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是武大郎乞讨,用百家饭喂大的。
武松从小调皮捣蛋,经常被欺负。
是武大郎用瘦弱的肩膀护住武松,自己却被打的遍体鳞伤。
对武松来说,武大郎就是他的命。
有武大郎在,武松的心里尚存一些温情。
武大郎一死,就再也没有什么牵挂。
从此武松见神杀神,见魔杀魔,冷血无情!
一、武松与武大郎的深厚情谊(一)相依为命的过往
在《水浒传》的故事中,武松与武大郎的情谊,那可是无比深厚,而这深厚的感情,源于他们相依为命的过往。
武松自幼父母双亡,尚在襁褓之中的他,全靠着哥哥武大郎拉扯长大。
武大郎本身的生活就很艰难,生得矮小的他,以卖炊饼为生,家境十分贫寒。
但即便如此,他也从未放弃过养育武松。
武大郎把武松用被子一包,放在一个篓子里,不论是做炊饼时,还是到街上卖炊饼时,都背在身上,平时用稀粥喂养武松,可稀粥缺少营养,武松经常饿得直哭。
为了给武松讨口奶水喝,他就背着武松,去看谁家门口晾着尿布。
若有尿布就说明家里有小孩子,他便敲开人家的门,去问人家讨奶水。
还常用炊饼去换奶水,只要人家给孩子喂一口奶,武植就送给人家十个炊饼。
哪怕这样会让家里入不敷出,甚至揭不开锅,武大郎也依然坚持着。
不仅如此,武大郎还会把卖炊饼省下的钱,买来细粮,给武松熬粥。
自己有时却几天吃不上一顿饱饭,以至于身体早早就停止了发育,十七八岁的人了,还没有四尺高。
在武松的童年时光里,几乎是哥哥带着他,吃百家饭长大的。
后来武松渐渐长大,气力超出一般孩子,却时常在外打架斗殴,给武大郎惹来不少麻烦,别人找上门要求赔偿,武大郎也只是默默承受,叹气之余,还是尽力去解决问题。
可以说,武大郎用他矮小的身躯,为武松遮风挡雨。
多年的相依为命,让武松对哥哥的这份感情无比深厚,所以他才会对武大郎关怀备至,千叮万嘱,希望哥哥能平平安安,等自己归来。
(二)武松对哥哥的敬重
武松虽然性格刚强,有着一身好武艺,在外经历诸多风雨,还成了阳谷县的都头,可在他内心深处,一直都深深敬重着武大郎这个哥哥。
“长兄如父” 的观念在武松心中扎根很深,在他看来,武大郎对自己有着养育之恩,这份恩情重如泰山。
武大郎虽然身材矮小、相貌丑陋,还常被人取笑,甚至被起了 “三寸丁谷树皮” 这样难听的外号,但在武松眼里,哥哥的善良、勤劳和对自己毫无保留的付出,才是最重要的。
从小时候开始,武松惹事时,武大郎总是好言相劝,哪怕武松当时听不进去,武大郎也从不曾严厉苛责,只是默默包容着这个弟弟。
后来武松长大懂事,越发明白哥哥的不易,也更加敬重哥哥。
他深知哥哥生性老实懦弱,在这复杂的世间很容易受欺负,所以希望哥哥能安稳生活,免受伤害。
当他要外出时,便会千叮咛万嘱咐,让哥哥不要与人起争执,等自己回来再处理各种事情。
在武松心里,哥哥就是自己在这世上最亲的人,保护哥哥、让哥哥过得好,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也是他每次出门前,对哥哥诸多叮嘱的缘由所在呀。
二、武松具体的叮嘱内容(一)生活方面的叮嘱在《水浒传》中,武松要外出公干,临行前,对武大郎那是关怀备至,在生活方面有着诸多细致的叮嘱。
武松深知,哥哥生性老实懦弱,且生活不易,每日靠着卖炊饼维持生计,所以希望哥哥能尽量避开是非,安稳度日。
他对武大郎说道:
“你从来为人懦弱,我不在家,恐怕被外人来欺负。
假如你每日卖十扇笼炊饼,你从明日为始,只做五扇笼出去卖;
每日迟出早归,不要和人吃酒。
归到家里,便下了帘子,早闭上门,省了多少是非口舌。”
那时的社会秩序比较混乱,恶霸地痞之类的人物并不少。
武大郎身材矮小,又没什么武艺傍身,平日里就少不了受些欺负。
武松让哥哥少做些炊饼出去卖,一来可以早点回家,二来也能减少在外逗留的时间,降低遇到麻烦的可能性。
而叮嘱不要与人吃酒,也是怕武大郎酒后万一与人起了争执,他又不善于应对,容易吃亏。
让他归家后早闭门户,更是为了防止宵小之徒趁机生事,毕竟关好门就能隔绝掉很多外界的风险呀。
可以说,武松这每一条叮嘱,都是在用心地为哥哥考虑,希望哥哥在自己离开的日子里,能平平安安地度过,把家里照顾好,等自己归来。
(二)应对欺负的叮嘱除了生活细节上的关照,武松还着重在应对他人欺负方面,对武大郎进行了叮嘱。
他深知哥哥性格质朴,容易受人拿捏,所以特意交代:“如若有人欺负你,不要和他争执,待我回来,自和他理论。”
武松之所以这么说,那可是有着十足的底气的。
