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务工是当下80%以上的农村家庭赚取经济收入来源的主要渠道,依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2021年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931元,实现增速连续12年赶超城镇居民;2021年农民工的月均收入水平为4432元,较2020年相比,增幅为8.8%。
在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呈现增势的背景下,农民的基本生活条件得以显著提升,对经济基础、物质需求的要求越来越高。据了解,近些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其生活水平也逐步向城里人看齐,支出越来越多。
以二三线城市的普通农村家庭为例,日常开销(包括生活费、人情支出、水电费、厨房用品、交通费等等)+教育支出+养老支出+医疗支出,少说2000~3000元/月;多则4000~5000元/月。尤其是在米面粮油等基础生活用品价格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下,赚钱的压力更大。
众所周知,60、70后是外出农民工的主力军,受限于技能、资金、人脉,其中绝大多数只能到工地搞建筑,干一些脏活、累活来赚取收入。不过,在社会经济发展及家庭自身开支越来越大的驱使之下,农民工对薪资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日薪200元也不再具有吸引力。
而事实上,令用人单位及包工头比较苦恼的是,即便开出300~400元的高日薪,也依然难以缓解招工难题。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工地招工变得如此之难呢?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农民工连包工头开出的“高薪”都看不上了呢?接下来,我们就这两个问题做一下简单分析。
60后干不动,90后不想干
10年前,包工头与60后农民工是“双向奔赴”,从用工的角度来看,包工头喜欢不怕吃苦、不怕受累且又年轻力壮的40~50岁农民工;从务工的角度来看,农民工进城打工的目的十分纯粹,就是为了赚钱养家,甭管工地上的活多脏、多累,只要能赚钱都能忍受。
长年累月,高负荷的体力劳动导致一部分60后农民工身体素质每况愈下,甚至一天不如一天。老话讲,人上了岁数一定得服老,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健康因素的限制,不少60后已经难以再胜任工地上的苦活、累活,即便自己还想干,但恐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干不动了!
基于此,用人单位及包工头将招聘的目标转向为更年轻的80后、90后,并希望通过“高薪招聘”的方式来吸引用工,以彻底解决招工难题!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恐怕只是包工头的一厢情愿,不少90后对包工头开出的“高薪”丝毫不感冒,究其原因无外乎2种:
①“高薪陷阱”屡见不鲜
工资不按时足额发放、承诺的日薪标准不予兑现等一系列的“高薪陷阱”在建筑行业早已屡见不鲜,而这一招用在90后身上往往并不能奏效。所以,即便建筑单位或包工头以“高薪”为诱饵,90后也不会上当,毕竟拿不到手的工资即便承诺的再高到最后也只是“空谈”。
②90后不想去工地
除了高薪陷阱之外,最根本的原因还是90后普遍不愿意到工地做工,一方面是因为工地的活实在是太脏、太累,不少年轻人吃不了这份苦;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90后这代人从小娇生惯养,多数情况下即便工作赚得不是太多,但依然不愁吃穿,所以对工地就更不感冒了。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对于包工头开出的“高薪诱惑”,60后农民工是挤破脑袋想享受高薪待遇,然而却因为身体因素想干却干不动;而90后则无感,哪怕是有包工头开出8000~10000元的月薪,恐也很难招到90后。当然,工地招工难与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也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在此便不再赘述,有兴趣的小伙伴不妨查阅小编之前发布的相关内容,有此介绍。
以上便是本文要讲的全部内容,对于60后干不动,90后不想干你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互动、分享。
第一人类信誉已经没力度了,第二小视频看多了心气高了小钱不想赚大钱赚不来卡这了。
一天吃饱饿三天,一天一千块平均下来一年就知道了
胡說八道
价格透明抽成多了鬼跟你干
年轻人真不建议进工地干活,如果刚需的话那就另当别论[得瑟]
被坑怕了
吹牛逼,水电介绍下工地。钱好拿就行。
一天300但是老板理解的一天是24小时而老百姓是八小时
每天劳动力市场上乌泱泱的男人女人都有,90%找不到工作[得瑟]
三天打鱼,七天晒网[得瑟]
关键勤劳能致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