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是从八十年代初期开始,许多出版社都发行了一些由电台评书或者是老评书艺人口述,通过整理而出版的评书文本。
在文化生活还不太丰富的年代,那些评书成为老少皆宜的心头读物,今天盘点十几部,你还记得吗?
一,刘兰芳的《岳飞传》这是刘兰芳的版本,相比于钱彩的《说岳全传》,通俗易懂,而且活泼生动,很多孩子学习写作文,从这部评书里偷来了很多词汇和句子。

记得,有学生描写自己的父亲,居然用上了这样的句子:我爸爸细腰乍背,扇子面的身材,面白如玉,一对利剑眉,一双豹子眼。
把好端端的现代人描绘成了评书里的威风八面的将军。
精忠岳飞的故事,大体上人们都是通过这部评书知道的,据说当年刘兰芳领风气之先,在电台演播这部评书的时候,达到了万人空巷的程度,为此公安机关还对刘兰芳提出过表扬,说是在这部评书播出期间,小偷都不上街了。
二,刘兰芳的《杨家将》
这还是刘兰芳的版本,讲述了杨家一门忠烈的故事,从杨七郎打擂开始,直到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结束。
这部评书延续了刘兰芳的风格,刘兰芳在当时可谓是红遍大江南北,具体原因就是她播讲的评书张扬了英雄主义,张扬了民间所推崇的英雄情结。这无疑是带有时代特征的,因为那个时代对英雄的渴望,对家国情怀的热衷,都极其强烈。
《杨家将》这部评书,事实上比《岳飞传》更具传奇性,可以发挥的空间更大,刘兰芳成功地完成了这部评书的播讲和出版工作。
三,郝艳霞的《杨家将全传》这部书从严格意义上说,属于大鼓书,郝艳霞的版本。

郝艳霞是个西河大鼓演员,在八、九十年代与一个叫王润生的作家联袂整理出版了很多鼓书和评书文本。
这部书1981年就以分册的形式出版发行了,共分为四册:杨七郎打擂》、《大战黄土坡》、《巧摆牤牛阵》、《穆桂英下山》。
相对而言,这部书比刘兰芳的评书文本更全面一些,内容更丰富一些。但是,在风头正健的刘兰芳的版本面前,知名度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四,段少舫的《呼延庆出世》
这部书是《呼家将》的一部分,是评书演员段少舫的版本。
由于这部书只是《呼家将》的部分内容,所以篇幅不是很长,大约二十多万字,对于读书快的孩子,基本上一个晚上就能翻一遍。
故事还是很精彩的,主要内容是宋仁宗宠幸奸臣庞文的女儿,庞文设计陷害忠良呼延丕显一家,满门抄斩,只逃出了呼延守用和呼延守信兄弟。呼延守用逃命途中,在大王庄招亲,生下了呼延庆。呼延庆得知一门的冤情,私自进东京汴梁上坟,引出了一段英雄传奇。
五、山东文艺的《呼家将》这部书刘书琴、刘济祥、刘琳三人合著的长篇章回大书,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这也是一部鼓书文本,内容自然比《呼延庆出世》或者《呼延庆打擂》等书完备,讲述了呼家遭遇陷害之后,呼延庆等后辈学艺练功,最终报得血海深仇。
呼家将的故事与杨家将的故事密切相关,说呼家将,一定有杨家将的人马,说杨家将,也一定有呼家将的儿郎,所以还有一部书叫《呼杨合兵》。
六,单田芳的《明英烈》这部评书是单田芳的版本,开始出版的时候,分为《武科场》、《取襄阳》、《战滁州》、《定南京》四集。

情节曲折生动,人物栩栩如生,当年绝对是大人小孩争着翻看的书目。
这部评书从朱元璋与众弟兄结拜,大闹武科场开局,讲述了朱元璋在刘伯温,徐达;常遇春辅佐下一步步壮大起来,直到定鼎南京。
正面人物很精彩,如常遇春,胡大海,各具性格。反面人物也很传神,如脱脱老太师,其形象大体上如同封神演义中的闻仲和隋唐演义中的杨林。
七,段少舫的《朱元璋演义》
这部评书是徐雯珍根据段少舫《明英烈传》评书演出本加工整理,与单田芳的《明英烈》大同小异。
这部评书充分吸收了有关的传统戏曲的精华,后来刘兰芳播讲《洪武大帝》,基本上采用了这个本子。
八,丁建中的《张良扶汉》和《韩信挂帅》这两部评书文本构成了《西汉演义》的全本,是丁建中先生记录整理的丁正洪老先生的评书传本《西汉演义》。
说西汉的评书艺人相对而言,不是很多,因为西汉演义与正史记载几乎无缝衔接,可供发挥的空间很小。
丁正洪老先生的西汉,还是很精彩的。
九,单田芳的《三侠五义》和《七杰小五义》
这是单田芳的本子,当年单老非常勤奋,整理出版了很多评书文本。
十,田连元的《刘秀传》田连元的版本,结构紧凑,故事性很强。

刘兰芳根据自己的老师孙慧文的传本,整理出版。
《赵匡胤演义》讲述了赵匡胤出世后与柴荣、郑恩结拜,帮助郭威创建后周,并且平定了北汉,与杨家将的第一代英雄杨衮铜锤换玉带。

《刘金定大战南唐》讲述了南唐李煜造反,赵匡胤御驾亲征,被困寿州,二路帅柳迎春发兵南唐,高君保在双锁山遇到刘金定,大体情节与评书固有的临阵收妻的设定并无二致。
十二,单田芳的《连环套》单田芳版本,是一部歌颂民间起义的作品,其实本是《三侠剑》的一部分。但是阶级观念全然不同。


这是东北沈阳老评书艺人刘浩鹏的版本。
属于短打评书,非常火爆,非常热闹。
在这部评书文本之后,又出过《洪武剑侠图续》。
十四,郝艳霞的《薛丁山征西》和《秦英征西》
郝艳霞和王润生的版本。
当年评书文本非常多,很难全面整理出来,网友们还知道哪些,不妨留在评论区,以资共同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