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卿心君悦
举荐新太子一事,康熙一个人玩了整个大清朝官场。
不仅彻底断了“其心可诛”的老八胤祀的夺嫡之路,还让整个八爷党的势力暴露在阳光下。
面对康熙近乎耍赖的举动,除了佟国维之外,没有一个人敢置喙。老八失魂落魄,老九、老十噤若寒蝉,马齐在康熙的威压下仅仅辩驳了一句,就顺坡下驴的认错认罚。
毕竟,位高权重,还是康熙亲舅舅的佟国维的前车之鉴摆在那儿,这足以震慑在场的所有人。
本以为这场“满朝乱敲东宫鼎”的闹剧,在康熙的威压下会到此结束。
没成想,向来谨言慎行,不怎么冒头的老十四胤禵却突然跳了出来,先是与老十三大打出手,随后又当众顶撞康熙为老八抱不平,直接把康熙气得当场昏倒。
初看这段剧情的时候,我一直想不通老十四为何敢跟康熙对着干。要知道,老十四不是老十,他可是一直有夺嫡之心的,如此莽撞的忤逆康熙,维护老八,难道他就不怕失了圣心,绝了上位的机会吗?
直到重温这部剧,细品了当时的局势以及老十四的处境,我才明白,老十四之所以敢顶撞康熙,是因为好处太多了,而这也是老十四为夺嫡上位走的一步好棋。
大打出手在上书房召开的议举新太子的会议,以佟国维顶戴花翎落地,马齐连降两级,八爷党落败,废太子胤礽解除监禁而告终。
随后,康熙命所有阿哥,包括废太子胤礽都到乾清门集合。
可还没等康熙过去开家庭内部会议,就被告知老十三与老十四在乾清门前大打出手,还引来了一众官员围观。
这一边,康熙一面听着德楞泰汇报缘由,一面往乾清门赶;另一边,老十三与老十四被先行一步的御前侍卫拉开之后,随即进入了骂战阶段,而一旁的老十也主动加入战局。
就在老十咒骂老十三是太子的一条狗时,康熙到达现场了。
不过,康熙并没有马上追责问罪,而是先叫起了与众人一同跪在面前的废太子胤礽:
“胤礽,你起来。”
康熙此举的意思很明确:给废太子撑腰,亮明他的态度。
前脚康熙刚在会议上为废太子开脱,虽未言明要复立废太子,但其态度已经昭然若揭了。后脚就有人明目张胆的针对废太子,在此时的康熙看来,这已经不是对废太子不满了,而是在质疑他的决策,挑战他的权威。
也因此,他必须拿出态度,明确立场,通过维护废太子的行为,来维护他的权威性。
等废太子胤礽小心翼翼的站到康熙身边之后,康熙这才开始发难,且矛头直指八爷党:
“刚才是谁说,二阿哥是开缺太子,没有资格参加举荐呐。谁说的?”
见一片默然,康熙又追了一句:
“怎么?敢说不敢承认?”
在老十承认是他说的之后,康熙出人意料的翻起了旧账:
“你说,那个姓张的江湖妖人,是不是你带到胤祀那儿去的?”
这里涉及一个问题:康熙为何只口不提老十三与老十四打架的事,而是揪着只动嘴,没动手的老十不放?
原因很简单:打蛇打七寸,解决问题要抓根源。
在赶来的路上,康熙已经了解了事情的经过。老十三与老十四打架,根源在于八爷党对议举新太子一事落败不服。
其实这也不怪八爷党不服气。
在议举新太子的事情上,康熙确实不占理,处理佟国维的罪名,也是勉强才成立。
在这种情况下,康熙想要力挺太子,绝了八爷党的念头,同时还得压下非议,就需要明确指出八爷党的错处与罪行。毕竟,截止会议结束,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老八有不轨的行为。
所以康熙才没有追究老十三与老十四打架的事,而是将矛头直指八爷党核心成员老十,准备借张德明一事,给老八以及八爷党扣上顶大帽子:
“什么八王大,还什么王上白,朕还没死呢!满朝的官员,那么多两榜进士,那么多饱学鸿儒,居然都相信那些鬼话,你们的书是怎么读的。”
句句暗指老八图谋不轨,借江湖术士之口,营造天命所归之象,进而骗得百官举荐,谋取太子之位,甚至还有不臣之心。
康熙之前没有追究张德明,是为了迷惑八爷党,让其放松警惕,进而让其实力与势力彻底暴露出来。
如今拿张德明说事,则是为了坐实老八有串通江湖术士,妖言惑众,煽乱朝纲,莠言乱政之举,从而对打压老八一事给出一个相对合理的解释。
见康熙不讲武德的翻旧账,混不吝的老十反驳道:
“皇阿玛,您当时不是也说过,江湖术士的话,有时候也能代表民意吗?”
