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人说“《水浒传》中满是不公与黑暗,这种三观奇葩的小说,怎么能被称为‘四大名著’之一”,显然,说这话的人恐怕从来就不知道,《水浒传》成为经典,是因为其文学性,同时这也是一部细节满满的文学作品。
书中对于一些生活细节和行为细节的描述,当真是细到令人发指。
比如武松杀人后,中途换刀;又如鲁智深拿走金银饰物时,要将其踩扁;还有酒贩子将两桶酒倒匀再挑,这些细节是让施耐庵笔下的世界显得格外真实,也难怪有人戏称“施耐庵若非真的杀过人,绝对写不出这样的故事”。
(武松剧照)
而施耐庵对于书中的核心角色塑造更是堪称一绝,比如武松这个角色。
有人说武松前后的形象有些落差,最开始的他明明是世人敬仰的打虎英雄,后来为何会变成杀人不眨眼的魔星?
一、打虎英雄
其实读过原著的人就会知道,“武松最开始是英雄”的说法也不正确,因为这个角色初登场时,还有一个可以说是“混混”的阶段。
他的第一次登场是在柴进府上,那时的他是因为在老家打伤了人,又不想担责,于是便逃到了柴进这儿避难,起初柴进还对他十分客气,可武松这人脾气火爆,总爱与人起冲突,久而久之,柴进也对他心生厌烦,哪怕不赶他走,却也不似从前那般热情了。
还是后来宋江接济了武松,给他盘缠回家,武松才在景阳冈上演了徒手打虎的好戏。
(武松、柴进剧照)
自打他打死那只吊睛白额大虫之后,他才成了世人敬仰的武都头。
从武松回乡之后,那帮乡里乡亲们对他的态度也不难看出,他是真得民心,以至于武松为兄长报仇,杀了嫂嫂之后,还能心平气和地与那些乡亲致歉,那帮人也依旧愿意听他的安排。
此时的武松,就是英雄人物,可后来的他,却好似堕落了一般。
二、无情魔星
其实说武松堕落成无情的魔星或许还有人不同意,不过这设定在故事初期就已经开始铺垫了。
比如原著头两回中,洪太尉放走妖魔的时候,书中就提到这么一句:“此殿内镇锁着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共是一百单八个魔君在里面。上立石碑,凿着龙章凤篆天符,镇住在此。若还放他出世,必恼下方生灵。”
也就是说,后来上梁山的那帮好汉,其实就是这所谓的魔君,只是有些好汉本就是恶人,是坏种,而武松则有个明显的变化过程。
比如后来的武松在蜈蚣岭就有杀害无辜道童的操作。
(武松杀嫂剧照)
当时那道童不过是抱怨了一句武松吵到了他,武松便不乐意了。
书中只道:“只见呀地侧首门开,走出一个道童来,喝道:‘你是甚人?如何敢半夜三更,大惊小怪,敲门打户做甚么?’武行者睁圆怪眼,大喝一声:‘先把这鸟道童祭刀!’说犹未了,手起处,铮地一声响,道童的头落在一边,倒在地下。只见庵里那个先生大叫道:‘谁敢杀了我道童!’托地跳将出来。”
那孩子可没有做什么恶,后来才知道,那道童是被王道人拐来的可怜娃,武松此举无疑是造孽了,可他却没有任何负罪感。
至于武松后来做的事,那就更不用说了,在二龙山落草之后,自然也是如其他绿林豪强一般,烧杀掳掠的事情绝不会少做,上了梁山之后,只会愈发过分。
毕竟当初林冲上梁山的时候就看到了那如同《西游记》中狮驼岭一般的场景,足见梁山之上这帮人也并非善类,武松也终归还是与他们同流合污了。
所以到底是什么事情让武松心性大变?
答案或许很简单,正是他那未婚妻,玉兰。
三、武松与玉兰
武松是个糙汉子,至死也没有娶妻,但他也曾有过一段姻缘,那张都监的养女玉兰就差点成了武松的妻子。
(武松、玉兰剧照)
武松初见玉兰的时候,其实也注意到了对方的美,说是:“脸如莲萼,唇似樱桃。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纤腰袅娜,绿罗裙掩映金莲;素体馨香,绛纱袖轻笼玉笋。凤钗斜插笼云髻,象板高擎立玳筵。”
即便张都监说要把这女子赐给他时,他也一度表示拒绝,可最终还是没能抵挡住诱惑,接受了这份好意。
后来武松酒足饭饱,都已经开始畅享日后为张都监卖命,与玉兰喜结连理的日子了。
至于洞房花烛,那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可这美梦没持续多久就破灭了,张都监设计陷害武松,令他落入囚牢,而玉兰居然也参与了张都监的计划。
之所以说玉兰也参与了其中,是因为当晚喊抓贼的时候,那些婢女都在大呼小叫,显然,这足以证明她们都已经被张都监安排各司其职,只等武松上钩。
所以当武松杀回鸳鸯楼时,才会对这帮人格外狠心。
他再见玉兰时,书中只道:“武松心疑,就月光下看那刀时,已自都砍缺了。武松道:‘可知割不下头来。’便抽身去后门外去拿取朴刀,丢了缺刀,复翻身再入楼下来。只见灯明,前番那个唱曲儿的养娘玉兰,引着两个小的,把灯照见夫人被杀死在地下,方才叫得一声:‘苦也!’武松握着朴刀,向玉兰心窝里搠着。两个小的亦被武松搠死,一朴刀一个,结果了。走出中堂,把拴拴了前门。又入来寻着两三个妇女,也都搠死了在房里。”
(武松、潘金莲、玉兰剧照)
接着武松便在墙上写下“杀人者,打虎武松也”,正是从这一刻,武松才彻底黑化,从那个英雄人物,化身为魔君,因为他的心已因玉兰的背叛而彻底死了。
施耐庵创作这部作品的意图从来都不是歌颂这帮绿林好汉,而是客观地将这帮狠人的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他格外注重细节,才能刻画出如此有血有肉的角色,这也是《水浒传》成为经典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