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陈赓发现一个人才,点名要好好培养,日后此人当上军委副主席

历史也疯狂了 2024-08-08 01:14:57

1928年张万年出生于山东省黄县的一个贫苦家庭,从小缺衣少食,生活艰辛的他却胸怀国家,立志报国。少年时,他亲眼目睹了日伪军残害百姓,无恶不作。从此,一粒解救百姓,解救国家的种子种在了他的心中。

1944年,这粒种子发了芽,张万年参加了解放军,成为了一名为国而战的勇士。在数次的抗击日军中,他成长得迅速,是一个能力出众的战士。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万年跟随部队来到了东北。在一次次保卫东北的战役中,他无惧生死,奋勇杀敌,不顾身上的伤痛,奔赴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甚至,在危机时刻,他两次将身受重伤的战友背出随时可能丧命的危险之地。他的优秀品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战士们提到张万年也是一脸敬佩。

经过多次战役后,上级领导对张万年很是器重,还推荐了他作为功臣代表,接受中央领导的检阅。而后,张万年又被举任为第41军123师369团司令部作战股股长、军司令部作战科参谋。

有一次,国民党军队突然攻击并借势占领了南澎岛。张万年被任命为南澎岛指挥部作战训练股股长。军队在他的指挥下成功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为我军国防提供了重要保障,这场战役也受到中央军委的嘉奖。

对于作战这件事,张万年可谓是经验十足,越战越勇。1953年,他所在的部队奉命前往东山岛支援。此次战事凶猛,又地处偏远,前线指挥部与41军的联络出现了问题。张万年当即作出反应,他依靠自己的智慧,巧妙躲过敌人的扫荡,三进三出东山岛。观察并了解到了战斗情况,与前线取得联系,向支援部队传达前线的命令,双方配合默契,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毛主席对东山岛战斗的胜利表示非常高兴,还发电报表扬了参战指挥员。

张万年不仅在战场上有勇有谋,以一当百。在战场外,他也刻苦钻研军事,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还经常与战友们对话沟通,是战士们的智多星。在一次向彭德怀将军汇报时,张万年就充分发挥了他这方面的优势。

1955年,彭老总对41军进行视察,作为开国大将陈赓也随同跟来。时任作战科的参谋张万年被当时的军长王东保叫来,担任彭老总考察时的发言人。彭老总提出的问题,张万年都应答如流。这也让彭老总对面前这个理论基础深厚,汇报才思敏捷的年轻人很是满意。他身边的陈赓将军也是频频点头,非常看重张万年的才能。

视察结束后,陈赓单独找到张万年,在与他交谈的过程中,陈赓觉得没有自己看错人,张万年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一定要好好培养这个年轻人。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张万年正是被陈赓这个伯乐识得,开始了他展示自身本领,发挥优秀军事能力的道路。

短短数月,张万年就被提拔为368团参谋长。而后,在陈赓将军的引荐下,从未真正意义上学过军事方面知识的他,进入了南京军事学院,学习系统的军事理论和战争指挥。他牢牢把握住了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对军事有了更深的领悟和见解,这也为他以后培养军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万年成功的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了实践中。他在训练中自己研究出了基础动作、合成动作、应用“三步走”等训练方法,这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训练的效果。他亲自带领全团训练,这一举动引得其他部队争相模仿,还在全军“大比武”中取得优异成绩。

在任中央军委委员期间,张万年把以前的工作经验细细分析总结,与中央军委商讨军事决策,制定新时期军事战略,对全军进行训练改革。秉承着紧跟时代步伐,持续学习的理念,为中国军事变革的战略部署作出了重要贡献。张万年同志的付出,也为我国军事外交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1995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张万年,非常重视对外的军事交流与合作,注重大国的军事外交。在职期间,他会见了100多个国家的军事领导人。对外宣扬了我国的军事理念,让中国军事力量被更多的国家所了解。

即使在2003年退休后,张万年仍然关注着党和国家的军事发展,还常常收集国内外的军事变革资讯,始终没有放弃过学习。

少时立志救家国于水火中的他,一直在这条路上无私奉献着。有胆有识,英勇无比的张万年同志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学习他身上的家国情怀,对待军事的专研精神,面对突发情况的沉着冷静,和活到老,学到老的优秀品质。他这一生为党为人民的伟大功绩也值得我们歌颂和崇敬。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