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海相望的对手,同样是军阀割据,为什么道路不同?

杰燊 2024-12-19 09:19:30

在那悲催的旧时代,日本侵华时,为啥能抱团?

他们也曾经历德川幕府时期,同样割据得厉害。

但和旧中国军阀割据一比,就知道答案了。

一、旧中国军阀割据那些事儿

(一)割据是啥样

以前的中国,军阀割据,乱糟糟的。

好多军阀占着一块地盘,自己当老大,根本不听中央的话。

像北洋时期,直系、奉系、皖系这些军阀为了抢地盘、争北京政府的控制权,打来打去。

直系的曹锟、冯国璋在河北那一片势力大;

奉系张作霖把东北三省管得死死的,还靠东北的资源扩充军队;

皖系段祺瑞有日本撑腰,在华北有势力。

他们在自己地盘上啥都管,任命自己人当官,老百姓可遭殃了,到处打仗,日子没法过,国家也乱成一团。

(二)为啥会割据

这局面是好多原因,凑一块儿造成的。

首先,中央放权放得太多。

以前清政府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让地方上的官绅办团练,像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这些人,有了兵权还当了地方官,等中央管不住了,他们就有了割据的本事。

其次,地方有割据的条件。

有兵有地盘才能割据,而且有些地方资源好、位置好,军阀就更想占着。

再者,军队和地方绑得太紧。

以前军队将领要是兼任地方官,或者地方官能招兵养兵,那地方和军队就分不开了,像唐朝节度使权力太大,就闹割据。

最后,外国势力瞎掺和。

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找代理人,像北洋军阀里,段祺瑞靠日本,直系靠英美,张作霖背后也有日本,外国势力一搅和,军阀割据更乱了。

(三)割据的坏影响

军阀割据把中国害惨了。

社会上天天打仗,老百姓生命财产没保障,被军阀抢钱抢东西,好多人没饭吃、没地儿住。

经济上,生产建设全停了,军阀为了养兵拼命收税,各行各业都发展不起来,国家越来越穷。

国家实力也被削弱,内部乱得不行,外面列强还欺负。

日本就趁着中国乱,加紧侵略,中国的民族危机特别严重。

二、日本也曾军阀割据

(一)以前也乱过

日本以前也不太平,倒幕运动前,国内也是军阀割据。

德川幕府时期,各地诸侯有自己的地盘和兵,为了争土地、人口、资源,经常打仗。

德川幕府名义上管着全国,其实就是个大诸侯,和其他军阀差不多。

各地诸侯拉帮结派打仗,老百姓不得安宁,国家权力分散,和中国军阀割据有点像。

(二)咋就变好了

日本能摆脱割据走向正轨,是有原因的。

一是外面压力大,有危机意识。

日本是个小岛国,资源少,美国来了以后,日本精英觉得,再这么乱下去得亡国,所以决定变革,好多诸侯也支持,想救国家。

二是了解外面情况,知道变革好。

日本一直重视海上贸易,幕府时期的精英,比清朝精英更了解国外。

他们知道割据不行,除了德川幕府不想放权,其他阶层都想维新改革,所以倒幕运动能成功,之后也没再乱。

三是国情不一样。

日本民族单一,文化差异小,大家容易达成共识。

而且德川幕府时期,诸侯力量相对弱,识趣的就跟着变革,不然就得完蛋。

后来日本搞了明治维新,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国家就发展起来了。

三、日本侵华时为啥能抱团

(一)民族特性方面的影响

日本在对外侵略时呈现出团结一致的状态,民族特性方面的影响不容忽视。

日本是一个民族构成相对单一的国家,大和民族占了人口的绝大多数,国民之间的文化差异极小,彼此的认同感很高。

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日本的统治阶层确定了对外侵略这样的目标后,民众更容易在思想上达成共识,进而在行动上表现得较为一致。

就如许多研究日本民族性的学者所指出的,日本民族有着很强的集体意识和服从性传统。

在他们的社会结构与文化传承中,集体利益往往被置于很高的位置,个人会倾向于服从集体的决策和安排。

这种民族特性使得在面对对外侵略等国家层面事务时,只要政府通过宣传等手段将其包装成符合所谓 “国家利益”“民族大义” 的行动,民众便容易响应号召,形成一种看似举国上下齐心协力的状态。

例如在二战期间,日本国内众多民众响应号召,积极支持军队作战,甚至妇女、儿童也参与到后方的生产等支持战争的事务中,这背后民族特性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二)对外扩张野心的驱使

