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评书在一个阶段成为人民群众非常重要的精神文化生活方式,甚至比如今的短视频还要引人入胜,让听众念兹在兹,废寝忘食。广播评书非常辉煌的年代已经成为历史,相信九零后出生的人对此已经有了非常遥远的陌生感。但是对于一个时代的人们而言,确实是守在收音机旁边,心无旁骛地期待着和欣赏着那些脍炙人口的广播评书。

当年那些收音机里播送评书的艺术家绝对比如今的流量明星还要令人崇敬,袁阔成、单田芳、刘兰芳,他们成了听众心中的神话。即便是到了现在,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们对那些广播评书还是念念不忘、如数家珍。

今天,我们盘点当年收听过的十部广播评书,以此回顾那个很温暖很单纯的年代。
第一部:刘兰芳的岳飞传
将广播评书引入万人空巷的高光时代的,就是刘兰芳播讲的《岳飞传》,这部评书取材自钱彩的英雄传奇小说《说岳全传》,讲述了精忠岳飞光风霁月的事迹,表达了一个民族对于英雄的思慕和呼唤。
据说,这部评书播送期间,社会上的秩序非常好,为此有关机关还向刘兰芳颁发了奖品。这是否是真实存在,人们已经不去纠结,却记住了广播评书带给群众的美好的艺术享受。
刘兰芳的艺术风格极为鲜明,声音辨识度很高,擅长于播讲铁马金戈、长枪袍带的传统评书,尤其是强烈的情感和高亢的声色,都升华了评书艺术。

《岳飞传》大抵是一个时代对于英雄人物的讴歌,是对民族气节和英雄风骨的启蒙,这部评书在特殊的时代完成了自己的文以载道的艺术使命。无论是运筹帷幄、武艺高深的岳飞,还是热血冲动、神勇无敌的小将岳云,亦或是枪挑滑车、以身许国的高宠,都让听众领略到了英雄的温度。
为了顺应国民对于英雄的热爱,对于美好结局的推崇,这部评书添加了岳雷扫北的戏码,虽然不真实,却让听众得到了心理补偿。


袁阔成先生的《三国演义》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送,全国的听众都得到了传统文学作品和传统评书艺术的双重熏陶,尤其是袁先生的评书造诣和成就由此形成了一座丰碑,奠定了一座巅峰。
袁先生的《三国演义》,在讲评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彰显了老先生一代宗师的风范和高深的艺术修养,这在评书界的确是空前而绝后,如今几乎没有评书演员能够在评说的方面达到袁先生在这部评书上的高度。只能望其项背、望洋兴叹。

这部评书《三国演义》,非常忠实于原著,与其他评书大家的评书《三国》截然不同,袁先生在播讲中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对人物的塑造也得到了符合时代价值的提升,比如对曹操的演绎,就来源于原著,却高于原著。
袁先生的口风极为幽默,语言词汇极为丰富,脱离传统评书的窠臼,这一点,其实最应该让同行们借鉴。袁氏三国之后,其实就已经没有再演绎评书《三国演义》的必要了,因为这个高度无论是谁都无力逾越。


袁阔成作为一代评书界的宗师,不仅传统评书让人高山仰止,新评书也令听众得到了崇高的艺术享受。袁先生播讲过很多现代评书,《烈火金刚》是其中较为著名和成熟的一部,也可以称为袁先生新评书的代表作。
这部评书改编自红色经典小说,袁先生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用评书艺术予以了再造,并将之普及到全国听众中间,孤胆英雄史更新、神奇英雄肖飞,都在袁先生绘声绘色形神兼备的演绎中在群众中扎下根脉,成为一段深刻而硬朗的记忆。

《烈火金刚》这部小说之所以能够至今热度不减,袁先生的评书改编在一个时期也居功至伟,尤其是袁先生的中国作派中国气象的评书艺术,为这部评书形成了一个民族极其深远的文化基因。
第四部:单田芳的明英烈
《明英烈》是单田芳先生的家传书,也是评书界最为丰赡和最为传神的传承,当年这部评书曾经形成过评书文本,分为四册发行过。
单田芳先生的评书艺术更为粗犷,对于传统袍带书的演绎更为适合民间的需求。大马金刀,火爆热烈,暴风骤雨,给了听众别开生面的艺术享受。