康熙自然不能承认当时这么说,是为了给老八下套,这太有损他的圣名了。
也因此,康熙没有正面回复老十的反问,避重就轻的扔出一句“朕说过那么多话,你就记住这一句”之后,便要将老八、老九以及老十锁起来,避免老十他们再问出什么他没法回答的问题。
到此,事态的发展依旧在康熙的掌握之中,只要坐实八爷党与江湖术士串通,处理八爷党也就是师出有名了。可随后老十四的横插一脚,让原本可控的局面彻底失控了。
顶撞见康熙一言不合的又要关人,老十四不干了:
“皇阿玛,八哥到底犯了什么罪,连九哥、十哥一起锁拿。”
老十四与老八走得近,康熙自然清楚,可他万万没想到,老十四会如此不合时宜的站出来,也因此,康熙一脸怒气的问道:
“我刚才说的话你没听见?”
而接下来老十四的回话,更让康熙的怒火直达天灵盖:
“听见了,可儿臣以为这是欲加之罪。那个姓张的江湖术士,妖言惑众,八哥当时就把他抓起来了,交给皇阿玛治罪,是皇阿玛自己把他放了。到了今天,又将这件事情作,作为八哥的罪名,怎能叫人心服。说到底,这都是大家推举八哥做新太子,招了皇阿玛的忌,可是着百官举荐太子,这本是皇阿玛您的旨意,八阿哥才识宏博,雅量高致,礼贤下士,才会有这么多人一德一心举荐他。虽说少许人有串联的事,但百官何罪,八哥何罪呀。皇阿玛令人举荐于前,又无端锁拿于后,往后谁还敢奉诏办事。遵旨是死,抗旨也是死,请皇阿玛给儿臣等指一条活路吧。”
若从辩论的角度来看,老十四这段话水平很高。
条理清晰,思路顺畅,有理有据,直指康熙在此事中不能言明见光之处——康熙不愿示人的帝王之术的阴暗面。
因为不足为外人道也,所以康熙无法给予正面的回应,于是再次回避问题,将对话上升到了老十四发声的定性上:
“你这是要和朕打擂台?”
这就是领导的优势。
当局面或是话题不利于自己时,领导可以随时随地的转移话题,重新掌握对话的主动权。
此时,老十四已经没有了退路,如果不扭转康熙对他发声一事的定性——与君父对着干,那就等于坐实了他不忠不孝,那么他今天挺身而出的目的就真的达不成了。
也因此,老十四暂时放弃了之前的追问,先为自己正名:
“儿臣岂敢,家有诤子,不败其家,国有诤臣,不亡其国。”
这段话是由《孝经·谏诤章第十五》演变而来的。
原文为:父有诤子,则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诤于父,臣不可以不诤于君。故当不义则诤之。
大意是,作为儿子或是臣子,要敢于指出父亲或君主的错处,这才是真正的孝和忠。
老十四正是借圣人言为自己正名,他之所以发声,不是为了顶撞康熙,而是谨遵圣人的教导,为君父负责,为国谏言,其性质是正义的。
一下子,老十四就占据了道德制高点。
对于圣人的言论康熙自然无法驳斥,便只能反问:
“不听你的,大清就要亡国了?”