首先,他自己武艺高强,一双铁拳可不是吃素的,在景阳冈上连老虎都能赤手空拳打死,寻常人等哪能是他的对手,只要他出面,定能镇住场子,帮哥哥解决麻烦事。
其次,武松当时已然是阳谷县的都头,那可是有身份的人了,在县里也是有一定威望的,凭借着这个身份去处理一些欺负哥哥的事儿,那也是绰绰有余的。
而且,武松做事向来很有分寸,为人精明,不会莽撞行事,他心里明白哪些事该怎么处理,才能更好地保护哥哥,又不会给哥哥惹来更多的麻烦。
只可惜呀,武大郎虽然当时答应得爽快,可后来在潘金莲与西门庆有了私情这件事上,终究还是没能忍住,没有遵循武松的叮嘱,最终落得个悲惨的下场,着实令人惋惜不已呢。
三、武大郎不听叮嘱的原因(一)外人介入的影响在《水浒传》的故事里,武大郎之所以没听武松的叮嘱,外人介入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而这个关键的外人就是郓哥。
郓哥本是个沿街售卖水果的少年,与武大郎算是同行,平时靠着向西门庆这样的富人兜售水果得些赏钱。
那日,郓哥像往常一样去寻西门庆,想赚点零花钱,结果被告知西门庆在王婆的茶坊里与武大郎的娘子潘金莲厮混呢。
郓哥便不管不顾地跑去,却遭到了王婆的阻拦、打骂,不仅水果洒落一地,脑袋上还被敲出了大包。
郓哥心里这口气可咽不下去呀,为了泄私愤,他就去找武大郎。
见到武大郎后,郓哥先是指桑骂槐地羞辱了一番,又让武大郎请他吃喝了一番,这才把潘金莲与西门庆在王婆茶坊偷情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武大郎。
不仅如此,他还替武大郎谋划起了捉奸的计策。
要知道,西门庆和潘金莲的事,其实街坊邻里大多心里有数,可都忌惮武松和西门庆的势力,没人敢说出来。
郓哥起初也是想着靠这事,从西门庆那儿赚银子,没想到吃了亏,这才把事情捅给武大郎。
而武大郎呢,本来可能还只是心存怀疑、睁只眼闭只眼。
经郓哥这么一挑唆,又谋划了看似可行的计策,一下子就头脑发热了,满心想着要去捉奸。
把武松之前的叮嘱就抛到了九霄云外,也顾不上考虑西门庆可不是好惹的人物。
冲动地就按照计划去行事了,最终导致自己被西门庆打伤,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所以说,这外人的介入,尤其是郓哥的行为,对武大郎的影响,真的是不容忽视呀,也让整个事情,朝着不可挽回的方向发展了。
(二)自身心态的变化除了外人的介入,武大郎自身心态的变化,也是他违背武松叮嘱的一个重要原因。
武大郎生性老实懦弱,平日里没少受别人的欺负,以往都是默默忍受着。
可这次潘金莲与西门庆的事,着实让他气愤不已。
毕竟在那个时候,妻子的忠贞可是极为重要的,潘金莲做出这样的事,无疑是对武大郎极大的伤害,是个男人都很难咽下这口气。
而且呀,武大郎心里想着,自己这回是占着理的,弟弟武松又那么厉害,是景阳冈上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好汉,还在阳谷县做了都头,有身份有威望。
有这样的兄弟做后盾,武大郎不自觉地就有了仗势的心理,觉得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忍气吞声,等武松回来处理了。
他想着自己去把这丑事揭露出来,当场捉奸,让潘金莲和西门庆没法抵赖,哪怕武松后面回来,自己也能理直气壮地把事情说清楚。
就是在这样的心态变化下,武大郎觉得自己有了底气,便不再遵循武松 “不要与人争执,待我回来再理论” 的叮嘱,而是决定主动出击,去捉奸讨个说法。
却不曾想,这一冲动的决定,让他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实在是令人惋惜不已啊。
四、不听叮嘱酿成的悲剧后果(一)武大郎被伤致死在《水浒传》里,武大郎没听从武松的叮嘱,最终酿成了悲剧。
当他得知潘金莲与西门庆的私情后,在郓哥的挑唆下,冲动地去捉奸。
可他哪是西门庆的对手呀,西门庆飞起一脚,正踢中武大郎的心窝,武大郎当即 “口里吐血,面皮蜡查也似黄了”,整个人重重倒在地上,伤得极重,从此卧床不起。
在他卧床的日子里,潘金莲不仅毫无愧疚之心,对他不管不顾,连要汤要水都不应,还每日浓妆艳抹地出去与西门庆私会。
而武大郎呢,只能在病痛与气愤中煎熬着。
眼见武松公差即将归来,西门庆、潘金莲和王婆害怕武松知晓此事后报复,便由王婆出谋划策,西门庆拿来毒药砒霜,潘金莲则动手将毒药混入汤药中,端给武大郎喝。
