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决定自2025年2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这是对2月1日美国政府以芬太尼等问题为由,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关税的有力回应。此反制措施不仅在国际政治经济领域引发关注,也与普通老百姓和进出口企业家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对普通老百姓的影响
从日常生活角度来看,部分从美国进口的消费品价格可能会出现波动。例如,大排量汽车、皮卡等加征10%关税后,其在国内市场的售价或许会有所上升,对于有相关购车计划的消费者,购车成本将有所增加。而煤炭、液化天然气加征15%关税,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能源价格,虽然短期内家庭能源支出变化或许不明显,但长期来看,随着能源成本传导,水电费、燃气费等可能会受到轻微影响。
不过,中国市场多元化的供应体系和强大的内需市场,能在很大程度上缓冲这些影响。国内有众多替代产品,消费者可以选择国产或来自其他国家的同类商品,避免因加征关税带来的过高成本。并且,中国一直致力于保障民生,稳定物价,在宏观调控下,物价不会出现大幅波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基本不受影响。
对进出口企业家的影响
对于出口企业而言,美国加征关税使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竞争力下降,订单可能减少。但这也促使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展其他海外市场,如欧洲、东南亚等地,降低对美国单一市场的依赖。同时,企业也可以加强与国内市场的合作,以内循环带动外循环,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进口企业方面,从美国进口煤炭、原油、农业机械等商品成本上升,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但挑战也伴随着机遇,企业可以借此机会优化供应链,与其他国家供应商建立更紧密合作,增强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提高运营效率、降低内部成本等方式,来应对关税增加带来的压力。
商务部已将美征税措施诉至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同时采取多项反制措施,包括对钨、碲、铋、钼、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将美国PVH集团和因美纳公司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以及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谷歌公司开展反垄断立案调查。这一系列举措展现了中国维护自身权益的决心,也为企业营造更公平的国际竞争环境。
中国敦促美国立即纠正错误做法,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共同维护国际贸易秩序。在全球经济紧密相连的今天,贸易摩擦没有赢家,合作共赢才是正道。普通老百姓和进出口企业家应理性看待此次加征关税事件,积极应对挑战,抓住新的发展机遇。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