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华为发布《专利许可业务汇报》的会议纪要,这是华为首度就5G专利费公开表态。
纪要提到:构建合理的价格基准,让产业界公平合理地使用华为的专利技术;华为使用了别人的专利,也要合理付费,这样就在全世界建立起了有利于创新的知识产权价值观和土壤。
公开资料显示,华为在5G、WiFi 6和音视频编解码、光传输、光智能等几大领域已经形成了高价值专利包,拥有一定的话语权。
一直以来,中国企业都被包括甲骨文、微软、高通、英特尔、ARM等在内的国外巨头收取巨额专利费,华为还曾因与高通专利许可纠纷,付出了126亿元的代价。
此前华为发布的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底,华为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权专利4.5万余族(超过11万件),90%以上专利为发明专利。
持续的研发力带动强大的产品力,使华为不断形成新的竞争力。
任正非曾把华为内圣外王的哲学,称为“六脉神剑”。而研发力为剑道,产品力如剑术,正在逐步洗练成华为营收的六脉神剑。
这六脉包括华为手机,华为云,5G技术、智能穿戴、汽车业务、全屋智能。它们或是等到时机重返市场,或是在焦灼竞争中稳中有进,也有的在缓慢培育市场,争取与合作伙伴携手共进。
所以,虽然2021年华为交出了一份十年来营收首份下滑的财报,但华为持重剑归来之日,已然不远。
01研发力全球第二
4月5日,欧洲专利局发布最新统计数据,华为位居2021年欧洲专利局公司专利申请数量排行榜榜首,共申请3544项专利,领先于韩国三星和LG。
华为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也排名第一,在美国专利商标局2021年度专利授权量位居第五。
年报表明,华为研发费用从2012年301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427亿元,10年复合增长率16.84%。营收占比也从13.7%提升到22.4%,至此10年研发累计投入8450亿元。
据欧盟2021年工业研发投入的排名,华为位居全球第二位,仅次于谷歌母公司Alphabet。
但与此相对应的是年度营收同比下降28.6%,为6368亿元。这是华为历史上第二次营收下滑。
对此,孟晚舟认为:第一,美国多轮制裁对手机、PC等业务打击很大。第二,我国5G建设2020年基本完成,后续没有太多需求。第三,华为在疫情下承受了较大压力。
毫无疑问,来自美国的限制与制裁,使华为营收规模变小,但持续研发投入之下,科技内核却更加坚实,产生的大量专利与知识产权也开始产生回报。
2021年,华为正式开始实施5G专利许可收费,这大幅提升了利润和毛利率。
年报显示,华为2021年利润增至1137亿元,同比增长75.9%,毛利率从上一年的36.7%提升到了48.3%。
华为曾表示,2019年至2021年,知识产权收入共计为12亿至13亿美元。
当然,574亿元卖掉荣耀,也是利润大幅增长的主因。
同时拆解华为的营收构成,在三大板块中,企业业务营收1024亿元,同比增长2.1%,消费者业务营收2434亿元,同比下滑49.6%,运营商业务营收2815亿元,同比下降7%。
由此可以明确,华为2021年营收近三成的下滑主要源于消费者业务的大幅下降。
据StrategyAnalytics数据,华为手机2021年在全球市场已经跌到了第十名,市占率2%左右。在中国市场2021年排名第六,市占率6%。
平板电脑在全球市场份额为9.7%,同比下滑了32.1%;笔记本电脑市场份额在2021年第二季度同比下滑64%,仅剩下0.5%,目前已跌出市场前五。
然而,即便是如此令人绝望的数据之下,2021年华为依旧推出了P50系列、纵向折叠屏手机P50 Pocket等新产品。
虽然只能采用阉割版的5G芯片,但华为依旧持续更新产品线,以等待外部环境改善。
而华为可折叠手机在去年的国内市场份额竟然高达49.3%,占据半壁江山。
在国内5G手机占有率上,华为依然排名第一,占据29.2%的份额。
2021年11月,余承东表示“华为手机还会继续做下去,2023 年要王者归来。”这句话有两个关键信息,一个是时间2023年,一个是基于产品力的自信。
