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这样的条件,能走上副总统提名之路,《乡下人的悲歌》很赞

雅旋聊影剧综 2024-07-25 14:41:49

本文作者:秋叶飘零

国内友人传来同名书籍和影片《乡下人的悲歌》(中文字幕),说现在很火。2016年,J.D.万斯的这部自传体小说,名列亚马逊畅销榜 单。四年后,美国著名导演朗.霍华德将其搬上银幕,最近由于众所周知的政治原因,万斯被提名特朗普的竞选搭档,很可能成为未来的副总统以及更远一些的美国总统,因此异常引人关注。

书没来得及读,这里只就影片内容,说几句观感。看片名,像是表现乡村生活的闭塞落后,为“乡下人”的生存困境鸣不平。在美国,不少生产企业都在乡镇,所谓乡下人实为蓝领,即社会底层。

观后有些意外,社会问题推为后景,主要是不良的原生家庭在孩子成长中的障碍影响。难怪影片归类为“家庭”。全片看下来,主人公杰德最终逆袭成功,也难以令人喜悦欣慰,仍是吁叹:摊上一个吸毒上瘾、动辄歇斯底里、疯疯癫的妈,真是孩子的童年灾难。

恐怕只有西方文化背景下,自传中可以如实写出不完美、不合格的长辈。国人讲究“为长者讳”,早年经历再不幸,一句“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也就如鲠在喉埋在心底,只是自个儿饮泣的悲歌。假如公之于天下,大逆不道。

片中故事始于1997年,一派乡村生活场景,画外音是牧师的布道: “美国梦”对有些人遥不可及,但仍要坚信上帝和自己。少年杰德骑 车去游泳,内心独白: 虽然多半生活在俄亥俄州,但肯塔基州的丘陵更有家乡的感觉。

全片以主人公杰德的回忆和奔波为主线。开头张罗搬家,临走合影,几张新旧不一、单色或彩色的全家福,背景不同,简洁交待一 个家族几代人的变迁。这是少年内心的问号:为何总是离开熟悉的地方和亲人,犹如拼图上缺少的一角,究竟在逃避什么?

自然是逃避贫困,寻找生路。路标出现“俄亥俄州米德尔敦市”,片头字幕才出现。一晃十四年后,杰德就读于耶鲁大学法学院,忙于 暑期就业面试,应聘律师。同时打三份工,看着近十万的高昂学费单,面有难色。父母呢?还有照片上那一大家人。

在面试晚宴上自我介绍: 高中毕业入伍,海军陆战队服役赚了点儿钱,读了州立大学本科。仍是乡巴佬,不会使用眼前一排餐具,跑出去打电话,问印度裔女友乌萨,生怕出丑。这时姐姐来电,妈妈吸食海洛因过量,住院了。

母亲贝弗莉,18岁成了单身妈妈,育有一双儿女。上过护士学校,好歹有份工作,却自甘沉沦,最终丢了饭碗。杰德没法拒绝姐姐,开车回家,行程十小时。

全片运用蒙太奇,镜头不断在人物的回忆和现实中切换。这位母亲,做事出格吓人。有次搬去新男友家,十来岁的儿子说:过段日子 又要另觅住处,只是一时新欢。当妈的发飙,要故意撞车,说当年自己如何优秀,没钱上大学,现在要努力把儿女送进大学。

吓坏了的儿子说出“恶妇”,更不得了,劈头盖脸一通臭揍。儿子逃进路边一家,我妈要杀我,打电话向外婆求助。这家女主人报警,警察赶到。儿子大喊“放了她”,她打你了吗?“没有”。

杰德赶到母亲曾经工作的医院,人家赶她走。偏偏接到电话,最后一个面试机会,明天上午十点。儿子赶紧为没有医保的母亲联系戒毒中心,好不容易求得一个床位,摸遍全身,交了两周的费用3000 美元。母亲却使性子,要走。

儿子怒斥:自私,不断给儿女找麻烦,向外婆勒索,直到她几乎破产。这妈面无愧色扬长而去。姐弟俩又吵起来,你一直护着她,而 她对你最刻薄,让你有负疚感,跟外婆一样!姐姐这才告知:她也是受害者,童年很糟糕,家里像战场。

