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年粟裕病逝,一老部下拒绝送最后一程,王必成当众怒喊:你敢!

历史也疯狂了 2024-08-03 00:54:00

1984年2月初,王必成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是楚青打来的。

楚青是粟裕大将的妻子,电话里的她抽泣着说道:“粟裕刚刚去世了,你要做好心理准备。”虽然这样说,但王必成听到这个消息,依然是晴天霹雳一般,粟裕对自己多有知遇之恩,想到这里,王必成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悲伤,嚎啕大哭起来。

楚青知道王必成和自己的丈夫情谊深厚,电话另一头的她也不知道怎么安慰王必成,和他一起哭了出来。

没过多久,第二通电话再次打给了王必成,这次依然是楚青打来的。她告诉王必成,粟裕的遗体已经被火化了,在骨灰里还夹着几块弹片,由此可见,他在生前每天所经历的是怎样的折磨……

听到这个消息,王必成再次大哭起来,心里想到:老首长一生的才华,就被这几块弹片和一顶无中生有的“帽子”给耽误了,实在是太冤!

在电话里,楚青还通知王必成来参加粟裕的追悼会……

一、王必成逼张文碧给粟裕送葬

按照粟裕生前的遗愿,追悼会和遗体告别仪式都不准办,粟裕一生从简,去世后也不愿意大张旗鼓地搞仪式,不过,中央通过一致商议后决定,这些依然要办!粟裕是我们的好同志,中央决定,依然可以按照粟裕的遗愿,将他的骨灰撒在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在追悼会上,王必成为粟裕亲自设灵堂,几度哭晕过去,楚青见状,连忙上前安慰他,并对他说了粟裕留下的遗愿:“粟裕本不想搞追悼会的,这是中央的安排。”

王必成听完,对老将军愈加肃然起敬。

王必成在灵堂陪伴老首长,让许多到访的人为他的情真意切而感动,可是,没过多久,楚青送粟裕最后一程时,王必成大声嚷嚷,似乎和什么人起了争执。

众人纷纷把头探出去,望见王必成正指着张文碧的鼻子骂:“你这个忘恩负义的东西,没有粟裕将军哪有你的今天,你敢不来送老首长最后一程?你敢!”

一旁的张文碧被齐刷刷的眼光盯着,顿觉尴尬不已,连忙摆摆手,让王必成不要再说了,他支支吾吾地说:“必成兄,别这样,我去,我去……”

二、张文碧被安排在粟裕身边监视

实际上,许多不知内情的人都不知道王必成为什么要这样“咄咄逼人”,而按理说张文碧和粟裕大将也是形影不离,为什么在追悼会上会表现得如此淡漠呢?

在抗日时期,王必成和叶飞、陶勇三人都十分拥护粟裕,三人的关系也十分不错,并称为“叶王陶”。

“叶王陶”三人都是粟裕手下的猛将,抗日战争期间也多有贡献,但是,在1958年,三人却被人当作“枪”,心怀不轨的人想利用这三位粟裕的亲信,拿他们当枪时,陷害扳倒粟裕。

而在之后的大会上,攥着陷害粟裕文件的他们仨一个装糊涂,一个阴阳怪气,王必成则直接了当称:“有人说粟裕有大阴谋,在我看来,粟裕有大功劳,也有大谋略,我就是想问问这些人,粟裕的‘阴’在哪?”

三人这番行为,让当时处于困境的粟裕感到十分温暖,他日日夜夜期盼着中央能够给个公道,只可惜,令人遗憾的是,不仅粟裕没有等到这一天,就连王必成也没有等到曙光的到来。直到粟裕大将走后十年,才被重新平反。

张文碧和“叶王陶”三人,就截然不同了,虽然在粟裕身边做事,但是,他不过是蓄意陷害粟裕的人安排在粟裕身边的眼线,时刻监视这位老首长而已。

不过,当时许多人都不知道这件事,表面上来看,他与粟裕大将形影不离,也认为其关系十分亲密,其实不然。

张文碧早年是政工战线上的人,相比于粟裕,他更倾倒于刘英,一直跟在刘英身边鞍前马后。刘英有着严重的排外本位主义,当时和叶飞发生了一些矛盾,想将叶飞的闽东独立师赶去西南方向发展,这无异于是“鸠占鹊巢”,因为在闽东独立师眼里,是刘英的部队来投靠他们的。

叶飞和刘英闹得很不愉快,叶飞说什么也不肯离开闽,刘英以省委的命令要求粟裕将其逮捕,可在押送的途中,车队被国民党军队拦截,双方展开了一场打斗,叶飞则趁乱逃跑。回到军部后,刘英大发雷霆,咬定是粟裕包庇下属,要批斗他,将他送去了禁闭室。

然而,刘英心胸狭隘,始终不能让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于是他找来张文碧,安排他到粟裕身边工作,还交代他一旦挑出粟裕的毛病,可以对其展开暗杀。

张文碧来到粟裕身边后,粟裕对他照顾有加,也丝毫没有因为他是刘英派来的,就对他心生怨恨。张文碧在粟裕身边工作多年,慢慢也就放松了监视,他佩服粟裕的为人,没有再加害于他。

三、粟裕大将被平反

然而,毕竟人各有主,张文碧始终不能在粟裕身边踏实工作,直到粟裕去世,他也不能像王必成一样充满悲伤的感情。

原本这次的追悼会,也是张文碧勉强所为。面对王必成在粟裕葬礼上嚎啕大哭,几度昏厥,张文碧看在眼里,也不为所动。

得知一行人还要远送粟裕去山上,见他最后一面,待在一旁的张文碧故意推脱,想要就此离去。没想到,王必成一直盯着他,让他处于如此尴尬的境地,简直无地自容。

最后,在王必成的坚持下,张文碧还是勉强到场,见了粟裕大将最后一面……

直到1994年,《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关于粟裕大将的文章,文中写到1958年粟裕同志在扩大会议上受到的批判是错误的,粟裕一直是我们的好同志。

十年之后,楚青带着这份报纸去了王必成的墓前,将报纸烧给了他,并在墓前说:“必成同志,你也可以安息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