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企业竞争获胜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提供独特的产品或服务,别人没有你有,比如曾经的苹果手机。另一类是相同产品,拥有比竞争对手更低的成本。
相比较第一类,第二类成本领先战略通常更为常见,在我们分析企业竞争优势的时候,可以极大地帮助我们发现那些好公司。
①规模效应/不效应
规模效应是我们最常见的成本领先策略,因为规模越大,相对固定的成本就可以分摊成本。
比如,同样一套设备,产能利用率越高,成本越低,因为设备折旧没变而产出增加了。另外,一般企业如果采购比较大,就可以要求供应商更低的价格。又比如互联网,用户越多,成本越低、服务越好。
这也是为什么领先的龙头企业,往往可以在竞争中具有更强竞争力的原因。由于大家对规模优势的认知已经很普遍,这里就不再详细论述了。
当然,也有一些行业会出现规模不经济的情况,甚至很多企业都会出现这种情况。

原因有很多,比如规模过大可能会导致企业过于保守,或者不同产品、部门之间的内耗增加。各种条条框框,也会限制企业的灵活性等等。
还有一些企业,会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导致规模不经济。规模持续扩张,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产能过剩,进而侵蚀利润。
又比如水泥厂,它具有一定的运输距离限制,如果超出这个距离,运输成本就会很高。如果一个水泥厂,规模过大,超出了地区的消费需求,有可能就非常危险。
② 成本管理
我以前是学质量管理的,在这一点上还是有一些经验。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日本制造的出名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5S管理,如今甚至已经成为制造业的标配。
所谓“5S”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素养(Shitsuke)这5个词的缩写。
很多人没有在工厂呆过,可能并不知道5S管理对成本的影响,有些人可能觉得只是变干净了,没什么好处。
举一个例子,从上一道工序到下一道工序,物料存放在什么位置,才能最大程度降低取件和送件的时间。5S全部都会固定好,不让一丝浪费出现在流程中。
有没有这类管理的工厂,其成本节约的效应也会截然不同。所以,如果你们有机会去一些工厂实地考察,看到他们的东西摆放很乱、也不干净,往往说明它们内部的成本管理很糟糕。
③ 资源禀赋
有的企业可以以极低的价格获得非常低廉的原材料,这就使得它们在竞争中,拥有了无可比拟的优势。
这种优势,有可能来源于长期的布局,比如紫金矿业,在2014年左右,大宗商品熊市区间,以较低的价格逆势并购了大量的高品质铜矿,如今铜的价格上涨,铜矿价格上升,但紫金就可以获得成本优势。还有,国际上的四大矿山也是如此。
又比如,制作纯碱主要有三种方法,氨碱法、联碱法和天然碱法,其中天然碱法的成本最低,因为碱水很便宜,如今氨碱法和联碱法的成本需要1500,而天然碱法的成本只需要600左右,这就是典型的成本暴击式领先。
但,远兴的这种成本领先取决于资源禀赋的特殊地位,其他企业就算想投资也不行,因为天然碱湖就这么一个,已经被人占了。
类似的例子多的数不胜数,又比如智利的铜矿天然就好,几内亚的铝土矿也很不错,印尼的镍矿也不错,外蒙的煤炭也挺好,澳大利亚好东西就多了去了。
还有的企业,更加靠近能源中心,也会有优势。比如一些高耗能的铝厂,如果自己能够有发电厂,那么通常就可以省掉中间的费用,比其他企业的成本更低。或者是,直接建在水资源比较丰富、靠近大型发电站的地方,也可以获得更好的成本优势。
④ 产业链控制力
有的企业会贯通企业上下游,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的商品和服务,全部由一家企业包揽,或者是核心的零部件,都是自己供给。
这样一来,中间企业至少可以减少很多销售费用,不需要和别人抢订单而争得头破血流,减少内耗。在行业低谷期的时候,也能够获得金主的扶持,从而可以获得比竞争对手更好的优势。
比如比亚迪,自己做汽车、电机、电池、电源管理系统,所以,比亚迪在整个新能源汽车里面,成本是最低的。
简单来说,一条价值链条,经过的人手越少越好,因为每一个经过的人,都要付出成本。产业链的整合能力,就是尽可能减少这种非必要的成本摩擦,从而降低成本。
⑤工艺领先
同样一个产品,想要做出来,往往有不同的工艺。有的工艺天然成本就更低,有的工艺天然就更加耗能。
工艺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个好的工艺可能涉及前前后后成千上百个参数的变化,都是一次次调试得到的结果,其他竞争者想要偷学,也没有那么快。这样一来,企业就能够通过这种工艺方面的领先来获得成本优势,从而在企业竞争中获得先机。
最近几年,出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那就是汽车制造中的一体化压铸工艺。相较于传统整车制造中先冲压、再焊装的工艺,一体化压铸可以节约不少工序,无疑有利于缩减时间、人员、占地面积,提升生产效率。
又比如,我买的一只股票,它就是行业内比较早进行智能化改造的公司,这也使得它在同行业内具有最高的效率,最低的成本。
类似的,还有企业信息化改造等等,各种流程的优化,也可以算作这一类。比如,美国原来的牛肉包装行业中,屠宰和包装是分离的,农产把火牛运输到屠宰场,然后经过屠宰和切换,整个半片牛肉被运送到市场,然后零售商切成小块销售。
有一家公司选择了直接在农场旁边建设大型自动化工厂,直接就地加工成最终消费者需要的小块。既省去了传统多流程过程中的食品风险,也降低了成本。