镜头转到往事。外公喝得烂醉,两个女儿躲进柜里。受尽折磨的外婆点火,恨不得烧死老公,你就不配当父亲。女儿冲出去,救了老爸一命。

姐姐说:我不为她辩护,但试图原谅她。如不这样,永远无法摆脱宿命。后面还有不堪的往事画面,不再复述,谈谈看法。父亲是酒鬼,女 儿是瘾君子,杰德也差点毁了。一度和小混混交友,打砸吸毒,好在被外婆“拯救”,才走上正道。

什么是姐姐说的宿命?恶性循环,一代代因社会地位低下、家庭经济条件限制,失去实现梦想的机会,而愤懑发泄、放纵堕落下去。只有原谅,才能完成对自己的救赎,有一定道理。一味怪罪投错了胎,就有理由不对自己和儿女负责,随心所欲胡来,给家人不断添堵。

这不只是乡下人的悲歌,也是失去理性的人性悲歌。如果爹妈只是差钱,埋怨是没道理的。如果爹妈品性也差,对妻女不负责任,只顾自己图乐,所谓“宿命”也难以成立。人虽然选择不了爹妈,但不是一块橡皮泥,受限于经济模具和人品纹路, 被摁成不可更改的复制品。

一个人自我中心,认为自己最不幸最倒霉,所有过失都是父母造成的,这辈子只能瞎混。我要说,这是一种诿过的自我辩护和良心安慰,放弃了自我重塑的主动权和可能性。青春年少不懂事,可以谅解。成人后始终不能释怀,自暴自弃,以此惩罚父母折磨家人,是不明事理的胡搅蛮缠。

放眼望去,世上多少人境遇更差,没理由轻言放弃,放弃只有一次的人生,更不能推卸对孩子的责任。把自己失败的人生,全然归咎为原生家庭,是向命运低头。或延续,或叛逆,都是家庭影响下悲剧性的两极。

被儿女以“原谅”的目光和态度视之待之,恐怕是最失败的父母,其中没有肯定和尊敬,却有居高临下的审视宽容: 理解你何以成为不像样的长辈的客观原因。

能够清醒地看出他们走过的人生弯路,才能自觉避免重蹈覆辙,努力挣出原生家庭局限,全方位、多角度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之路。这样你就自由了,不受早年往事支配。不管童年经历多么不堪,都难以改变自己的成功信念和理想追求。片中的男主,就是挺过磨难的硬汉。

这里,还有价值的定位。自己失去成功的机缘,作为母亲,努力弥补家庭不足,为孩子提供走向新生活的有利条件,像外婆那样面对困境而不颓然,当然也是人生意义。杰德对外婆念念不忘心存感激,就是价值体现。

西方虽有宗教博爱倡导,个体主义仍然突出,故有如此自私变态的母亲。东方文化里,用母亲比喻称谓,就是赞誉,意味着无私的付出和奉献,是一种天职。儿女的成功,足以消弭为母的人生缺憾。

对片中母亲的观感,东方女性可能尤为差劲,这就是文化差异。对女主我谈不上同情,原谅也够呛。要知道,有些过失可能造成儿女一生的心理死结和生活障碍。贝弗莉偶尔流露母爱,立志重新做人,为儿女提供正常的家庭生活,终究自控力差,活成了让儿女摇头叹息的可怜可恨之人。

尽管如此,姐弟俩还是念叨着爱,尽力照顾老去的母亲。他们记着外婆的话,没有什么比家庭更重要的。这话,我不太以为然。有时硬要维持下去,对双方和孩子都是更大的灾难,该散就散,活得更好。世事人心没有定论,全赖各各不同的感受体验。

人这一辈子,归根结底是为自己而活,自爱自尊、自律自强。假使难以实现人上人的社会理想,尽好家庭角色的本分职责,也是一种生命境界。家庭是社会细胞,后代成功地为社会创造价值,母亲的心血自在其中。

0 阅读:4

雅旋聊影剧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