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受处分还是表扬?李云龙违背军令,私自行动,却立了大功!

杰燊 2024-12-20 09:12:35

乱了,乱了,全乱了!整个晋西北,乱成一锅粥!

旅长狠狠地把帽子摔在桌上。

“这个李云龙,就没有他不敢干的事!”

看到数次冲锋的战友,在敌人密集火力下,一排排倒下,李云龙气得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开炮,开炮!”

李云龙调来的意大利山炮,直接轰掉平安城墙头的日军特攻队小胡子。

秀芹也牺牲了。

硝烟弥散,李云龙久久伫立,不愿离去。

《亮剑》里,鲜活的画面,十几年后,还深深地刻在我们脑海里。

那么,问题来了,李云龙私自行动,违反军令,却立了大功。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他是应该受到严惩呢?还是应该表扬呢?

一、事件回顾:李云龙攻打平安城的缘由

在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做出攻打平安城,这一惊人之举,是有来头的。

首先,个人情感方面,李云龙好不容易娶了秀芹做媳妇,可新婚夜还没过,秀芹就被日军抓走了。

任谁遭遇这般屈辱,都难以忍受,从来没吃过亏的李云龙,自然是冲冠一怒为红颜,想要救回自己的妻子。

而且,当时李云龙的指挥部驻扎在赵家岭,山本没抓到李云龙,竟丧心病狂地将全体村民,不分男女老少全部烧死,这一笔血债,让重情重义的李云龙,发誓一定要讨回。

再者,从当时的局势来看,日军一直对李云龙所在的独立团,虎视眈眈,甚至出动了精锐的山本特工队,来对付他们。

此前独立团在和日军的多次交锋中,已经结下了诸多仇怨。

李云龙本就是个脾气火爆、敢于战斗的人,面对日军如此嚣张的行径,他咽不下这口气。

即便深知,攻打平安县城这样的攻坚战,此前从未有抗日队伍主动发起过,没有经验也没十足把握,但还是毅然决然地,拿出了 “亮剑精神”,把部队集合完毕后,未向上级请示,就向着平安县城进发了。

就这样,在多种因素交织下,李云龙私自调集人马,开启了这场,搅动整个晋西北局势的,攻打平安城之战。

二、客观结果:战斗带来的多方面影响

(一)战场局势变化

在李云龙攻打平安城这一战中,整个战场局势,可谓是风云变幻、错综复杂。

李云龙私自调集人马进攻平安城的举动,就像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了一颗重磅炸弹,瞬间牵一发而动全身。

山本部队被困在平安城内,日军自然不会坐视不管,急忙从太原等地调兵增援。

而我方这边,孔捷、丁伟等部队见状,迅速做出反应,纷纷参与到阻敌增援的战斗中。

孔捷的部队,在其防区全力阻击,试图前往平安城的日军,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枪炮声此起彼伏。

丁伟那边同样毫不含糊,巧妙地利用地形等条件,与日军增援部队周旋,尽可能拖住他们前进的脚步。

晋西北的各个地方,一时间到处都是战斗的硝烟,各方势力相互交织、碰撞,整个地区陷入了一场混战,战场局势变得极为复杂,完全呈现出一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紧张状态。

(二)人员伤亡情况

这场战斗虽然最终取得了胜利,但我方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伤亡代价。

李云龙的独立团来说,为了攻下平安城以及阻击敌人援军,牺牲了大量的战士。

独立团负责攻城的部队,在面对山本特工队以及平安城守军的顽强抵抗时,进行了多次冲锋,每一次冲锋都有战士倒下,伤亡人数不断增加,具体的死亡人数,都难以准确统计。

而负责阻击的六连以及地方民兵等力量,他们面对日军一个联队的疯狂进攻,毫不退缩,顽强地守住阵地长达几个时辰,最终以全军覆没为代价,完成了阻击任务,仅仅这部分,就牺牲了七八百人左右。

