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本田这次太出格了,连裁员都搞得像中彩票一样热闹!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惹得现在网上议论纷纷。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由于日系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持续陷入低谷,减产和裁员成为了削减开支的无奈之举。但奇葩的是,其他汽车企业裁员时员工总是充满怨气,而广汽本田竟然出现了员工争抢着被裁的现象。
广汽本田上个月启动了以主动离职为主要方式的大规模裁员,吸引了众多员工自愿报名,首批裁员名额呈现供不应求的现象,此事也引发了媒体的疯传。
据媒体报道,目前广汽本田已经有 2300 人离职,最初公司计划有 900 个名额让员工主动离职,还有超过 1000 个名额是被动裁员。当意识到员工报名的积极性超出预期后,广汽本田一不做二不休,爽当直接开放了后续的名额。
有近期主动离职的广本员工透露,自己和身边的其他同事其实早就感到了危机,已经打算好准备跳槽到新能源车企了。
广汽本田出现这种奇葩现象,原来是因为公司给出了高额的离职补偿金。内部员工透露说,离职员工拿到手的将是“N+2+1.8”补偿方案。这里的N代表工龄,“N+2”是标准版的补偿,“2”是表示额外加的两个月工资,1.8 则表示再加1.8个月的奖金,确实明显高于行业标准。
对这件事我们应该怎么去看呢?
必须肯定的是,广汽丰田以及其他一些日韩企业在中国确实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也赢得了好口碑。但是网上有一些自媒体发布的内容,故意拿中国民企去对比,也存在着歪曲和恶意抹黑的事实。有人不仅诋毁中国的企业,甚至还有抨击劳动法和Z府的,我觉得这些言论要么就是不懂劳动法,要么是故意为之。
如果要对比欧美发达国家,中国的劳动法对企业员工的保障,是要优于他们的。
中国的《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企业未在合同期满辞退员工的,必须给予员工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员工在企业的工龄计算,每满1年要支付1个月的工资补偿,工龄6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按半个月支付。补偿的月工资计算标准按解除合同前1年的平均工资算。
大家看,规定得这么详细。但是我们看看欧美那边是怎么规定的呢?
美国大部分州采用的是“at-will”的雇佣原则,什么意思呢?就是自由雇佣关系,企业和员工只要有合理的理由都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关系,而不需要支付什么赔偿金遣散费。但是加州的法律规定,当企业一次开除超过50人的时候,需要提前两个月通知雇员,否则就得支付两个月的工资补偿。
英国的法律规定有裁员赔偿金,但他们的工龄补偿是按周来计算的,比起我们的按月计算要少得多。
法国的劳动法规定,辞退员工的补偿金有个10年边界,工龄在10年以下的补偿金为月薪的25%乘以工龄,10年以上的,补偿金是月薪的33.3%乘以工龄,总体上就是相当我们中国的四分之一和三分之一这个样子。
其他国家如德国、荷兰、匈牙利、西班牙等,实际上给裁员的补偿金都比中国少的多!
如果有人不信的话,可以去查一下他们的劳动法。
那么现在为什么从Y论上看,好像咱们中国很不地道,很不把基层员工当人看呢?
以战略企划枪手本人的经验来看,主要原因来自两方面。一是中国的确有一些在监管比较松的地区存在着不按劳动法办事的情况,然后被媒体报道多了,大家就形成了刻板的认知。另外一点重中之重的是,大量的基层员工自己不懂劳动法,吃了亏又不知道到劳动仲裁机构去申诉,然后跑到网上来发泄怨气。我想说的是,这个真是认知的问题,认知局限会使你经常感到沮丧,感到社会不公。
日资韩资企业的确在员工待遇和劳动法的执行上做得比较好,但这也是一种品牌投资啊,想在中国赚钱耍无赖可不行。但是他们做的再好,中国企业只要遵纪守法就行,没必要去攀比,但也绝对不能耍无赖。
某些小伙伴如果一定想比员工待遇的话,可以比中国的华为公司,比我们的国企。不要老盯着人家比亚迪,比亚迪普工工资低,不等于它的技术岗位工资低,也不代表平均工资比人低,只能说是企业的用人观念不同而已。我这样说,大家觉得有道理吗?
关注战略企划枪手说市场,涨知识听有见地的观点,老铁们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