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卫青娶43岁平阳公主,当晚,公主娇羞示意洞房!卫青突然跪下

梨花带泪沾衣裳回忆 2025-02-21 12:01:25
前言:

漠南之战结束后,立下战功赫赫的卫青回朝,就被封为长平侯,加上其姐姐卫子夫深受汉武帝刘彻宠幸,卫家在朝中权势滔天。

然而,就在这时,卫青却被刘彻指婚,迎娶大自己十几岁,丈夫刚刚病逝的平阳公主。在洞房的时候,卫青更是直接下跪。

为何刘彻要让卫青迎娶平阳公主?卫青又与平阳公主有什么姻缘?平阳公主又在这场婚姻中扮演什么角色?

外戚干政

外戚干政是汉朝极为鲜明的政治符号,窦太后和馆陶公主便是继任吕后之后,朝廷中比较著名的外戚势力。

在汉朝时期,舅舅等母系势亲戚是皇子夺权依仗的主要势力,自吕后专政开始,外戚开始干政,到了汉武帝时期,窦太后一脉势力也如日中天。

在这种良好的传统之下,刘彻的姑姑早在汉景帝还未登基的时候,就已经在朝廷中培植自己的势力,帮助自己的弟弟夺权,甚至想掌握朝政。

馆陶长公主是窦太后的唯一一个女儿,且是其失明时的重要依靠,所以非常宠溺这个女儿,其一脉的势力基本延续到馆陶长公主。

而且馆陶长公主深受母亲的教导,开始在汉景帝身边布局,不断的给弟弟进献各种美女,因此汉景帝也是非常纵容自己的这位亲姐姐。

馆陶长公主很快又将权势的手伸到了侄子们的身上,想要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当时的栗太子。

遭到了栗姬的拒绝,因为馆陶长公主给汉景帝送美女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她在后宫的地位。

气急败坏之下,馆陶长公主便将女儿又送到了王夫人那里,她的儿子便是之后的汉武帝刘彻。此后,二人一拍即合,强强联手,将栗太子废黜。

因馆陶长公主与汉武帝的血脉关系,夺权之功,岳母之谊,在汉武帝登基后,馆陶长公主非常嚣张跋扈。其女儿陈皇后长江后浪推前浪,固然嚣张程度只增不减。

而馆陶长公主的手段。也早早的被一个人全部看见并且学会,这个人便是平阳长公主。

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因为祖母窦太后和姑姑馆陶公主的影响,开始在朝堂中布置自己的势力,卫家的崛起便是平阳公主的意外手笔。

平阳长公主在继姑姑之后,开始了对弟弟汉武帝刘彻的巴结以及掌控,不断向刘彻进献美女。

奈何平阳长公主的审美显然不如其姑姑,虽然每次都准备十几个美女,精心打扮,细心教导,花费了很大的心血,奈何亲姐却不懂弟弟喜好,刘彻一直没有相中的。

直到刘彻有一次返回都城的时候,路过平阳公主的封地,便去探望姐姐。

平阳公主一看机会来了,又是让一群花枝招展的美女在刘彻面前献媚,刘彻对姐姐表示这些都没意思。

就在平阳公主失望的时候,无心插柳柳成荫,平阳公主随便喊上来的几个平凡舞女中,却有一个女孩子入了刘彻的眼。

刘彻对这个女孩一见钟情,平阳便让女孩来到刘彻身边服侍,并在刘彻要走的时候,平阳便提出要将这个女孩送去宫中,刘彻欣然答应。

在女孩要进宫的时候,平阳公主千叮万嘱,让女孩自己在宫中照顾好自己,富贵贫穷要靠自己打拼,要是发达了,一定不要忘记她的恩情。

而这个女孩便是卫青的姐姐卫子夫。

卫子夫进宫之后,虽然与刘彻的感情产生过摩擦,被冷落过,但是最终还是凭借本事,再次受宠怀孕。

而卫子夫的受宠不仅是宣告卫家的崛起,也代表着平阳公主势力的蔓延,这引起了馆陶长公主的仇恨。

馆陶长公主心想动不了备受宠幸的卫子夫,也动不了平阳长公主,难道还动不了初出茅庐的卫青。

于是便安排人前去谋害卫青,幸得其同僚消息灵通,卫青才逃过一劫,要不然这个大汉新星。就早早死在这场宫斗中。

本来馆陶公主准备新的计划,要准备除掉卫子夫,奈何她的女儿陈皇后实在太菜,只有母亲的野心和妒忌,却又没有馆陶公主的狠毒和谋略。

陈皇后在母亲刺杀卫青失败后,便在宫中用巫术诅咒卫子夫,关键是这个事情也没掩藏好,传到了汉武帝的耳朵里,就这样,馆陶公主一脉的全部希望陈皇后被罢黜。

非常愤懑的馆陶公主,还非要去平阳公主那里自讨没趣,去抱怨汉武帝没有报答她的恩情,抛弃她的女儿。

平阳公主前几次都是碍于面子,听姑姑抱怨,还表示同情,话语间全是安慰和同情。

直到有一次,平阳公主实在忍不住了,便直言不讳:陈皇后被废黜,还不是因为她没有子嗣!

