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李小龙的话题,在经过十余篇文章的轰炸之后,已经进入了尾声。希望这十余篇文章,能够对李小龙有一个简单的梳理的,能够让对李小龙感兴趣的朋友,能够基本了解了李小龙与他所在的时代。
爱屋及乌,顺着李小龙话题稍作拓展,这篇要说到李小龙之子李国豪。
尽管李国豪与李小龙一样命运坎坷,出师未捷身先死,但李国豪并不值得国人太多的纪念。
因为李国豪活着的时候,压根就不承认自己的中国血统,甚至是嗤之以鼻,态度拒绝地进行抵制。这一方面是出于逆反,刻意为之,因为太多人将他与李小龙捆绑在一起,他本能地抵触,一再强调李小龙是李小龙,李国豪是李国豪,本能地躲避与李小龙有关的一切,包括血统,他很抵触自己的华人血统。另一方面,在于他的确是美国长大,接受的是美国教育,是典型的ABC,由于李小龙去世过早,使得他与华人之间的联系非常少,教育环境造成了他更认同美国文化,而不接受接触很少的中国文化。
其实李小龙生前非常喜欢这个儿子,细心传授其中国功夫,李国豪5岁时就能踢断木板,打下了很好的底子,且因经常被父亲带去片场,耳濡目染。
李小龙去世后,李国豪随李小龙弟子伊鲁山度继续习武。伊鲁山度,也即《死亡的游戏》里留下的片段里遇到的第一位武术高手,现实中他是菲律宾棍王,世界著名武术大师,也是洛杉矶“振藩国术馆” 的助教,拥有李小龙武术不同发展时期的三张证书,是李小龙“振藩国术”到“振藩拳道”以及到“截拳道”的见证人、学习者和传播者,是李小龙武术体系的集大成者。李国豪被他悉心教导,打下了一个良好的身体底子。
无论李国豪承认也好拒绝也好,他享受到了李小龙的荫庇,早年的路子比绝大多数人走得都要顺畅。长大后进入波士顿的埃马逊卡列电影学校学习电影制片,虽然中途辍学,却于1986年由该校推荐到演技教室学习表演。
李国豪对于李小龙的继承,很多在于性格方面。李小龙年轻时就性格顽劣,青少年时期生长在香港,习得了咏春拳,整天打架斗殴,家人怕他会学坏,将他送到了美国。到了美国后,由于屡遭种族歧视,李小龙知耻而后勇,奋发图强,终于考入华盛顿大学,并拿到了哲学学位。同时,建立拳馆,发展国术,进而创立截拳道。他更厉害的点在于将中国功夫与哲学思想很好地结合了起来,将中国功夫上升到了哲学层面,然后大力弘扬,他的电影生涯,始终都在为广大中华武术的精髓的推广在做不懈的努力。
至于李国豪,在学习父亲的路上,好的没学,坏的倒学了不少。他继承了李小龙性格顽劣的一面,小时候同样不爱学习,且脾气暴躁,在中学时,李国豪因为无理、蛮横、胡闹的性格曾先后被三所学校除名。
20岁时,李国豪选择进军好莱坞。结果,遭遇到了李小龙当年同样的事,那就是尴尬的无人问津。好在,他遇到了于仁泰,出于对李小龙的尊重,于导劝说其到香港试试。想当年,李小龙就是在好莱坞没有机会,回到香港后大爆,然后才又打回好莱坞,走了一个弯道。李国豪听从了于仁泰的建议,前往香港参与拍片。
1987年,李国豪凭借电影《龙在江湖》被提名为第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新人。那可是香港电影的鼎盛时期,第一部作品就能迎来关注。李国豪的起点不算差。
按说,李国豪应该在香港再拍摄几部作品,将基础打得更牢一些,然后再重回好莱坞,这样会更好一些。但是他在《龙在江湖》后立马就返回了好莱坞。
这其中,也有他耍脾气耍大牌的原因。因为拍摄过程中,李国豪并不是很配合,经常与剧组其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教导演于仁泰怎么拍戏。同样的事,李小龙也干过,在《唐山大兄》与《精武门》拍摄期间,与导演罗维之间闹得不可开交,冲突时有发生,但那是李小龙真的懂,他对于动作,对于电影的走向的见解是有道理的,那时的香港电影相对不成熟,罗维做到老派导演也跟不上形势的发展,需要李小龙往里注入新元素。而经过将近20年的发展,香港电影已逐步成熟,发展到了顶峰期,这个时候李国豪再无端插手,干预于仁泰的创作,显得毫无道理,纯属于耍大牌,与李小龙的做派有天壤之别,已非常不合时宜。
最终,后来的观众一说《龙在江湖》,脑海里想起的都是刘德华主演的《龙在江湖》(1998),乃至吴宇森执导的那一个好莱坞版本的《龙在江湖》(1996),甚至是1989年李连杰主演的那部《龙在天涯》,对于1986年上映的李国豪这版《龙在江湖》印象并不深。
所以说,李国豪仅凭一部《龙在江湖》,根基并不稳。他需要稳扎稳打,需要多一些历练,将脚步走得更踏实一些。就像李小龙,只有一部《唐山大兄》的话,是不足以打动全世界的,也不足以吸引到好莱坞,他还需要后面的《精武门》《猛龙过江》,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功夫大厦。
但李国豪并没有。这是为什么呢?
