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线真相:德军机械化部队仅占四分之一,闪电战未能取得最大战果

凯撒谈兵 2023-07-12 20:16:40

1939年9月实施战争动员后,德国野战军队编有106个师,其中包括 6个装甲师和8个摩托化师。1939年至1940年的冬季和1940年春季,陆军继续扩充,规模增加到了169个师,其中约有140个师被投入西方战局。

希特勒一时心血来潮,想把地面部队缩减为“和平时期”的120个师。但在考虑到对苏战争问题后,他又于1940年夏季决定把陆军扩充到180个师。

这个数字随后又经修改,到1941年6月,德国陆军发展到了约208个师。“巴巴罗萨”行动前夕,德国陆军兵力编成为152个步兵师8、21个装甲师、15个摩托化师9个保安师、6个山地师、4个轻装师、1个骑兵师和数个摩托化旅/团。

其中约150个师集结于东部(包括部署在芬兰的4个师),38个师驻扎在西部战区,8个师位于挪威,7个师用于占领巴尔干地区,2个师用于北非,1个师在丹麦。

1939年9月以来,德国陆军兵力从375万增加到了500万左右,空军的人数则为170万,海军兵力为40万,武装党卫队为15万。

指定用于对苏战争的约150个师几乎占1941年6月德国陆军总兵力编成的75%,但就战斗力而言这个比例实际上还会更高:21个装甲师中的19个和全部15个摩托化师都被列入“巴巴罗萨”行动的战斗序列,几乎所有陆军支援力量(由个集团直接掌握,不隶属某军某师),包括大量重型火炮都被指定用于东部。

不参加东方战局的那些师里,有30多个是近期刚刚组建的,就训练和装备而言,他们并未做好战斗准备。而留在西线和巴尔干地区的许多师(如上所述,约有30多个)已经遭到削减,几乎只剩一具空壳,毫无战斗力可言。

尽管这股力量相当强大,可是1941年的德国陆军兵力编成存在一种根本性失衡。

上述数字表明这支军队的主力由大批未实现机械化的“传统”步兵师组成,他们徒步行军,主要靠驮马牵引/运送火炮、装备、弹药和补给物资。

在这208个师中,只有36个(稍稍超过总数的15%)是快速兵团(装甲或摩托化师)。倘若只考虑为对苏战争集结的力量,这种严重失衡还略有改善:150个师中有34个快速师,约占东线兵力编成的25%。

德国陆军这种“古怪”编成导致的后果是,他们实际上有两个不同的军队:一支是规模较小的摩托化和装甲力量,能迅速穿越大幅地域;另一支规模庞大、缓慢而又笨重,“事实证明并不比1914年的德皇军队,甚至1812年的拿破仑大军更具机动性”。

1939年9月到1941年春季之间,在相对狭小的西线战区里,这种严重的结构性缺陷并没有明显影响德军的地面作战行动,但在东部的庞大空间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回想起来,人们之所以认为“闪电战”无法在苏联奏效,主要便是因为构成东部军队“矛尖”的快速力量不足。

当然,希特勒和他的军事顾问小圈子从未有过这种怀疑,他们全神贯注于战争准备,根本没时间内省。

德国人在1941年春季,为所有领域进行的准备工作涉及大量具体举措,他们试图进一步增加集结在东部的军队的质量优势。

这些措施包括:

1.设立装甲集群司令部,指挥战斗中的快速力量;

2.对装甲师实施整顿和扩充;

3.引入新的(或升级现有的)武器系统,增强步兵和快速部队的火力;

4.提升战斗工兵、通信和铁路部队的战斗力;

5.组建更多高射炮部队,为部队提供掩护,减少或是避免由敌空袭造成的损失;

6.优化后勤保障体系(包括大幅增加有关食物、燃料、弹药和其他补给物资的卡车运输量);

7.根据芬兰人从 1939-1940年同俄国人进行的冬季战争中所获经验,开发一款全新的冬装。

但以上这些措施并不能说明德国政治和军事领导层在“尽职尽责”地为东部战争做准备—事实证明,虽然“巴巴罗萨”战役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他们显然没有完全正视这一点。

3 阅读: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