战后独立团进行扩编时,人数也不过7000余人,由此推算,攻打平安县城这一战,李云龙的独立团至少牺牲了3000名战士。

此外,参与增援作战的其他相关部队,同样也有不小的伤亡,各部队都有众多战士血洒疆场,整个战斗的惨烈程度可见一斑。

(三)对日军的打击

在此次战斗中,日军方面遭受了沉重打击。

首先,山本特种部队,这支一直以来颇为嚣张、精锐的部队,被李云龙的独立团以及其他参战部队成功全歼,山本一木,最后也无奈切腹自杀,这无疑是对日军嚣张气焰的一次重大打击。

再者,平安城的日军据点被彻底摧毁,原本驻扎在此的日军中队、宪兵队以及大量伪军,或被消灭,或被俘获,使得当地日军的势力,遭到了极大的削弱。

而且,经此一战,日军在晋西北的整体布局被打乱,后续只能转为重点防守,再也没有了此前的嚣张气焰。

甚至连楚云飞的 358 团,占领了安化县城,日军都无暇顾及,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打击了日军在这一地区的嚣张气焰,也为我方后续的抗日作战,增添了强大的信心。

三、违反军令:李云龙所犯的 “三重罪”

(一)私自调兵问题

在军事行动中,兵力的调动有着严格规定和流程,这关乎整个战局的走向,以及各方力量的平衡。

而李云龙在攻打平安城之前,未经上级批准,私自将独立团各营,从原本的军区统筹安排的任务防区调走,全部集结用于攻打平安城,这种行为,无疑严重违反了军队,关于兵力调动的相关规定呀。

要知道,私自调兵,在任何时候,那都是兵家大忌。

军队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纪律性的集体,每一次兵力调动,都需要经过相应层级的批准,上级需要从全局去考量,这支部队调走了,会不会影响其他地方的作战部署,会不会打乱,整体的战略规划等等。

可李云龙当时完全没走这个流程,仅凭自己的一腔怒火和急切,想要救回妻子、为乡亲报仇的心情,就擅自做主了。

虽说他这次是集结兵力去攻打日军,但从原则上来说,这种私自调兵的行为,开了个很不好的头,要是每个指挥官都像他这,随心所欲地调动兵力,那军队的管理秩序,就全乱套了。

上级也根本没办法掌控全局,甚至可能出现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私自调兵,去做危害更大的事情。

所以单从这一点来看,李云龙确实犯了很严重的错误。

(二)战斗损失惨重

李云龙发起的这场攻打平安城之战,尽管最终取得了胜利,但不得不说,这是一场代价极为惨重的惨胜。

首先,从战前准备来讲,那是相当仓促的。

正常情况下,发起一场攻城战,需要详细地了解敌方的兵力部署、城防工事情况,还要筹备足够的攻城器械、弹药补给等等。

但李云龙当时是怒火中烧,急切地就带着部队出发了,根本来不及,做细致周全的战前准备工作。

而且,当时独立团以及我方其他参战部队,在武器装备方面,本就落后于日军,面对平安城这样有着一定防御力量的据点,想要攻克难度极大。

在攻城过程中,独立团的战士们,面对山本特工队以及平安城守军的顽强抵抗,只能一次次发起冲锋,每一次冲锋都有大量战士倒下,伤亡人数不断攀升。

像剧中让人印象深刻的独立团六连,为了阻击日军一个联队的疯狂进攻,硬是凭借顽强的战斗意志坚守阵地长达八个小时,最终全连牺牲,无一生还。

除了独立团,其他参与战斗的部队,像孔捷、丁伟的部队,原本也都有各自的任务和防区,都是因为李云龙的这一冲动举动,不得不匆忙上阵,参与到阻敌增援等战斗中,同样也遭受了不小的损失。

整个战斗下来,各方的伤亡数字触目惊心,独立团至少牺牲了3000名战士,其他参战部队也有众多战士血洒疆场,这惨重的损失着实让人痛心,也凸显出李云龙此举,在军事指挥层面的冲动性。