日本之所以在对外侵略时能团结一致,其对外扩张的野心是极为关键的内在驱动力。

日本是一个岛国,本身资源匮乏,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资源的压力与日俱增。

同时,狭小的国土面积也让其面临着发展空间受限的困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产生了对外扩张的强烈野心,妄图通过侵略其他国家来掠夺资源、开拓土地、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以侵华战争为例,日本制定了所谓的 “大陆政策”,企图先征服中国的台湾,再征服朝鲜,进而征服中国的满蒙地区、内陆,最终称霸亚洲乃至征服世界。

他们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在国内进行了多方面的动员。

从军事层面来看,大量的青壮年被征召入伍,投入到对中国等亚洲国家的侵略战争中,各个阶层的人们都围绕着战争进行物资生产、后勤保障等工作。

在经济上,日本的工业全力生产军需物资,以支撑战争的持续进行。

比如日本的钢铁、煤炭等资源,很多都优先供应给军队用于制造武器装备、保障作战运输等。

日本国内各方力量都围绕着对外侵略这一目标汇聚起来,形成了一种可怕的 “合力”,给被侵略国家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三)舆论与思想的引导

日本政府在舆论与思想方面的引导,也是当时日本能在对外侵略时显得团结一致的重要原因。

日本政府通过严格的新闻管制,把控着国内的信息传播渠道,只允许发布符合其对外侵略意图的内容,民众很难接触到真实的战争情况以及侵略行为的本质。

同时,日本大肆宣扬所谓的 “大东亚共荣圈” 这一思想理念,将对外侵略美化成是为了帮助亚洲其他国家摆脱西方列强的统治,要带领亚洲各国共同走向繁荣,把自己包装成 “救世主” 的形象。

例如在其占领的中国东北建立伪满洲国,打着 “五族协和” 等幌子,试图让民众相信这是一种友好的、帮助当地发展的行为。

在东南亚的占领区,日本也通过扶持傀儡政权等方式,营造出一种当地是在日本的领导下进行 “自主管理”“共同发展” 的假象。

通过这样的舆论和思想引导,对日本国内民众进行洗脑,让很多民众真心地认为日本的对外侵略是正义之举,从而支持对外侵略行为,营造出了一种全国上下支持战争的氛围。

四、对比后的想法

(一)不同国情下的不同走向

中国和日本在历史上都曾面临过内部权力纷争、割据的情况,然而最终却走向了截然不同的道路,这背后是两国不同国情,在起着关键作用。

从地理方面来看,中国地域辽阔,广袤的领土,跨越多个气候带与地形区,不同地区在自然条件、资源分布等方面差异巨大。

这使得地方势力,容易凭借当地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资源,来维持割据状态,比如一些地处偏远且资源丰富的地区,军阀们能够自给自足,关起门来当 “土皇帝”。

而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面积相对狭小,四面环海的地理环境,使其回旋余地极小,一旦陷入长期的割据内耗,整个国家面临的生存危机,便极为严峻,这种地理上的紧迫感,促使日本各势力更倾向于,寻求统一变革,来应对外部压力。

民族构成上,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和历史传承。

虽然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凝聚力,但在旧社会复杂的局势下,地方军阀有时会利用民族差异或者地区的民族特性,来巩固自己的割据势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统一的难度。

日本则是以大和民族为主,民族相对单一,国民之间的文化认同感很高,彼此之间,更容易达成共识,为摆脱割据走向团结,奠定了民族基础。

在文化层面,中国有着数千年深厚且多元的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等影响深远,一方面强调大一统观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封建时期的地方文化,也各具特色,地方势力有时会以地方文化为依托,抗拒中央统一政令,滋生割据思想。

日本文化深受中华文化影响,同时又有自身发展脉络,在其发展过程中,等级观念和集体意识较强,在面对国家存亡的关键节点时,这种文化特性,有助于凝聚人心,让各势力摒弃前嫌,共同为国家变革而努力。

历史发展轨迹也截然不同,中国自秦朝以来,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不断强化,虽偶有地方势力坐大,但中央政权一直致力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不过到了清末民初,由于内忧外患等多种因素叠加,导致军阀割据局面出现,且难以短时间平息。

日本在近代之前处于 “二元制政治结构”,幕府虽有统辖各藩大名之权,但藩国有着较大独立性,不过在被西方列强叩开国门后,日本精英阶层迅速觉醒,通过倒幕运动等一系列变革,摆脱了割据,走向了发展的快车道。

正是这些地理、民族、文化以及历史发展等,国情方面的差异,使得中国和日本,在面对相似的割据或权力纷争情况时,最终走向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二)记住教训,别走歪路

这段历史教训深刻。

中国军阀割据,国家乱,被日本欺负,说明国家要统一团结,不然就挨打。

日本摆脱割据后侵略,最后也很惨,说明不能靠侵略发展,要和平共赢。

我们要记住这些,珍惜国家统一团结,国际上要和平友好,国内要完善法律、发展教育、搞好经济,让国家稳定发展,才能国富民强。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