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 月 15 日的固态电池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描绘了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图。他预计,基于硫化物电解质的第一代全固态电池将在 2025 - 2027 年量产,能量密度达 400 瓦时 / 公斤;第二代产品于 2027 - 2030 年量产,能量密度提升至 500 瓦时 / 公斤;第三代产品计划在 2030 - 2035 年推出,目标能量密度突破 600 瓦时 / 公斤。
众多车企纷纷披露固态电池进展。比亚迪首席技术官孙华军称已下线 60Ah 全固态电池,计划 2027 年左右启动批量示范装车应用,2030 年后大规模上车。中国一汽首席科学家王德平透露,自 2014 年研发全固态电池,以整车需求为导向,计划 2027 年实现小批量应用。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预计年底前首发固态电池功能样件,2026 年装车验证,2027 年逐步量产,发布会展示的长安金钟罩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 400wh/kg,续航超 1500 公里。
海外车企也不甘落后。知情人士透露,现代 3 月将为韩国仪旺的下一代电池研发中心举行开幕仪式,内部的全固态电动汽车电池试生产线下月全面投产,新的 “Dream” 电池预计 2025 年底前应用于原型车,2030 年左右大规模生产。2 月 20 日,梅赛德斯 - 奔驰宣布基于全新固态电池技术的 EQS 原型车开始道路测试,续航超 600 英里(约 1000 公里),该电池由多方合作开发。宝马计划在 2033 年首次推出搭载固态电池的电动车型。岚图已启动第三代固态电池技术迭代,早在 2021 年其第一代半固态电池已批量应用,2024 年第二代半固态电池也完成装车验证。
多个项目签约落地开花2 月 5 日,恩捷股份与云南玉溪高新区管委会签订年产千吨级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中试生产线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总投资 2.5 亿元,建成后产能达 1000 吨。同日,英国 Ilika 与英国电池工业化中心合作,在千兆规模工厂环境用行业标准设备完成 Goliath 电池制造关键步骤,2024 年启动商业测试,其与 Mpac 合作的 1.5MWh 固态电池装配线预计 2025 年上半年投产。
衢州市推进会上,76 个项目签约,总投资 594.5 亿元,其中富锂锰正极材料、固态电池及光伏配套项目投资 65 亿元,分两期建设。2 月 9 日,道克特斯(天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固态电池生产基地项目签约落户,总投资 50 亿元,分两期建设。2 月 17 日,武汉经开区军山新城的未来技术研究院中试基地内,固态电池中试产线运转,下半年首款车规级固态电池将下线并上车验证。2 月 21 日,常州高新区签约上海屹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将建设硫化物电解质和全固态电池研发生产基地,目标 6 月投产,此前屹锂科技已在多地布局。
产业链加速协同发展2 月 4 日,雅迪集团与南都电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固态电池领域深度合作,涵盖技术研发、产品开发与产业链协同。2 月 5 日,南太平洋能源(新西兰)有限公司与国祥世纪新能源集团签约,涉及 30 亿美元固态电池储能设备采购及光伏、风电项目协同发展。2 月 10 日,中伟新材料与北京当升材料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整合资源共同开展固态电池等新产品研发。
固态电池虽面临技术和成本挑战,但车企、动力电池和材料供应商等多方积极布局,新技术不断涌现,生态链逐步打通,固态电池正加速迈向现实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