(三)树立不良榜样

李云龙发动这场攻打平安城的大战,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为妻子报仇、为赵家峪的乡亲们讨回公道这样的私人情感因素。

作为一名指挥官,他的这一行为从情感上大家或许能够理解,但从军队整体的角度来看,却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树立了不良的榜样。

军队作战讲究的是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一切行动要从整体的战略布局出发,为了实现更大的抗日目标而协同作战。

如果当时其他将领,看到李云龙因为私人情感冲动之下,就能发动这样大规模的战斗,并且还取得了一定成果(尽管损失惨重),那难保不会有人效仿他的做法。

要是每个将领都仅凭自己的个人情绪,不顾整体的作战安排,遇到事情就擅自行动,那整个抗日战场的秩序可就彻底大乱套了。

上级的指挥调度将会完全失效,各个部队之间,也没办法进行有效的配合,最终反而不利于抗击日军,甚至可能会让我方陷入更加被动危险的局面。

所以,李云龙的这种行为,在这方面带来的负面效应,是不容忽视的呀。

四、未受重罚:背后的复杂原因

(一)抗日形势所需

在当时的大背景下,抗日战争正处于相持阶段,各方势力在山西地区,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

日军妄图凭借其占据的据点和优势兵力,维持统治,八路军则在不断地积蓄力量、寻找机会打破僵局,晋绥军等其他力量,也在谨慎观望、适时调整自身部署。

而李云龙攻打平安城这一行为,意外地打破了这种平衡。

他的这一举动,就像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千层浪。

日军方面,为了救援平安城,不得不从太原等地紧急调兵增援,使得原本分散驻守、按部就班的兵力部署被打乱。

我方这边,周边的八路军部队如孔捷、丁伟所部,还有国民党的楚云飞部等,纷纷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到这场战斗中来,有的负责阻击日军援军,有的配合攻城作战。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这场战斗,成为了从相持阶段向反攻阶段转变的一个契机。

八路军副总指挥,从中敏锐地察觉到了,反攻的时机已经到来,开始着手布局战略反攻。

可以说,李云龙的私自行动,契合了整体抗日战略发展的需求,在客观上,推动了抗日局势,朝着对我方有利的方向发展,所以这也是他未受到重罚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军事能力与战功考量

李云龙本身就是一个军事能力极强的指挥官,尽管他没怎么读过书,但打起仗来那是毫不含糊。

在以往的诸多抗战战斗中,他屡立战功,像苍云岭突围战,他敢于正面硬刚坂田联队,还成功击毙了对方的高级军官,打破了敌人的包围圈;

李家坡之战,他用独特的战术,全歼了山崎大队,展现出了卓越的指挥才能。

正是因为他有着这样出色的军事本领,上级对他这种有才能,但偶尔会犯纪律的情况,也就比较包容。

此次攻打平安城,虽然他未经请示私自调动部队,可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山本特种部队被全歼,平安城的日军据点被拔除,狠狠地打击了日军在当地的势力,还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日军的整体布局,让日军后续只能转为重点防守。

而且,这场战斗也极大地鼓舞了我方的抗日士气,为其他部队树立了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榜样。

综合考虑,他过往的诸多贡献,以及此次战斗,客观上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上级权衡之后,便没有对他施以重罚。

五、值得肯定?对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的探讨

(一)正面意义

在电视剧《亮剑》里,李云龙私自调动部队攻打平安城这一行为,虽然违背了军令,但从某些角度来看,确实有着不容忽视的正面意义。

首先,这一战让李云龙以及他所带领的独立团彻底打出了威名。

在当时的抗日战场上,各方势力错综复杂,八路军的队伍众多,但李云龙凭借这一场酣畅淋漓的战斗(尽管代价惨重),让日军、晋绥军等,都对独立团刮目相看。

此前独立团,或许只是众多抗日队伍中普通的一支。

但经此一役,其名声大噪,让日军一听到 “李云龙” 三个字就心生忌惮,极大地提升了八路军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也鼓舞了其他兄弟部队的抗日士气。

