属玉泉区)、回族自治区(今回民区)、新城区、玉泉区、郊区(赛罕区)约为今天呼市4个市辖区的主体部分。
1960年土默特旗从乌兰察布盟划入呼和浩特市,1963年又将之归还乌兰察布盟。
1970年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的从乌兰察布盟的划入,由此拉开开了呼和浩特作为省会级城市扩容的步伐,后来清水河县与和林格尔县在1995年11月从乌兰察布盟划入呼市,这就也标志着在经过双方的相向而行,忻州和呼和浩特绕开乌兰察布后开始了毗邻而居的时期。
石家庄与忻州
1947年12月26日,石门市更名为石家庄市;1949年石家庄专区在正定县设立,辖有获鹿县、晋县、藁城县、赵县、栾城县、正定县、高邑县、元氏县、赞皇县、井陉县、束鹿县、平山县、灵寿县、建屏县、辛集镇这14个县和县级1个镇;由于石家庄专区所属的平山县与忻县专区的五台县山水相邻,因此石家庄这也可视为忻州与石家庄接壤的源头,只是石家庄专区与石家庄市之间的变动颇为频繁,才让忻州与石家庄相邻的过程颇为多变。
1960年5月3日石家庄专区与石家庄市合为石家庄市,这是当时的(忻州市的前身)由忻县专区演变而来的晋北专区真正意义上与石家庄市接壤的开始。不过这中情况并未持续多久,1961年6月石家庄专区恢复建制,也让今天的忻州与石家庄市之间在当时隔了一个石家庄专区而遥遥相望。
1993年6月30日,石家庄进行地市合并,石家庄地区所辖的行唐县、灵寿县、高邑县、深泽县、赞皇县、无极县、平山县、元氏县、赵县9个县以及辛集、藁城、晋州、新乐等4个县级市全部并入地级石家庄市,也就是此时开始石家庄市与忻州地区再次成了邻居。
2001年1月忻州地区撤地设市,地级忻州市下辖县级忻州市改设的忻府区、原平市,以及定襄、五台、代县、繁峙、宁武、静乐、神池、五寨、岢岚、河曲、保德、偏关等12个县;忻州的撤地设市也让如今的忻州市与呼和浩特、石家庄及太原三个省会级城市接壤的局面自此形成。
忻州
一路走来,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这三个省会级城市和她们的邻居忻州都经历了幅度较大的调整及扩容过程,由此可见,忻州成为全国唯一与三个省会接壤的地级区划除了她处于独特的位置而有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可能之外,也与这4个城市各自进行的区划调整以及省会级城市在发展中产生的扩容需求有着密切关系,由于四个地方都有这方面的变动,本就隔得不远的她们相对而行多年之后最终成为邻居,可见一件事的成功与否是离不开其各个参与者的努力的;对此你怎么看呢?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