李国豪不是没有贵人。于仁泰是他的第一个,陈惠敏则是第二个。
在出演《龙在江湖》时候,陈惠敏也参与了出演,饰演了片中的社团老大眉叔。基于对李小龙的尊重,陈惠敏愿意出手帮助李国豪。陈惠敏,可不是普通香港演员,他可是香港黑帮14K里的大佬,一度是尖沙咀的话事人,在全港有属于响当当的角色。陈惠敏出面为李国豪与一家日本电影公司谈了两部电影的片约。对方一听是李小龙的儿子,立马拍板,而且开出了片酬500万的优厚待遇。500万在80年代堪称天价,但条件是李国豪必须模仿他的父亲李小龙。可这恰恰戳到了李国豪的痛处,他直接拒绝:“我不学Bruce Lee,我有自己的style!”。
不接就不接吧,他还反过来侮辱对方,“这些都是小打小闹,和好莱坞没得比”。这就不对了,因为对方的背景是黑帮,毕竟陈惠敏的圈层决定了片商的背景。黑帮最要面子,被李国豪这样diss,自然非常不爽。
身为中间人的陈惠敏也很不爽,就回来质问李国豪,何以至此?结果,面对陈惠敏,李国豪反唇相讥:“我是我,Bruce Lee是Bruce Lee,请你以后不要老说我是李小龙的儿子,并且我是美国人,不是中国人!”
这下可把陈惠敏彻底激怒了。尽管陈惠敏是黑帮大佬,但是他是爱国的。要知道前几年港村搞事,帮派就出人出力,负责维持了一些街道的秩序,表现出了很爱国的一面。陈惠敏见李国豪出言不逊,盛怒之下,直接扇了他一耳光,怒斥道:“你要记得,你身体里流的是李小龙的血,而你的父亲就是一个纯正的中国人!”
李小龙尽管也是美国国籍,但是他一向认同自己是中国人,而且一直在努力推广中国传统文化,他认为中国功夫就是中国文化里的精华,他努力将中国功夫提炼到哲学程序,然后大力加以推广。这简直是文化推广大使,说他不爱国,显然是不对的。相比之下,李国豪被陈惠敏煽巴掌,一点都不冤。活该!
所以,尽管有人愿意捧他,但是他自己作,呆不下去,只得再次回到好莱坞寻找机会。在那里,因为资历浅薄,只能作为配角出演一些小制作,先后参演了《闪电行动》(1990年,欧内斯特·博格宁主演)、《浴血蛟龙》(1991年,杜夫·龙格尔主演)两部B级片。这两部片用现在的眼光看上去,基本上不能看,除了主角在耍帅,压根没有任何看点,李国豪的表现也不突出。
时间到了1992年,李国豪终于捞到了在好莱坞第一次当主角的机会,出演了《龙霸天下》,这同样是一部B级动作片,用现在的眼光看上去,也是毫无亮点,用不着多提。倒是因为李小龙的原因,CCTV因为曾经多次播放,对一些老影迷来说,还是有些印象的。
到了1993年,李国豪终于迎来了职业生涯至关重要的一部作品,也即《乌鸦》。没想到这也是他的最后一部。
1993年愚人节这天的晚上12时30分,《乌鸦》的最后几场戏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威尔明顿片场开拍,在一场枪战戏中,道具枪居然射出了真弹片,击中了李国豪的腹部,他被迅速送往医院,12小时后参与抢救的外科医生麦摩利称:伤者失血过多,用了5个成年人的血量依旧不够,且肺部充满液体,无法呼吸。据X光片显示,李国豪的背椎骨被一块圆形金属物击中,而腹部的伤口直径几乎有1英寸。最终,在昏迷一天后,李国豪因失血过多离世,年仅28岁。在事故发生前,他还准备两周后与女友伊莱扎·霍顿结婚,没想到世事无常,乐极生悲,令人捥惜。
李国豪之死,与李小龙之死一样,几乎是一个谜团。
但真相并不复杂,就是击中李国豪的那支仿史密斯·韦森左轮手枪的道具枪,不知被谁拿来进行过实弹发射。道具枪发射实弹,显然并不靠谱,导致子弹提前分解,留了一块弹片卡在了枪管里。
本来,好莱坞在拍摄这种枪战片时,剧组会有一个或几个枪械专家,而《乌鸦》却没有,因为这是一个小剧组,为了省钱直接卡掉了枪械师的职位,把枪械这块一股脑交给了道具师。如果有枪械专家在场,一定清楚残留弹片的危险性,会对枪械进行彻底清理,然而作为外行的道具师却没有这个意识,且因为太忙只是简单地的用工具刮了刮枪管,就换上了空包弹。