这部《明英烈》,在一般评书艺人那里,叫做《朱元璋演义》,单先生的书道相对集中,而且更为紧凑,内容却十分丰富和扎实,从武科场开始,经过战滁州、取襄阳,一部高歌猛进而且雄浑壮阔的历史画卷呈现在听众面前。
这部评书的重要人物很多,常遇春和常茂父子,绝对是这部评书中书胆般的存在,其他诸如徐达、于锦标、胡大海等人也是虎虎有生气,至于脱脱太师的塑造,也不同凡响,忠勇和英雄气也得到了淋漓致尽的表现。

单先生所播讲的评书中,最有历史水准的就是这部自创的《百年风云》。虽然这部作品,如今已经渐渐寂寥。

这部评书以七分实三分虚的历史笔法,糅合一段历史的风云气象和诸般细节,成就了一曲近乎纪录片的历史慷慨悲歌。无论是虎门销烟的勇毅,金田起义的悲慨,还是垂帘听政的阴郁、百日维新的犹疑,都得到了教科书般的呈现。可以相信,听过这部评书的听众,对那段历史的熟稔,绝对张口即来。
这部评书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送过,单先生苍凉的声音表现,扎实的历史呈现,曾经深深地影响和感染过大江南北的广大听众。
这部评书是历史评书领域的一座丰碑,也是单先生评书作品群中的一部精品。
第六部:田连元的刘秀传
田连元有过开创电视评书的丰功伟绩,在广播评书领域,他较为著名的大约就是这部《刘秀传》。这部评书截取于传统评书《东汉演义》。不过田连元做了很大的调整和改编,故事更为集中,情节更为紧凑,而且语言风格方面也更为体现其个人的艺术特色,细腻婉转,更有情趣。
相比于《东汉演义》,田连元的这部评书,对于人物也进行了大规模的删减,对于主人公刘秀的表现相对得到了突出展示。

田连元的评书艺术风格趋于现代文学模式,散文化的艺术呈现和表现力很强,听他的书,重要的是听情趣听诙谐。
这部评书后来作为传统十部经典评书之一出版。
第七部:刘林仙的薛刚反唐
说《薛刚反唐》的评书大家很多,但是相对精彩和丰赡的,还是刘林仙。刘林仙的《反唐》包括正续两大部,都是洋洋洒洒的大部头,而其他评书演员对这段故事,表现得不是很丰富,剪书的情况比比皆是。
刘林仙的知名度在如今已经不是很高了,当年却凭借《反唐》正续两部,享誉大江南北。据评书界认为,刘林仙对于薛仁贵、薛丁山、薛刚一门三代的故事,掌握的极为充分和纯熟。这部《反唐》,正集以薛刚闹花灯开始,直至新唐国借兵、聚义九焰山,再到三打九焰山、四猛八大锤,终至灭武兴大唐。

这部书的续集,更为精彩和丰富,域南国进献美女,芦旃卷走中宗,薛刚兴兵讨伐,八宝驼龙刀一刀削三首,薛赞出征,父子相争,直至睿宗当朝。
实事求是说,这部《薛刚反唐》与《说唐》大体上情节相近,人物相近。
第八部:石印红的左传春秋
石印红的《左传春秋》在地方电台上播送过,是石家家传的六部春秋的一部,不过限于当时的情况,这部评书中原有的神魔情节做了全面删减。
这部评书的主人公是伍子胥,从十八国临潼斗宝起书,到楚平王父纳子媳、伍家罹难,再到伍子胥走昭关、鱼肠剑刺王僚,直至孙武子伐楚、伍子胥鞭尸。

这部评书和《封神演义》一脉相承,光怪陆离的情节很多,奇人异士极众,遗憾的是当年石印红播讲过程中删减太多。
第九部:陈青远的大隋唐
陈青远是东北评书名家,擅说《大隋唐》。他的《大隋唐》充分体现了陈派评书的火爆和帅派特色。
后来,陈清远根据自己播讲的《大隋唐》,出版了《秦琼卖马》和《响马传》。


《东汉演义》是连派评书的代表作,内容非常丰富,其中云台二十八将的设定,令人神往。
连丽如播讲这部评书的阶段,广播评书其实已经式微,可以看做是广播评书的不同凡响的尾声。

没有白眉大侠
田连元杨家将、水浒传,陈青远烈火金刚、曹家将,单田芳白眉大侠,童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