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都有一种舆论认为,平台型公司并没有创造多少社会价值,只是附着在实体经济表面上的“吸血鬼”。
那么,互联网平台经济真的像舆论形容的是洪水猛兽吗?
实际上,否定互联网平台经济的社会价值,是非常荒谬的想法。
一个广泛的社会共识是,促进民生福祉、提高生活品质是国家发展的根本目的,而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
在这方面,有一个让人意想不到但又很有趣的事实:互联网平台已经关乎中国超三成的有效就业。
共同富裕成定局
前不久,有调研机构研究通过GMV、店铺以及相关数据得出,互联网行业有1.9亿人就业,而通过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可知目前总的就业人口约为5.6亿人,如果加上一些全产业未统计的小公司,可以看到,互联网行业的就业人数大约是总就业人数的1/3左右。
这其中就包括了阿里的5225万人、京东的1786万人,字节跳动的3687万人、拼多多的1141万人、腾讯的4328万人和快手的767万人等等。
今天,微信、淘宝、视频、资讯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大地提高了运转效率,价值不容忽视。
日前,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第十次会议,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一时间,共同富裕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说实在话,互联网企业是最应该为共同富裕掏钱的,毕竟如今的互联网企业是靠千千万万用户滋养出来的。试问百度打败谷歌、淘宝打败亚马逊、滴滴打败Uber做到世界前列的规模和营收,难道是单纯依靠技术优势吗?
其实不然,国内的互联网企业能够发展到今日的规模,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国内的人口福利和统一的市场优势,也就是说它们是靠着中国十几亿人口的巨量用户发展上去的。
但是,店大了往往就会发生欺客的现象,美团和饿了么包揽了95%的外卖市场,但是数百万外卖小哥却没有五险一金,蛋壳、自如等长租公寓推高房租,弄得年轻人无家可归,还要背租金贷,诸如此类的现象不计其数。
如果互联网企业只会通过倒逼员工内卷,利用垄断市场来牟利,这样的企业我们容不下人心。
而当共同富裕成为新的趋势,作为行业内的有担当的企业企业,在赚钱求发展的同时,也要不断思索如何依靠自身技术和数字化能力助力社会发展,从而更好地“取之于社会,回馈于社会”。
马化腾出手共同富裕
近日,腾讯宣布再次增加500亿元,启动“共同富裕专项计划”,在诸如乡村振兴、低收入人群增收、基层医疗体系完善、教育均衡发展等民生领域提供持续帮助。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腾讯今年的第二次“大手笔”捐款了。
早就今年4月,腾讯就向“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项目持续投入了500亿元资金。该项目的覆盖范围包括基础科学、教育创新、碳中和、养老科技和公益数字化等领域的前瞻性探索。
按照腾讯自己的话说,腾讯今年这两笔各500亿元资金投入,4月的这笔是着眼未来、求可持续发展;刚刚捐赠的这笔,则是立足当下,助力共同富裕。
除了资金的投入,腾讯还将运用自身的数字化产品和科技创新能力,配合1000亿专项资金的使用,以“技术+资金”的双驱动形成放大效应。
前段时间,腾讯还做了一个叫做腾讯为村的APP,上面认证的村民已经有200多万,APP上整合了乡村教育、技能培训、农技咨询、法律咨询、医疗问诊、消费维权等等多个领域。
而腾讯这次投入的500亿,最终也会让8亿农民也跟上城市享受的服务,在社会普惠领域持续助力,通过互联网抹平社会财富的鸿沟。
有了腾讯作为榜样,相信未来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大厂开始意识到身上肩负的那份社会责任,数字经济也将会在他们的推动下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