芯片危机之后,半导体产业链的国产化一直在推进,而华为有着丰富的芯片设计经验,必定参与了某些关键工艺节点的攻关。
据媒体报道,华为在芯片供应链领域正在取得关键进展,给运营商的时间表是“28nm明年就能够量产,14nm后年量产”。
更关键的是,高通、苹果的高端芯片虽然设计制程已经到达3nm,但奈何台积电和三星代工厂的关键工艺未有决定性突破。
这使华为5nm麒麟9000系列芯片依然能打,这是华为手机的万幸。
4月5日,华为“一种芯片堆叠封装及终端设备”专利公布。这表明,华为正在为芯片供应问题寻找新的解法。
而其他友商时至今日,并未推出具备重大创新的机型。
甚至由于行业整体可感性创新不足,再加之旧手机性能可满足较长时间使用、换机成本较高等因素,市场整体需求不断下滑。
据CINNO Research数据,2月中国市场智能手机销量约2348万部,同比下滑20.5%,环比下滑24.0%,同比环比双双萎缩。
其中,OPPO和荣耀分别位列国内智能机销量第一和第二。
数据显示,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平均换机时间已达28个月,“一年一换”越来越少见.
但这也无疑留下了大量存量市场空间,有利于华为手机重返市场。
02产品力在新领域逐步显现
统计华为历年财报可以发现,华为运营商业务在2019年被消费者业务超过后,增长似乎遇到瓶颈。但在消费者业务受阻后,仍是营收“顶梁柱”,基本盘。
截止目前,华为累计签署了3000多个5G行业应用商用合同,在制造、矿山、钢铁、港口、医疗等行业得到规模商用。
第三方数据显示,2021年,在全球通信设备市场,华为占据了28.7%的市场份额,同比增长7%,力压爱立信和诺基亚,居于全球第一。
但另一个不争事实是,“中国5G基站建设已经在2020年基本完成,所以在中国的5G部署业务已经没有那么多客户需求。”
从销售地区来看,中国区营收占比从2012年的33.4%逐年增加至2021年末的64.90%,这表明华为的业务重心已经持续从海外调整回国内,因此未来增长空间有限。
不过,在等待手机回春的时间里,为争取生存,华为开始向不依赖芯片的可穿戴产品、全屋智能等方向倾斜。
年报显示,2021年华为可穿戴设备、大屏等几项业务出现明显增长,增长率超过30%。
IDC数据表明,在2021Q4,华为可穿戴设备增长了35.6%,排名第四。
同时在去年10月,华为发布了全屋智能战略目标,5年内构建500万个“智慧家庭”。
华为在全屋智能的加快布局,与政策和市场消费环境相关。
CSHIA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家居市场,占据全球50%-60%的智能家居市场份额。
另有数据显示,2016-2020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由2608.5亿元增至5144.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51%,2022年规模预计可达到6515.6亿元。
3月16日,华为推出新一代全屋智能“1+2+N”解决方案,可搭载鸿蒙智能中控屏、智能门锁、全屋Wi-Fi。
目前,华为在全国50个城市设有全屋智能体验馆,预计2022年,将扩张到500家。
但在传统的终端产品之外,华为最重点的领域当属智能汽车。华为不造车,已经被公司最高层多次敲黑板强调,这也是华为发展汽车业务的根本原则。
实际上,华为造车的定位,从一开始就是要成为操作系统级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用传统车企的话来说,就是直击“灵魂”,车企只能提供躯壳。
这一定位的先驱是百度的阿波罗,但其时至今日仍未大规模商业落地。为突破这一局面,华为开始与小康股份进行合作。
4月7日,小康股份披露了3月产销快报,首次公布了其与华为合作品牌赛力斯的销售情况。
3月,小康股份共生产新能源汽车6480辆,共销售7451辆。其中,赛力斯汽车生产3465辆,销量达3160辆,同比增长1310.71%。
如此惊人的成绩,市场普遍认为是新车型问界M5的功劳。