让大家看到了,面对日军坚固据点时,敢于主动出击,并且能够取得胜利的可能性,增强了全体抗日战士们的信心。

其次,从作战局势方面来说,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僵持阶段,日军凭借着占据的各个县城等据点,维持统治,我方一直处于被动防御,或者小规模袭扰作战的状态,缺乏大规模主动进攻,打破僵局的契机。

李云龙攻打平安城的举动,意外地成为了,打破这种僵持局面的突破口。

他的这一行动,就像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千层浪,让整个晋西北乃至更广泛的地区,都被搅动起来。

各方势力被迫重新调整部署、参与战斗,使得原本按部就班的日军兵力部署被打乱,原本分散驻守的日军不得不紧急调兵增援平安城。

这就为我方创造了更多打击日军的机会,客观上推动了抗日局势,朝着对我方有利的方向发展,为后续从相持阶段向反攻阶段转变,奠定了一定基础。

再者,李云龙此举,展现出了一种,在战场上极为难得的果断和英勇。

面对妻子被抓走、乡亲被屠杀的屈辱,他没有丝毫犹豫,在深知未经上级批准私自行动可能面临严重后果的情况下,依然决然地拿出了 “亮剑精神”,当机立断调集部队,向着平安城进发。

这种在关键时刻敢于担当、敢于冲锋在前的勇气,对于整个军队的战斗精神,有着极大的鼓舞作用。

让战士们明白,在面对敌人的暴行和不合理的局势时,要有挺身而出、主动出击的魄力,而不是一味地等待命令、墨守成规,也为军队塑造了一种勇往直前、不畏强敌的铁血气质。

而且,从战术角度来看,这一战也为后续的抗日作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此前八路军,并没有主动攻打日军驻守县城的先例。

李云龙的这次行动,无论是攻城的战术运用、还是与各方友军配合打援等方面,都给其他部队提供了可参考的实例。

让大家在后续面对类似的攻坚作战时,有了更多的思路和借鉴,有助于提升整个八路军队伍的作战能力和水平。

(二)负面隐患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这种做法,绝不能随意效仿,否则定会带来诸多严重负面隐患。

军队强调军令如山,有着严格的指挥系统和纪律要求,这正是为了确保作战行动的有序性、高效性以及整体战略布局能顺利实施。

一旦每个指挥官都仅凭自己的判断和情绪出发,随意违抗军令、私自调动部队行动,那整个军队的指挥系统必然陷入混乱不堪的境地。

上级的作战计划和部署根本无法得到有效执行,各个部队之间原本该有的协同配合,也定会被打乱,极有可能出现各自为战、甚至相互冲突的情况。

如此一来,不仅无法发挥出军队的整体战斗力,反而会让我方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给敌人可乘之机。

比如在一场大规模的战役中,各个部队,都有其明确的作战任务和防区。

若有的指挥官仅凭一时意气或者个人想法就擅自改变行动,去执行自己认为对的作战计划,那么大概率会导致,原本负责防守关键区域的部队缺失,让敌人轻易突破防线;

又或者,本该集中力量进行主攻的方向,因部分部队的私自调离,而兵力不足,根本无法达成作战目标。

而且,随意违抗军令,还极易滋生出一些不良风气。

个别别有用心的人,可能会打着各种看似正当的旗号,去做一些违背军队整体利益、损害抗日大局的事情,其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绝不能成为一种常态,更不能被当作随意滥用的借口。

它必须在特定的、经过严谨判断的紧急且合理情况下,谨慎地去运用。

并且事后,也要有相应的机制,来对这种行为进行评估和约束。

不然的话,对整个相关情况而言,不管是有关联的部分,还是从宏观角度去考虑,都会造成难以预料的影响。

有可能让推进的事项变得混乱,既定的计划,没办法按预期去执行,使得最终结果和期望目标,出现较大的偏差。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