所以,杀死李国豪的是一块莫名其妙多出来的弹片,并非盛传的实弹射击。不是真子弹。道具师的确装的是空包弹,没有子弹头。
在与李国豪演对手戏的迈克尔·麦斯击发这把道具枪时,尽管是空包弹,但被击发时喷射的空气恰好将卡在枪管内的弹片推射而出,其威力不是子弹胜似子弹,击中了仅仅在20英尺(约6米)外的李国豪,整个过程都被清晰完整地摄录了下来。
开枪的是演员迈克尔·麦斯,枪和空包弹是道具师准备的,负责装弹药的却是特技人员,这三个人都因有作案嫌疑而受到了警方训问,却因证据不足均被释放。迈克尔·麦斯在得知自己无罪后还笑着说:“认为我跟‘谋杀’有关系的人,都比我更加疯狂。”
无论如何,李国豪死了,年仅28岁。
不过,对于《乌鸦》来说,这部影片原本已经到了尾声阶段,李国豪的死在制作上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困扰,该拍的基本都已经拍过了。不像李小龙对于《死亡的游戏》,他的死对整个影片的影响是巨大的,后人压根就不知道全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说了这么多,该回到《乌鸦》上了,来聊聊这部电影值得不值得看?
太值得了!
即便不是李国豪主演,也非常值得一看。
因为,《乌鸦》是哥特式电影的杰出代表作。作为一种电影类型,只要提到哥特式电影,就必然要提到《乌鸦》。
所谓哥特式电影,是哥特文化的一部分。而哥特文化,原属于日耳曼人的一个分支哥特人。历史上的哥特人,曾经建立过哥特王国,作为北方蛮族势力,当它南下侵袭的时候,采用的方式多少暴力洗劫,与中国历史上的北方少族民族南下的方式如出一辙。也因此,哥特人作为历史上首批劫掠罗马城的蛮族势力,给后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后来,随着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的出击,再加上后来新来的蛮族伦巴底人的进攻,哥特人的势力才逐渐式微,并退出历史的轨道。
后来意大利掀起文艺复兴的大旗时,那个时代的画家与文豪要复兴的古罗马时期的荣光,反对的恰恰是哥特人对罗马帝国的统治期,因此这个时期被打上标签的哥特文化带有贬义的色彩,往往与死亡、阴冷、灰暗、颓废、孤独、诅咒、古堡、深渊、吸血鬼、巫师等元素挂上了勾,比喻其就像从古墓里爬出来的一样。
后来,哥特文化身上的贬义性逐渐消失,但代表了阴冷、孤独、灰暗等气质的元素则被保留了下来,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风格。
具体到电影领域,传统的哥特式电影往往与吸血鬼、巫术、狼人、不死怪物等阴冷的生物联系在了一起。直到大导演蒂姆·波顿与强尼·戴普联袂打造的《剪刀手爱德华》的出炉,正式为哥特式电影风格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影片里没有传统的巫师, 也没有吸血鬼,甚至没有宗教元素,但是深层次的暗黑、阴冷、孤独、缺乏爱、充满痛苦,这些元素都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由此掀开了哥特电影复兴的大幕。
蒂姆·波顿也成为了哥特电影的代表性人物,陆续打造了《断头谷》《僵尸新娘》《理发师陶德》《科学怪狗》《佩小姐的奇幻城堡》 等典型的哥特电影。
在蒂姆·波顿之外,《剪刀手爱德华》之后,也陆续出现了《惊情四百年》《夜访吸血鬼》《乌鸦》《狼族盟约》《黑夜传说》《范海辛》等哥特式电影佳作。
这其中,《乌鸦》就属于非常典型的一部哥特式电影的代表作。
