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女儿端静公主被驸马一脚踢死,康熙得知后,是如何秋后算账的

豆丁解说呀 2025-03-13 16:17:59

康熙四十九年,那会是1710年的阳春三月,京城里头可炸了锅啦!大伙儿私下里头传得沸沸扬扬的,说啥呢?说康熙爷的宝贝闺女,和硕端静公主,嘿,就那么不明不白地没了。你猜怎么着?据说是让那驸马爷,一脚给踹上了西天!这事儿,可真够离奇的!

嘿,您听说了吗?这事儿可真够玄乎的!又冒出个新说法,说和硕端静公主那事儿,没表面上那么简单,背后啊,藏着个大大的秘密,说不定还是档子“风流韵事”呢!

嘿,你说这驸马爷,咋就胆儿肥到对公主动手动脚了呢?这背后,是不是藏着啥见不得光的猫腻?咱们那位厉害的康熙大爷,皇上中的战斗机,他会咋收拾这摊子事儿?还有啊,这驸马最后,到底是会落得个啥下场?咱们一块儿瞧瞧。

说起来公主啊,大伙儿心里头都觉得,嘿,那可是掉进蜜罐儿里的幸福娃。简直就是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主儿。你想啊,公主是金枝玉叶,皇帝老儿的闺女,皇帝嘛,一国之主,要谁生就生,要谁死就死,大权在握,谁敢跟皇帝较劲儿?同理嘛,当皇帝的闺女也是,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去招惹她?

要说没人敢去惹他,这话不假,平民老百姓自然是躲得远远的。可要是说到公主的夫君嘛,嘿,有时候他对公主还真不那么怯场!

您瞧,这皇帝啊,都是玩政治的老狐狸。为了拢住那些大臣的心,他们常常拿自个儿闺女当棋子使,不让闺女自个儿挑对象。嘿,这婚姻大事,全由皇帝老子一手包办!闺女呢,得嫁给那些给国家卖过命的大臣,或者是大臣的公子哥儿。说白了,这就是一场场政治味儿十足的亲家宴。

嘿,您瞧,能娶上公主的那帮子人,全都是朝廷里的大腕儿,要么就是大腕儿的公子哥儿。这些人啊,仗着跟公主有那么一腿,尾巴都能翘到天上去,连皇上都得给他们几分薄面。这样一来,公主的日子过得咋样,可就真没准儿了。

说起来,历史上公主受委屈的事儿,那可真不少见。您瞧,别看公主们金枝玉叶的,有时候也得吃瘪。这事儿啊,隔三差五就能翻出一例两例来。公主嘛,听起来风光无限,可实际上,受气的例子多了去了。历史里头,这类故事啊,一抓一大把,就像是那集市上的大白菜,挺常见。所以说,公主受气这事儿,在历史上,那可是屡见不鲜,隔几天就得冒出来一回,让人听了都替她们捏把汗。

嘿,爱瞧戏的朋友们,想必你们都瞄过那出豫剧大戏《打金枝》吧?这戏码讲的是唐太宗老爷子,心疼自个儿的心头肉升平公主,一挥手,就把她嫁给了汾阳王郭子仪家的六小子郭暧,成了人家的媳妇。

嘿,您可得听好了,这儿有个挺逗的事儿。李世民跟郭子仪啊,他俩可不是一个锅里吃饭的主儿。为啥这么说呢?郭子仪这家伙,697年才呱呱坠地,而咱们的李世民大哥,早在649年就蹬腿儿走人了。所以说,这俩人要是想一块儿喝顿酒,那除非是穿越到梦里头去!

