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有连云港,南有防城港;为何说防城港市差点成了东兴港市呢?

鹄书说历史 2024-09-06 01:42:40

防城港·摄影;寇林波

东兴市

防城江上急,时节近重阳。

南宋文学家周紫芝曾在《秋意三首·其一》里面用“雨细方淋露,云疏欲护霜”来描写今天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当时的风光。“南方有大港,其名曰防城”,因辖域内建有大港口防城港而得名的防城港市与江苏省连云港市一样,都是国内“以港立市、以港兴市”和“以港名市的”城市代表。可以说防城港港不仅是防城港市的地名由来,而且还可视为其城市源头;不过由于区划调整及地名改动等因素的影响,今天的防城港市险些错过防城港这个名字而成为地级东兴市或东兴港市,为何如此说呢,这就得从历史沿革这个角度去看了。

防城港港口之名大概率是因1968年开始建设之时,她当时是东兴各族自治县防城公社的辖区而得名。根据地名命名的惯例来看,这个港口既可以所在公社命名为防城港、也可以所在县级区划命名为东兴港。在设立地级市时除了遵循历史改为防城市或以知名度较大的港口命名为防城港市之外;如果选择了以东兴为名,除去东兴各族自治县已恢复防城之名以外,她也可能命名为东兴港市的这也是为何说今天的防城港市险些错过防城港这个名字而成为地级东兴市或东兴港市的一个原因。

东兴各族自治县更名为防城各族自治县虽然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从地名的历史和底蕴等角度来说又有必然性。东兴各族自治县以及后来的县级东兴市是都是因人民政府驻于东兴镇而得名,而东兴镇则是因兴起于北仑河东岸,遂以地处北仑河之东的位置,寓意兴盛取名;虽有较为积极的寓意,但其得名实际并无权威之说,历史底蕴可能也因此没那么深厚了。

相比之下,防城这个名字就有着更为悠久的历史,她作为区划地名的源头可追溯至清光绪十四年(1888),当时析钦州西部设立了防城县(治今防城区),因这里曾“竖木作城以防御外寇”而得名为防城;而此前早在明洪武五年(1372)就曾在今天防城设立过防城巡检司,可见防城之名的底蕴更为深远。

其实防城正式命名是在北宋开宝五年(972),因此前这里的居民为防外寇劫掠而以树木为栅,聚居栅内而称闬寨,彼时遂将闬寨更名为防城。民国《防城县志》对此曾有“民在村庄竖木为栅,称闬寨,防御交趾寇,后闬寨演变为圩,称防城圩;宋太祖开宝五年(公元972年),改为防城,为防城得名之始”的记载。

防城港这个名字首次作为我国区划地名出现则是在1977年,当时从防城公社划出白沙万、渔业这2个大队设立了属于东兴各族自治县的防城港镇(另说防城港镇于1980年正式设立)。这也标志着防城港从港口的名字变成了区划地名,此后防城港在地名是的段位不断得到提升,直到今日成了当地4个县级区划的统称。

1985年防城各族自治县析出县级防城港区,以防城港镇为直管区;由此标志着防城港由乡镇区划的地名升格到县级区划的地名。

防城各族自治县和防城港区

1993年5月地级防城港市获批设立,以防城港港口为名;防城各族自治县和防城港区调整为港口区、防城区以及县级东兴经济开发区(非正式区划);防城港因此完成了从港口名字到地级城市名称之间的大幅度进化的过程。

1996年4月设立县级东兴市,以防城区东兴、江平、马路等3个镇为辖区,加上此前划入的上思县,防城港市的县级区划格局形成;这个过程也让防城与东兴的数世分合的情缘最终定了音。

东兴和防城在历史上多为一体:1950年从防城县析出设立县级东兴市、此为她们第一次分开,以1952年东兴市被并入防城县而结束(实际未获批);1957年防城县分设为防城县和十万山僮族瑶族自治县(政府驻地东兴镇),此为她们第二次短暂地分离;1958年十万山僮族瑶族自治县更名为东兴各族自治县,同时又因防城县被撤销并入而导致东兴和防城融合。

由于是以港口命名,尽管有较大的知名度,防城港市的名字和连云港市之名一样有时也可能被人诟病,认为一个港口不能代表一座面积较大的城市;鹄书觉得从地名的命名到被广泛认可有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若能以此名气较大的地理实体命名,这对于大众认可和新兴城市当地发展也有促进。

防城港港当年若真选择了东兴港之名,防城港市有可能会成为东兴港市;不过法无定法,地名的时代性的特征为地名发展过程可能出现的变动给出了定义,某个地名可能到了一定时候可能因不能完全反映当地的特色或满足当地的需求而改动,不管是地理实体或区划地名的改变都是有可能的,因此即使防城港港当年真叫了东兴港,或者真出现了东兴港市,在后来有需要之时也可能再次改名的。不过不管叫什么名字,都不能阻挡这座城市的魅力,对此你怎么看呢?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