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交关系中“两面三刀”的印度

思考卢师傅 2024-07-18 02:16:25

本月4日,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出席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领导人峰会,见证了自己的国家成为了上合第10个正式成员国。

相对于卢卡申科和其他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的积极态度,印度政府的态度是非常敷衍,总理莫迪再次缺席,由外交部长苏杰生出席,这已经不是印度第一次在上合的高级会议不派相应等级的代表出席。

(苏杰生)

这就会让世人很困惑:印度高层为什么对待上合组织是如此儿戏的态度?

其实在2017年印度不仅成为了上海合作组织的正式成员国,同年还与美日澳重启了四方安全对话机制。这不得不佩服印度油滑得跟泥鳅一样的身段,毕竟这两大阵营中的大佬都有些不对付。在同一时间可以无缝衔接地脚踩两只船,印度人的厚脸皮完爆那些情场渣男。

正所谓自己不尴尬,尴尬的一定是别人。

实际上这是印度在外交工作中的一贯操作,跟印度商人的作风如出一辙。做外贸的商人谈起印度人无不血压飙升,怒斥其言而无信、便宜占尽的作派,给出血淋淋的教训是:和三哥做生意一定要全款!

我们在与另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心理打交道时,切忌想当然地认为自己会遵守的基本准则,对方也一定会有。一个国家的气质会打上首任创始人的气质,而这个创始人的气质成长于这个民族的底色,让我们先看看主要大国对于印度领导人的评价。

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就认为印度的首任开国总理尼赫鲁是个“极其矛盾的人”。

这句话的背景是“冷战”刚开启时的美苏争霸,而印度的外交风格必须放在美、苏及其北方邻国三方中进行分析。

印度在独立之后发起了国际不结盟运动,将不结盟战略推向国际,立了一个第三世界和平反战代言人的人设。但观察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的本性,不要看其说了什么,而是看其做了什么。

不结盟运动的本质是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然而印度自建国后便要继承英国在南亚的殖民遗产,与巴基斯坦爆发了三次大战,边界摩擦冲突不断;与北方邻居爆发一次边界战争,至今没有解决边界纠纷。

对于周边的南亚小国,印度是赤裸裸的极强控制欲。印度在建国之初便与锡金签署条约,将锡金确定为印度的“受保护地”。1975年,锡金被印度所吞并。1949年8月,不丹也成为印度的“受保护国”,印度的官员和军事顾问长驻不丹。面对这种霸道的做法,南亚各国非常担心自己会是下一个锡金。

而不结盟运动最基本的要求是不与任何一方结成同盟。但印度在冷战时期便以结盟的姿态和美苏两大国打交道,很神奇地从这两个势不两立的大佬之间拿了不少实性质的好处。

(尼赫鲁)

在印度刚建国的时候,尼赫鲁确实立下了印度既不依附美国也不投靠苏联的立场,在外交上努力在这两大国之间保持中立。虽然美苏均对印度的中立非常不满,但为了避免印度倒向对方,都不断加筹码极力拉拢印度。

从印度建国到1959年的这十余年里,美国对印度援助高达17亿美元,1965~1971年更是上涨到42亿美元。虽然毛子的援印资金较少,但在1955年的《苏印技术交换合作协议》中苏联承诺向印度派遣大量工业与工程专家,并提供大量生产设备与原材料。

印度的不结盟立场发生根本动摇的标志性事件是其与北方邻居的边界战争。尼赫鲁在1962年11月连续向肯尼迪总统发出两封求助信,第二封直接请肯尼迪派美国空军参战。美国立即派出波音707和C139运输机为印军前线运输武器弹药,还计划对中国发起禁运和制裁。

为了加强沟通,印军还向美方实时汇报战况、战术及其他援助需求信息。为支持印度的国防建设,美国同时承诺在1962~1965年向印度提供3.1亿美元援助和贷款,在1964年提供为期五年的5亿美元援助和借款。

因为考虑到中国在古巴导弹危机中的态度,苏联敦促中印保持克制,但在1964年与印度签署军事援助协定,承诺为印度修建三个米格飞机制造厂并提供44架米格21战斗机。作为为对毛子大礼的回报,在1968年苏联出兵干涉捷克斯洛伐克时,印度身为国际不结盟运动领袖一直保持沉默。

1971年11月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前,出于南亚均势的考略,美国极力劝阻印度不要冲动,在开战后又暗中支援巴基斯坦,并派出航母编队进入孟加拉湾,对印度实施核威慑。

苏联则早在该年的8月与印度签订了《印苏和平友好与合作条约》,两国事实上结盟。在战争中,毛子为印度提供了从军事援助到国际站队的大量支持,还派出两艘巡洋舰和驱逐舰以及载有核弹头的潜艇,与美军航母编队形成对峙,印度自此完全偏离不结盟路线。

对于这个条约。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和国务卿基辛格的私人谈话中恼羞成怒地辱骂英·甘地和印度人。

1979年苏军入侵阿富汗,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谴责苏联的议案,印度投下反对票,给出的解释是“苏联是应阿富汗阿明政府之邀。”

还是那句话,只要自己不尴尬,尴尬的一定是别人。

冷战结束后,苏联解体,美国成为了这个星球上的头号强国。印度人再次姿态非常丝滑地转身与美国人打地火热。海湾战争爆发后,印度允许参战的美国空军在印度的空军基地进行起降和加油。1998年印度核试验后,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问美国,宣告印度和美国为“天然盟友”。

至于不结盟的承诺呢?在三哥这儿,承诺能当饭吃吗?

很多人看着印度有着很深的英语背景就以为美印这两国是好得亲密无间的那种关系,其实三哥对待美国这件事上还是延续着自己又当又立的作派。因为美国的友谊历来附加诸多苛刻的条件,与美国结盟的国家,其战略自主或多或少会遭到削弱。所以印度很多时候只是想和美国搞一夜情,却想着美国给自己正牌夫妻才会有的好处,同时又不能影响自已继续和俄罗斯调情。

这种本质上是“不忠”的行事风格使美印双方很难达成深度的信任。美国前情报官员就发现,印度军队中各级军官均对美国抱有“高度不信任和几乎不加掩饰的敌意”。

同时,美国战略界其实也一直存在关于印度是美国盟友还是挑战者的辩论。兰德公司研究员在对比中国和印度的外交政策、联合国投票记录和贸易投资政策后认为,一旦印度崛起,其对美国利益的挑战不会小于中国,美国要有所提防。

那么,印度这种在外交事务中言行不一,不讲信誉的风格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这得从印度的传统文化说起。

印度古代政治思想中一直存在着“印度中心观”和“婆罗门世界观”,即使在建国后,印度也倾向于将种姓制套用于国际关系中,并预设“印度应居于世界等级结构的最高层”。在作风强硬的莫迪上台后,更是公开宣称要将印度建设成“世界级大师”、“世界领导”。印度上至精英阶层,下至平民百姓,都坚信21世纪将会是“印度的世纪”。

与这种大国雄心不匹配的是印度自身的实力,特别是在于北方邻国博弈这件事上,无法一对一单挑,特别是在国防军事装备上,不得不引入美俄这两大强国进行力量制衡,这就经常会出现这种急需外力救助又想保持战略自尊的拧巴状态。

而站在美俄角度,他们之所以容忍印度这种两面三刀的作风是因为多年来投入巨大换取三哥的中立态度。一旦自己不满,减少或停止给印度好处,以三哥的脑回路大概率会把自己过去给的那些好处一笔勾销,转而倒向另一方。这也是为什么印度会如此有恃无恐的原因。

0 阅读:0

思考卢师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