据悉,赛力斯是小康股份和华为合作造车的平台,华为智选赛力斯SF5自2021年4月问世以来,就顶着“华为的新能源汽车”光环,被予以重望,可惜其表现不尽人意。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赛力斯SF5的销量仅为8169辆。
于是,去年12月底,首款车型仅推出八个月后,小康股份与华为再度合作推出全新品牌AITO,并带来首款车型问界M5。
有消息证明,华为其实更深入地介入了问界M5的研发、设计和制造。问界M5的车型平台也是华为DriveONE纯电驱增程平台,搭载HarmonyOS智能座舱及华为的车载应用生态。
另一方面,小康股份也明确表示,将“举全赛力斯之力、全集团之力确保问界M5的高质量海量交付。”
不过,月销3000的成绩与余承东口中“年销30万辆,吊打BBA、特斯拉”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但也彰显了华为在纯电汽车领域的野心。
另外,截至2021年底,华为已经发展了70多家合作伙伴加入其MDC智能驾驶生态,并与北汽、广汽和长安汽车打造汽车子品牌。
技术驱动产品力在新领域不断显现,华为营收的六脉神剑终将撑起一片天。
03六脉神剑终将撑起一片天
在刚刚受到制裁时,华为认为,华为云和汽车业务都有成为现金牛的潜力。但现在看来,汽车业务可能还需要更多时间。
云计算就自然而然地承担了更多的关注度。
任正非在2021年初曾表示:“未来华为的相关企业业务要收缩战线聚焦战略重点,继续做减法,不能面面俱到,否则把战略打散就没有战斗力和竞争力。”
其中,要重点聚焦的就是华为云。
此次财报,华为云首次对外披露营收状况:2021年销售收入201亿元人民币,实现增长34%。
目前,华为云在全球排名第五,中国排名第二。
数据显示,2021年,华为云市场份额增加了0.6个百分点,华为云与腾讯云的差距也并不大,只相差0.18个百分点。
只能算稳中有进。
年报显示,截至目前,华为云已上线220多个云服务、210多个解决方案,聚合全球超过3万家合作伙伴,发展260万开发者,云市场上架应用超过6100个。
目前来看,华为云在政务云方面优势明显。
据IDC《 2020政务云服务运营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华为云在政务云市场占有率达32.2%,蝉联中国政务云基础设施市场份额(IaaS)第一。
相比去年同期,华为云在占领接近3成政务云市场份额的同时,依旧保持了约20.3%的快速增长,已经显示出了明显的马太效应。
据Canalys预计,到2026年中国云市场规模将达到847亿美元,CAGR有望维持在25%。这意味着华为云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有望成为未来华为重要增长点之一。
但华为云的短板也非常明显,入局过晚、基数过低,在国际上更缺少存在感。
在此次年报发布会上,华为表示:2022年,增长是一个方面,但我们更强调华为云的核心竞争力。
华为云的战略目标是做智能世界的黑土地。
2021年,华为云提出了深耕数字化,一切皆服务的战略:“基础设施即服务”、“技术即服务”、“经验即服务”,最终目标是帮助客户赚钱。
为此,华为云的组织架构几经调整,意图建立一个符合数字化时代的作战部队。
并依靠特殊的硬件设备基因,以及在云计算技术、运营模式、渠道与交付等多领域的优势,输出华为三十余年来十几万工程师积累的ICT能力。
因此可以看到,华为云比汽车业务有着更好的基础,增长性与市场竞争力。与行业头部玩家相比也是各擅胜场。
但其与智能汽车业务类似——盈利在短期内还是难以得到保证。
不过综观全局,华为手机,华为云,5G技术、智能穿戴、汽车业务、全屋智能市场布局已经完成,可谓营收的六脉神剑初成。
凭借“独步天下”的研发力,问鼎可期。
而手机市场低迷和运营商业务抵住天花板,也是华为迟早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到问题爆发时再被迫应对,华为可能将更为被动。
现在,由于美国的制裁,华为提前开启转型模式,打造新增长点。一定程度上让华为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也补齐了短板。
当下,或许就是华为下一个黄金时代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