话里话外就是告诉馆陶公主,陈皇后被废一是没生孩子的本事,二是没宫斗的本事,又菜又爱玩,纯属活该。

为何此时平阳公主非常暴躁,原来是其丈夫平阳候曹寿年纪轻轻,因病逝世,平阳公主虽然不依靠这个男人,但是在精神方面受到损失,势力也不再容易扩张。

没多久,平阳公主便想要在京城中,再找一个列侯来维持自己的势力,那这个驸马谁最合适。

心腹回答:长平候卫青。

由牧童到将军

卫青的崛起,其个人能力是重要的因素,但是,他登上历史也直接受惠于姐姐卫子夫,间接受惠于平阳公主。

卫青的母亲是平阳候家中的仆人,后来与家中的县吏进行私通,生下了一男三女。卫青早早因为家中贫苦送到了其父亲家中,但是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照顾。

卫青在父亲家就是一个随意打骂的仆人,经常被父亲辱骂出门去放羊,这就是卫青的牧童生活来源。

卫青随着年纪的增长,自我意识觉醒,又重新回到平阳候府平阳长公主的手下做事,成为了平阳公主的骑奴。

因平阳公主的意外手笔,卫子夫进宫受宠怀孕,后发生馆陶公主刺杀事件。

为了不让卫家人受委屈,也为了给姑姑一个教训,汉武帝刘彻便封卫子夫为夫人,卫家等人皆得到职位,或者外嫁高官,委任了卫青建章监、侍中等官职,赏赐万金。

至此,卫青因祸得福,解除了奴仆的枷锁,开始了自己的封侯之路。

此后,卫青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天赋,很快就成为汉武帝的亲随,陪同他参政,迅速弥补之前的知识缺失。

当然,汉武帝培养卫青也是有自己的私心,他想将卫青培养成属于自己的势力,以此来对抗各路外戚。

事实证明,汉武帝的眼光不错,卫青一生征战,却从不参与各种势力的政斗,知道自己对于汉武帝的作用和定位,这才没出现功高盖主的矛盾。

在汉武帝十年后的亲自培养之下,卫青在元光五年,被任命车骑将军,开始参与对匈奴的征战。

卫青不负所望,在龙城之战中,直接捣毁了匈奴的祭祀圣地,斩首数百名匈奴,四路出征中,只有卫青与李广凯旋,卫青功绩最为显著。

不仅如此,卫青的龙城之战也是汉初抗击匈奴的首胜。

此后的征战中,匈奴人的首级和城池,便是卫青为大汉立下汗马功劳的功勋。

卫青在战斗中,详细研究了骑兵作战的优势、匈奴人集群特点,大漠广阔的战线,改变了以往的被动防御作战,转为主动出击,善用奔袭、迂回作战、多兵种高度配合。

卫青一生七次出征匈奴,剿灭和俘虏的匈奴高达五万多人,龙城大捷、收复河套、奇袭高厥、两征定襄、漠北决胜,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灿烂的一笔。

而封狼居胥的霍去病,除了自身的天赋和努力,也多是拜师汉武帝和舅舅卫青,其作战方式多有卫青的风格。

卫青对手下也视为手足,尊重贤才,不涉朝政,也不豢养谋士,是汉武帝后期最信任的亲信之一。

在漠南之战之后,卫青因其战功被封为长平候,此时平阳公主的丈夫曹寿去世一两年。最初,平阳公主的亲信建议她嫁给卫青的时候,碍于面子,她是不想答应的。

因为卫青本家便是她府中的奴仆,而且以往都是她的骑奴,她认为这已经超出她下嫁的底线。

心腹也明白平阳公主好面子,便劝解卫青如今在战场上战功不断,汉武帝对卫子夫的宠爱只增不减,卫家现如今已经是朝中权贵上层,未来不可限量。而且卫青已经贵为侯爷,不再是奴仆。

在多日的思索之下,平阳公主便去了汉武帝那里,告知弟弟想嫁给卫青。这种联谊对于汉武帝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便下旨安排了两人的婚礼。

卫青自然知道平阳公主、汉武帝等人的想法,而且平阳公主对于卫家有恩情,自然会礼待平阳公主。

所以卫青才会在大婚之时跪拜平阳公主,一是表达自己未来会好好照顾她的态度,二是知道平阳公主认为是下嫁,给足她面子,三则是感谢平阳公主对卫家等人的恩情,让她知道自己是知恩图报的人。

卫青当时也是二婚,关于其原配并没有记载,已有两个儿子,平阳公主则和曹寿有一个儿子,只是年龄有些许差距。

卫青妻子不被记载,一是男尊女卑的社会背景,二应该是皇室刻意抹除,以维护统治者的利益。

虽然卫青不干朝政,但是平阳公主依旧对权势有贪念。本来已经有了卫子夫一支,后续又给刘彻介绍了刘彻宠臣李延年的妹妹。

李氏的兄弟后来祸乱后宫,汉武帝只是诛杀了当事人,还晋封了李氏在外征战的哥哥李广利,可见帝王权势捉摸不透。

而平阳公主死后,自然是与卫青合葬,并且卫青是陪葬在刘彻的茂陵。平阳长公主虽然贪权势,但是却没有过分僭越,算是善终。

至于平阳公主的人生教师馆陶长公主,则是在失掉权势之后彻底疯狂。

馆陶公主在六十岁的时候迷恋美少年,在丈夫死后,豢养面首,甚至还想让自己的面首继续进入朝堂,各种示意汉武帝。

她通过一些计谋得到了汉武帝的认可,然而,面首却有怂恿汉武帝奢侈放纵的嫌疑。在东方朔对汉武帝的提醒下,这种面首乱政的事情没有发生,那个面首失势后,在三十岁郁郁寡欢而终。

而馆陶公主也在死前给出了自己的态度,留遗言要求与面首合葬,成为了公主越过礼制的开端。

金屋藏娇也是这位馆陶公主的典故,她为了权势已经入魔,后来又为了爱情疯狂。

1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