更主要的是,《乌鸦》上映于1994年。要知道,1993-1994年这两年是世界电影史上佳作喷发的两年,尤其是94年,更是被誉为了“影史最辉煌的一年”。涌现了《肖申克的救赎》《辛德勒的名单》《阿甘正传》《低俗小说》《这个杀手不太冷》《燃情岁月》《暴雨将至》《烈日灼人》《狮子王》《生死时速》《夜访吸血鬼》《圣女贞德》《红》《变相怪杰》《天生杀人狂》《真实的谎言》《艾德武德》《四个葬礼一个婚礼》等经典佳作,华语电影也有《活着》《阳光灿烂的日子》《饮食男女》《新不了情》《东邪西毒》《重庆森林》《大话西游》《梁祝》《红玫瑰白玫瑰》《赌神2》《金枝玉叶》《精武英雄》《九品芝麻官》《国产凌凌漆》等佳作。
《乌鸦》,作为一部投资额度很小的作品,卡司里除了李国豪,再无任何亮眼的角色,居然能够在这么多佳作中脱颖而出,大获赞誉,展现出了绝佳的表现,只是李国豪没能看到这一状况,还是蛮遗憾的。
《乌鸦》的故事很简单,就是一位去死一年的摇滚歌手,突然从坟墓里爬了出来,对杀死他与女友的凶手,展开了血腥的复仇。
对于受到戕害后展开复仇的故事,很多影片都有展现,像《杀死比尔》,像《老男孩》等,也都是经典,但《乌鸦》依旧是无与伦比的。
在《杀死比尔》《老男孩》这些影片里,观众能够感受到逐渐的愤怒与执着,而在《乌鸦》里,却能够感受到逐渐内心的孤独、对爱的思念、对善良的翼护,在内心上更能够触动人。观看《乌鸦》,一如观看《剪刀手爱德华》,很为主角的内心打动。
片中的李国豪一边复仇,一边不时地回到旧屋里,在物是人非的寓所黯然神下,这里依旧一片狼籍如一年前事发的现场,昔日的旧物散落地,思绪无法抑止地在回忆和残酷的现实一一回闪,越是美丽的回忆越是触痛心扉。他翻阅残存的旧照片,抚弄旧物件,弹琴,回忆着与女朋友在一起的旧时光。
这些片段,对爱的追忆,角色内心的孤独与痛苦,与影片阴暗、潮湿、死亡的气息形成绝配,看得人心碎。
黑暗中,他将脸涂得苍白鬼魅,披上一身黑衣,乌鸦停息在肩头,他久久屹立在那阴暗高耸如歌特古堡般的公寓窗口怒视整座冰冷的城市。
《乌鸦》这部影片的故事你可能记不住,甚至也没啥值得记忆的,但是看完之后,影片的氛围绝对让人无法忘怀,也无法释怀。
李国豪完美地诠释了影片里的角色,他那张粉白的脸,让人过目不忘。那层份,似乎是一副面具,但即便是戴着面具,李国豪仍然呈现出了角色的精气神。
而且,与这个角色相媲美的,只有《黑暗骑士》里希斯·莱杰饰演的小丑可以与之匹敌。
希斯·莱杰(Heath Ledger),出生于1979年4月4日,去死于2008年1月22日,年仅28岁。
李国豪(Brandon Lee),出生于1965年2月1日,去世于1993年3月31日,同样的28岁。
希斯·莱杰饰演的小丑,在白色的彩妆之下,尽显性格的乖张与不逊,还有他对整个社会的蔑视。尽管在性格的纵深度上,不如后来杰昆·菲尼克斯饰演的小丑,但他的那一版却用不多的镜头,就把小丑的形象科幻的纤微毕现,一点都不差。
李国豪饰演的亡灵复仇者,在黑色的夜里所散发的独特魅力,与希斯·莱杰的小丑如出一辙,都有着深深的对于社会的鄙夷与蔑视,然后勇于讨伐与鞭挞。
希斯·莱杰的小丑因为是反派人物,性格中少了一些哀伤,而李国豪的复仇者则浑身上下都充满了哀伤与仇怨,极具魅力。
《乌鸦》这部电影,一上映就成为经典,后来陆续拍摄了三部续集,但与李国豪主演的第一部相比,都差了很远,典型的狗尾续貂。
2024年暑假档,由《小丑回魂》里的“小丑” 比尔·斯卡斯加德饰演的最新版《乌鸦》即将上映,仅看剧照的话,这一版依旧不如李国豪的那一版。
只有学我者,没有超我者。李国豪,有《乌鸦》一部经典,也算是值了。
对于华语圈的观众来说,李国豪属于值得同情,但不必与李小龙相提并论。他如果没有死,大概率会成为黄秋生一样的人物,在中西之间摇摆,完全不像他父亲那种决绝。
对于《乌鸦》,则一码归一码,绝对值得一看,但其中毫无华语片元素,而是西方文化中的哥特文化的集大成者,就当成一部优质电影来欣赏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