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史官
在《大明王朝1566》里,高瀚文这人可不简单。他曾是前榜探花,还是理学的后起之秀,在翰林院当编修,肚子里全是学问,看过的东西过目不忘,情商也不低。
可偏偏这么个聪明人,到了浙江官场,却成了各帮各派的“背锅侠”。
要说他为啥会卷入改稻为桑这个大坑里,还真得怪他自己。
当时浙江改稻为桑陷入僵局,严党和清流明里暗里争斗不休,眼瞅着严党在党争里快落了下风,他们急需要一个人和一个理由来扳回局面。
就在这时,高瀚文出现得刚刚好,他提出的“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的方略,正合严党的心意。
严党一番争斗后,就把没啥名气的高瀚文派去杭州做知府了。
高瀚文既是皇上任命的杭州知府钦差,又是小阁老严世藩的门生,怎么说也是有背景的人,而且他自己也聪明得很。
可自打他一踏入钱塘,就成了各派的“御用背锅侠”。
不管是郑泌昌、何茂才因为抄沈一石的家没筹集到足够军饷,还是织造局的杨金水、锦衣卫的朱七出了事,第一个想到的背锅对象就是高瀚文。
在高瀚文赴任的路上,去江苏借粮的胡宗宪在驿站和他长谈了一番。
胡宗宪也没跟他绕圈子,那时候的高瀚文心里其实挺不爽的,毕竟刚入官场,最烦的就是别人来教导自己。
胡宗宪直接就问了两个要命的问题:“十天以后,赈灾粮要是断了,有人趁机压低地价,官府管不管?要是浙江官府里有人纵容买田的大户趁着灾情压低地价,你又该怎么办?”
高瀚文一下子就愣住了,他这才有些惊醒,原来这世上不是所有的官吏都是真心为民请命的。
他初来乍到,根本不清楚浙江官场的水有多深,这才知道自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他原本就是个纸上谈兵的人,没做过什么实际的事。
胡宗宪这么问,是因为他太了解浙江官场的那些人了,他们都是雁过拔毛的主儿,在改稻为桑这件事上肯定是要捞油水的。
高瀚文憋了半天才挤出一句:“属下会据理力争。”
胡宗宪接着问:“怎么争?”
高瀚文一下子就没话说了,新人的怯态一下子就露出来了。
胡宗宪又说:“到那时候,你既不能去抄大户的家,把他们的粮食拿给灾民,也不能劝说灾民忍痛把田贱卖出去。两边都不能动用武力,要是灾民群起闹事,浙江可就立刻乱套了。你在朝廷提的那个‘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的奏议,可就成了致乱的源头!高府台,这恐怕不是你提这个奏议的初衷吧?”
这时高瀚文才明白,自己这次来,就是给小阁老当背锅侠的。
有了胡宗宪的指点,高瀚文一踏入巡抚衙门,就照着胡宗宪说的开始行动。
他制定了两条规则:受灾的两个县,土地交易价格不得低于三十石一亩;其他没有受灾的县,土地交易价格不得低于五十石一亩。
这两条规则客观上实现了他“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的目标。
可这两条规则,却断了浙江官场那些人的财路,自然也成了他要背锅的根源。
毁堤淹田之后,按说应该是沈一石去买田,而沈一石背后站着的是郑泌昌、何茂才、杨金水等人。
沈一石挣再多的钱,最后都会流进浙江地方官和织造局的口袋里。
沈一石表面上是江南首富,可实际上他就是个“御用白手套”。
郑泌昌、何茂才背后是严党,杨金水背后是宫里,是皇帝。
断人财路就好比杀人父母,高瀚文这么做,可就把自己放在了所有人的对立面。
为了让高瀚文改变主意,沈一石带着四个小太监,用美人计就把他给制服了,还让他签字同意改稻为桑。
郑泌昌、何茂才一开始还不明白小阁老为啥要派高瀚文来浙江,后来才回过神来,原来这就是个背锅的。
抄沈一石的家是为了供应前线军需,可沈家啥都没有,没法支援胡宗宪在前方的战事,这个锅谁来背?
郑泌昌、何茂才立刻就想到了去查抄沈府的高瀚文。
这两个官场老油条,不仅让人背锅,还让高瀚文亲自去给胡宗宪送军饷,可真是把人往死里用。
杨金水和锦衣卫朱七,也被沈一石将了一军,于是也都把抄家不利的责任推给了高瀚文。
胡宗宪之前见过高瀚文,还给他出主意,让他为自己提出的方略做注解,这样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可没想到高瀚文中了浙江官场策划的“仙人跳”,最后还是落得个背锅的下场。
好在胡宗宪最后又给高瀚文指出了一条出路,他才保住了性命。
高瀚文就像刚从高等学府毕业进入职场的小白,只有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没有实际工作经验。
他来到浙江,犯了几个职场大忌,很快就被一群职场老油条当成了背锅侠。
职场小白常犯的第一个忌讳就是自视过高,喜欢评头论足。
要知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可不能把书本上说的直接当成现实。
高瀚文坐在翰林院里高谈阔论,可实际上他对浙江的情况一点都不了解。
改稻为桑相当于产业升级,可国家不投入,就让浙江自己搞,胡宗宪从一开始就不参与,这么大的一个坑,正常人都想躲,可高瀚文这个菜鸟还上赶着往里跳。
第二个忌讳就是容易被道德绑架。
职场新人爱面子,小阁老为了让人甘愿背锅,那可是糖衣炮弹一顿招呼,表现得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用低姿态获取对方的信任,让对方觉得自己是个人才。
小阁老就用了一套文房四宝,投高瀚文所好,就这么个小礼物,就让高瀚文产生了心理愧疚。
小阁老也不知道高瀚文能干成啥样,但有了他,严党就能多一层风险阻隔。
第三个忌讳就是无法抵制诱惑,留下把柄。
钱、女人、面子,甚至是个人爱好等等,高手就是懂得利用人性的弱点,让人留下把柄。
高瀚文就是被老油条沈一石给拿捏住了,一场美人计,一曲《广陵散》,再加上四个小太监耍赖,一场“仙人跳”,就把高瀚文给拿下了。
高瀚文本是有理想、有能力,堪称高等级清官的模板,可他却失败了。
这不是他的错,实在是浙江官场的水太深,体制上的弊病谁也解决不了,在嘉靖统治下的大明,很多问题根本就无解。
所以,高瀚文自然就成了那个倒霉的“背锅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