嘿,您知道吗?郭子仪这家伙,硬生生地活过了八十多个春秋,那可是历经三朝的老狐狸,国家的顶梁柱啊!安史之乱那会儿,还得靠这位老将出马,才给摆平了。说起来,郭子仪的第六个儿子郭暧,还真就把皇帝家的闺女升平公主给娶进门了。不过啊,这公主可不是唐玄宗的掌上明珠,而是唐代宗的心头肉。

《打金枝》这出戏啊,讲的是汾阳王郭子仪六十岁大寿那天,儿女们都成双成对地去给他老人家祝寿,偏偏那位升平公主,愣是不想动弹。为啥呢?还不是因为她老爸是皇上嘛,觉得自个儿身份高贵,不屑去凑这个热闹。你看,郭子仪家里那是热闹非凡,孩子们都带着笑脸,提着礼物,一对对地去给老爹拜寿。可升平公主呢,却躲在宫里,心里头嘀咕:“我这身份,去给一个臣子祝寿,岂不是掉了价?”她老爸是皇上,平日里养尊处优惯了,哪里懂得这民间的礼数。所以说啊,这升平公主也是有点任性,不知道这寿宴上,一家子团团圆圆,多乐呵啊。她这一不去,可给郭家添了不少堵,也让这出戏多了几分波折和趣味。

郭暧一瞅,嘿,大伙儿都是两口子手拉手去给老爹祝寿呢,就自己形单影只的,心里头那个不是滋味儿,跟吃了苍蝇似的。一回宫,他就跟公主杠上了,俩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吵得不可开交。

公主撇撇嘴,说道:“你瞧瞧,我爸那可是皇上,整个天下都是我们老李家的。你老爹呢,嘿,不过是我爸手下的小跟班。你说说,你拿我能有啥辙?”

驸马爷乐呵呵地道:“瞧瞧,你李家的这片天儿,当初可是我老爹帮着撑起来的。今儿个我若动动手,教训教训你,你还敢不敢这么横?”

郭暧这家伙,行事倒是利索,言出必行,真就把公主给好好“招待”了一番。公主从小到大,哪吃过这种亏啊,二话不说,抹着眼泪就回了宫,跟皇上哭得稀里哗啦的,非要皇上给郭暧点颜色瞧瞧,好出口恶气。

郭子仪一听儿子惹了事,二话不说,直接把郭暧给捆了,拎到皇帝跟前请罪去。你猜怎么着?唐王非但没跟郭暧这小子上火,反而还给他升了官儿,这事儿可真够逗的!

说起来,戏剧这玩意儿,本意是想聊聊唐朝那皇上,嘿,人家可是明白人,大局为重。谁家没有点烦心事儿呢?皇上也不例外,也得头疼脑热。但这事儿吧,倒给咱提了个醒——能娶上皇帝闺女的,那都不是吃素的。你瞧,公主出嫁前,那是金枝玉叶,风光无限,可到了夫家,嘿,就不见得能随心所欲了,说不定还得受点小憋屈呢!

您知道吗,宋朝那位排行老五的皇上,宋英宗,他的闺女宝安公主,嘿,那可是被自个儿的驸马爷给活活气没了的。您说这事儿逗不逗,公主金枝玉叶的,咋就摊上这么个主儿呢?驸马爷一生气,公主那儿就得跟着遭殃,天长日久,公主这心里头啊,就跟堵了块大石头似的,最后直接给气过去了。这驸马爷,可真是个“能人”!

宝安公主啊,那可是英宗和高皇后手心里的宝贝疙瘩,老二闺女,机灵得很,肚子里墨水也多,爹疼妈爱的。结果英宗一去,她亲哥赵顼,咱们说的宋神宗,就坐上了那把龙椅。

宋神宗一坐上龙椅,宝安公主立马升级成了蜀国长公主。那会儿,宝安公主都二十大几了,到了该出嫁的岁数。她哥赵顼,也就是宋神宗,心里头那个急啊,非得亲自给妹子挑个如意郎君不可。挑来挑去,眼睛都快挑花了,最后相中了贵族出身的左卫将军王诜,让他做了驸马爷。

宝安公主那可是出了名儿的贤惠,一点儿也不傲娇任性,更不是那种糊涂蛋。嫁过去后,每天一大早,她就颠颠儿地去给婆婆卢氏问好,比公鸡打鸣还准时呢。

婆婆身子骨弱,公主便挑起了照料婆婆吃喝拉撒的担子。就连卢氏偶有不适,宝安公主也是亲自上阵,又是抓药又是试药,最后还得小心翼翼地捧到婆婆跟前,跟伺候小孩似的。

哎,你说这事儿,公主明珠那是投错了窝,摊上个不靠谱的夫君王诜,这家伙整天跟小妾腻歪得不行,愣是把公主晾在了一边。宝安公主心里那个憋屈啊,久而久之,竟给气出了大病,病得那叫一个厉害,眼看人都不行了。