老十四寸步不让:
“难说。”
这下真的把康熙顶住了。
讲道理吧,人家老十四抬出了圣人的言论;讲规矩吧,人家是在谏诤不是忤逆。直接处置了老十四,又有恼羞成怒,独断专行之嫌。
就在康熙被顶得哑口无言之际,终于有人出来打圆场了,先是老八然后是废太子胤礽。可老十四并没有借坡下驴,反而一把推开了胤礽,说道:
“谁要你假惺惺的地在这儿蛊惑人心。我今天就是要讨皇阿玛一句公道,八哥他们究竟有没有罪。没罪,皇阿玛当众就说没罪。有罪也得指明了。”
见老十四如此冥顽不灵,下不来台的康熙彻底怒了,转身抽出一旁张五哥的刀,向老十四砍去,场面一瞬间混乱起来。
老十三抱着老十四滚到一旁,老四玩起了空手接白刃,老八则死死抱着康熙的大腿……
好在张廷玉及时出手,示意图里琛将老十四拉走,而康熙也顺势昏了过去,一场闹剧到此收场。
一步好棋事实上,老十四敢如此顶撞康熙,可不是怒发冲冠为八哥,更不是头脑一热的冲动之举,这其实是老十四一举多得的一步好棋。
好处一:树立重情重义的人设。
老十四表面上是在维护老八,为了老八不惜顶撞康熙。可实际上,老十四这一出是借鉴了在热河狩猎期间,老十三力保太子的成功案例。
要知道,当时老十三虽然被圈禁了一段时间,却得到了康熙点名表扬:
“他敢于在胤礽将获重谴的时候,不避嫌疑,陪着他,护着他,他尽到了一个做弟弟的情义,也尽到了一个做臣子的中荩。”
老十四清楚,康熙最不能容忍的底线,不是别人仗义执言,而是兄弟相争,手足相残。此时他站出来为老八说话,并不会真的惹怒康熙,毕竟他也是在尽做弟弟的情义。
同时注意一个细节:老十四为何与老十三比武?
看不惯是一方面,而最重要的是,他在向康熙,向所有人证明他的实力。
在康熙的一众皇子中,老十四之前的存在感比较低,如今八爷党落败,他需要一个机会入康熙的眼,让康熙看到他的优点与能力。
而经此一事,老十四自然会给康熙留下重情重义、敢于直言、武力值不低的印象。
好处二:向老八示好,表忠心。
康熙一出手就要锁拿了老八、老九、老十,如果老十四一言不发,什么都不做,以后还怎么跟着老八他们混呢。
同时,议举新太子一事,虽然老八彻底出局了,但八爷党的势力却都在。
此时老十四自然不能自绝于八爷党,不仅不能划清界限,还要表现得比往常更加拥护老八。
只有这样,老十四才有机会,在接下来的夺嫡之争中,得到老八的全力支持,让老八的人脉与关系网成为他上位的助力。
好处三:笼络人心。
满朝文武正为推举老八而惶恐不安,或是心存非议却不敢言。
在这种情况下,老十四当众质问康熙,说出了别人不敢说,不敢问的话,自然会赢得百官的一波好感,达到笼络人心,积累声望的目的。
好处四:给康熙一个重用他的理由。
推举新太子一事,让康熙意识到了八爷党的势力过于庞大,大到差点左右了朝局。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出于忌惮,还是出于制衡,康熙势必会有所措施。
想要毁灭一个团队,除了拿核心人物开刀外,内部分化是最好的办法。
而此时老十四冒头,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成为康熙内部分化八爷党的人选,进而得到康熙的启用与重用。
那么老十四就不怕真的惹恼了康熙吗?
不是不怕!是康熙不会!
还是那句话,康熙的底线与红线是什么,在热河废太子之时,康熙已经强调了。老十四的发言虽然有顶撞之嫌,却没踩一条红线,分寸火候掌握的很好。
况且这一局本就是康熙耍赖,不占理,康熙心里明镜一样。所以即便老十四站出来质疑,结果也坏不到哪去,顶多被训斥几句,或是像老十三一样,关个几天再放出来。
显然,老十四成功了,不仅没被康熙处罚,反而得到了康熙的重用,接管了兵部的差事,成了八爷党中唯一有差事的阿哥。
当然,严格意义上讲,老十四不算是八爷党,他与八爷党走近,和老四躲在太子党的名头下的目的如出一辙,都是在韬光养晦,躲避伤害与攻击,进而坐收渔利。
卿心君悦,读别人的故事,过自己的日子。用文字温暖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