但是,最牛的是商业模式的变革。比如互联网之前,零售的基本模式是商场采购、销售,集体销售,可互联网之后,零售是集中又分散,整个商业模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比如,当初的京东一开始也不过是一个卖电子的小店,开始网络零售之后,才成为了新的商业巨头。
⑥ 先发优势
对于一些切换成本/学习成本相对较高,比如excel/操作系统,或者是具有生理性的依赖,比如白酒/可口可乐等等。
这种先发优势,可以帮助企业减少很多的宣传成本。
相反,一个竞争对手想要进入这个行业,就需要支付非常高的成本,才可以让消费者转变。
要知道,我们做的所有事情都是有成本的,消费者也是一样。客户也是一样,在采购的时候,会优先选择此前已经有过合作的供应商。
特别是一些失效成本比较高的商品和服务,供应商往往就有这种优势。比如,汽车对零部件的需求要求非常高,需要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不能轻易更换供应商,否则可能会影响结果。
供应商的验证过程可能需要好几年,一旦进入供应商名单,就可以持续获得订单。
还有一些军品也有这类特点,军工订单出于保密性的要求,验证周期也比较长,通常还要接受企业的保密还要等等。
还有一些专利比较多的企业,也有这种优势,因为过去一些专利的获取成本比新企业更低,而且有过长期的摊销,成本大幅下滑。
先发优势有时候也和其他优势重叠,比如前面说到的资源禀赋,往往也是先发优势的一部分。
又比如,某些企业在工业园刚开始进入的时候就抢占了位置,后期资产价格大幅上升,企业资产升值,就可以获得更低的经营成本。
⑦ 品牌优势
关于品牌对成本的影响,我举一个星巴克的例子。
很多商场为了吸引星巴克入住,往往都会在非常好的位置给它留下门面,同时还享受租金减免,甚至于免租金的政策。
那么,在这个范围内,其他没有享受租金减免的咖啡店,竞争力就削减了一大截,因为对于这类服务业,房租成本占比很高。
其他行业也是如此,一个大企业,获得合作的机会往往是比较多的。比如华为,只要把名头喊出来,就有数不清的人争着合作。
⑧ 政策法规
政策也是影响企业成本的关键因素,比如,在美国,有工会的企业,人工成本通常比没有工会的企业成本更高。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奥巴马赞助的纪录片《美国工厂》,曹德旺的美国工厂和工会进行了非常激烈的冲突。曹德旺甚至公开说,工会进来我就关门。

又比如,某些国家对电费是有限制的,那么,耗电比较多的企业就有优势,而有的地区电价可能是波动的,这时候成本可能就更高。
还有的企业,可能会有税收的优惠。比如同样生产一类产品的企业,一家评定高新技术企业,一家没有,那么企业的税收就会有不一样。
⑨供应链管理
供应商管理是和现代企业一个非常核心的部门,因为随着分工的细化,一家企业可能大部分产品都需要从其他地方采购,那么管理好供应商就能够大幅降低成本。
这方面最好的例子就是小米,在小米之前,除了苹果三星这类巨头之外,杂牌机市场非常混乱。
但,小米利用自己的供应链管理,让所有的杂牌厂商全部回家,还记得当年红米1代,以799元的价格亮相,搭载了联发科6589 Turbo四核处理器,屏幕尺寸4.7英寸,后置800万像素摄像头和2000mAh电池。
在那个山寨机满天飞的年代,小米的红米1代用它的高性价比重新定义了国产品牌的价值。也成功从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中,抢下一份蛋糕。
⑩学习能力
这一点是很多人忽略的,很多时候,成本优势是变化的。比如前面说到的工艺领先,其他公司哪怕付出一些成本,但最终肯定是可以学习的。当年日本公司独有的5S,如今也不再是日本企业所独有。
但一家公司如果有持续的问题,一直朝着标杆前进,这种能力会促使企业一直不停地寻找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各种方法。哪怕旧的优势被赶超,企业也会创造出更新的优势。
这通常取决于企业的核心管理层,以及企业文化。但,可惜的是,对于大多数普通投资者,很难去评估这个能力,一方面是信息量比较少,另一方面是大多数人也没有评估的能力。
⑪国家竞争优势
有的时候,企业的成功不完全取决于自己,也取决于国家的成功,依赖于国家整体的竞争力。
比如,中国有14亿人口,为中国企业提供了非常廉价的劳动力,从而让企业可以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
当然了,每一个国家的优势不一样,这种理论也叫比较优势理论,有兴趣可以去大卫·李嘉图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里面聊到了这个理论。
在不同的阶段,国家的比较优势,也会不一样,比如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中国在一些低端产业上的人力优势消失了,但在一些中高端产业中,工程师优势,又成为新的比较优势。
小结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企业竞争大多数最后还是归咎于成本竞争,不管这种成本优势来源于工艺领先、资源/地理领先、品牌领先,但任何竞争力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持续迭代。因此,尤其要关注企业成本优势的持久性。
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每一家企业的价值链都不一样,构成他们的成本因素也不一样。我们需要将其成本结构搞清楚,然后重点关注企业在关键领域的成本优势,及其持续性。
如果你能把这些成本优势识别出来,未来就有更大的机会识别出好公司,找到那些具有壁垒,或者隐藏了利润的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