起初武大郎还以为潘金莲回心转意,给自己找药治病呢,可喝了一口便觉味道不对,想挣扎时,潘金莲竟用两床被子捂住他,自己还跳到床上,坐在他身上,紧紧按住被角,防止他挣扎,硬是把剩下的药,一股脑儿全灌进了武大郎嘴里。
武大郎就这样,在肠胃迸断与窒息的极致痛苦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含恨而死。
若武大郎当初能听从武松的叮嘱,不冲动行事,等武松回来再处理这等丑事,或许就不会落得这般被伤致死的悲惨下场呀,实在是令人惋惜不已。
(二)后续武松的复仇武大郎的死,让武松悲愤到了极点。
他与哥哥感情深厚,哥哥就是他在这世上最亲的人,如今却遭此毒手,他怎能咽下这口气。
于是,武松开启了为兄复仇之路。
他先是不动声色地展开调查,找到了何九叔和郓哥等人证,也掌握了潘金莲、西门庆和王婆合谋害死哥哥的证据。
可那知县却被西门庆收买,对武松的告状不予受理。
无奈之下,武松决定靠自己的方式来讨回公道。
他先是邀请街坊邻居以及王婆、潘金莲到家中,在众人面前,逼迫潘金莲和王婆,招认了毒杀武大郎的罪行,随后,武松怒从心头起,手起刀落,先是杀了潘金莲,割下她的首级。
接着,他又提着潘金莲的首级,直奔狮子楼去找西门庆。
面对西门庆,武松毫不留情,一番搏斗后,成功斩杀西门庆,也割下了他的首级。
最后,武松把潘金莲和西门庆的首级,都放在了武大郎的灵位前,算是告慰了哥哥的在天之灵。
不过,武松也因此付出了代价,他被官府判了刺配之刑。
但即便如此,他也未曾后悔为哥哥报仇雪恨。
从这一系列的后续发展可以看出,若武大郎当初能听话,忍住一时之气,等武松回来,那么这后面的一系列悲剧或许都可以避免呀!
可世事无常,终究还是留下了这样令人痛心的故事。
五、此事带来的启示(一)婚姻问题需谨慎处理在武大郎与潘金莲这件事上,我们能深刻地看出,婚姻中出现问题时,谨慎处理是多么的重要呀。
当时潘金莲与西门庆有了私情,这本就是很棘手的婚姻危机了。
可武大郎呢,没有选择冷静理智地去应对,而是贸然地在郓哥的挑唆下,冲动地去捉奸。
要知道,处理这类婚姻问题,最忌头脑发热,盲目冲动行事往往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
就像现实生活中,很多夫妻间出现矛盾,可能一方觉得自己占理,就不管不顾地去和对方理论,甚至大吵大闹,结果矛盾不但没解决,反而越闹越大,伤害了彼此的感情,也让家庭氛围变得紧张压抑。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保持冷静,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夫妻双方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好好沟通,要是自己解决不了,还可以寻求家人、朋友或者专业婚姻咨询师的帮助,通过正当的渠道去化解矛盾,而不是像武大郎这样,冲动地采取行动,最终酿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剧呀。
(二)重视亲人的叮嘱亲人之间的叮嘱,那可都是出于关爱和保护的真心呀。
武松千叮咛万嘱咐武大郎,就是深知哥哥生性老实懦弱,怕他在外受欺负,希望他能平平安安等自己回来处理事情。
可武大郎最后却没能把这份叮嘱放在心上,被外界因素一影响,就轻易忽视了。
生活中其实也常有这样的情况,比如父母叮嘱孩子出门要注意安全,不要和陌生人走,可孩子有时候觉得父母唠叨,不当回事,结果可能就遇到危险了;
或者长辈叮嘱年轻人工作别太拼命,要注意身体,年轻人却为了业绩、升职等,拼命加班熬夜,最后把身体搞垮了。
意气用事,易致错误判断,冲动决定,事后常追悔莫及。
所以,无论何时,我们要保持清醒,克制意气,坦然面对种种,坚定朝既定方向前行。
(三)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古人云: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意思是说,如果你的条件不咋的,却得到你不应该得到的东西,那就一定会有灾祸发生。
武松看到潘金莲的第一眼,心里咯噔一下,就知道大事不好!
这个大嫂面容娇艳,身材火辣,矮小瘦弱,老实巴交的武大郎,怎么可能罩得住?
所以武松不放心,才会千叮咛,万嘱咐:大哥,你可一定要等我回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