嘿,您瞧瞧,王诜这家伙,简直是越来越不像话了!他居然胆大包天,当着宝安公主的面儿,就跟那小妾胡来一气。那小妾呢,仗着王诜宠她,尾巴都翘到天上去了,对宝安公主说话那叫一个不客气,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哎,您知道吗?那位公主啊,最后就在满心的忧愁和哀愁里,花儿似的凋零了,这事儿可把神宗皇帝心疼得哟,跟丢了魂儿似的。

宝安公主一走,宋神宗那叫一个气不打一处来,再也憋不住了,对着那害了公主的驸马爷王诜就是一顿收拾。直接把他官帽给摘了,职位也给撤了,一脚踹到了均州那旮旯。王诜这家伙,算是栽了大跟头了!

说起来也怪,宋仁宗家的闺女福康公主,那婚姻也是一塌糊涂。不过呢,她这情况是反着来的,人家公主是压根儿瞧不上那驸马爷,自个儿心里头另有别人。

仁宗啊,就是那个狸猫换太子的戏文里头的主角皇帝。他老娘李宸妃,原本是个不起眼的宫女。虽说狸猫换太子这事儿是老百姓口耳相传的段子,但他娘生下他后就得走人,母子俩没法认亲,这可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仁宗呢,为了报答娘的恩情,脑筋一转,嘿,就把自个儿的宝贝闺女福康公主许配给了他那长得实在不敢恭维的表弟李纬。这事儿,你说逗不逗?

说起来也是稀奇,福康公主她啊,居然嫁给了自个儿的叔叔辈儿,这辈分乱的,她心里头那是一百个不乐意。对这夫君李纬,她是横竖看不上眼,倒是对身边的太监梁怀吉,掏心掏肺的,啥知心话都往外倒。这事儿啊,偏让她那婆婆给撞见了,非得说儿媳不守妇道,这下可好,满城的人都在议论纷纷,闹得是沸沸扬扬。

福康公主那心,算是让事儿给伤得透透的了,她一咬牙一跺脚,直接回了娘家。可您猜怎么着?宋仁宗这位老爹,愣是因为外面的风言风语,没法儿给自个儿闺女撑腰。这一拖就是俩年头,福康公主才算是摆脱了那段姻缘。离了婚的她,整天闷闷不乐,就跟丢了魂儿似的。结果呢,没过几年逍遥日子,八年后就一命呜呼了,唉,才三十三岁,多可惜啊!

您瞧,当了皇帝家的闺女,那可不一定就是掉进蜜罐里了。有时候啊,这命运比黄连还苦,倒霉事儿是一波接一波,幸福?嘿,那可没准儿!

【那么,作为康熙之女的端静公主是怎么死的,背后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情?】

您瞧瞧,清朝那可是满族当家做主的时代,可您知道吗?那些皇上们,学东西快着呢!说到把闺女当成政治上的小妙招,嘿,他们可真不含糊,比起汉族的皇上们,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皇太极,这清朝的头一任皇上,那可是对结亲这事儿上心得很。还没等他带着清军打进关里头呢,这联姻的大戏就已经开场咯。你猜怎么着?他挑的结亲对象,可不是文文弱弱的汉族小伙儿或姑娘,而是比满族还要猛上几分的蒙古部落那些个豪杰。

蒙古人嘛,那可是天生的游牧高手,骑上马背就像鱼儿入了水,蒙古骑兵一个个勇猛得很,打起仗来跟猛虎下山似的,战斗力杠杠的。满族人呢,他们是靠打猎为生的,虽然也挺能耐,但跟蒙古人比起来,多少还是差点火候。要是想通过武力去征服蒙古人,嘿,那可得掂量掂量,搞不好就是杀敌一千,自个儿也得赔上八百,这买卖,太不划算了,简直就是吃力不讨好嘛!

皇太极一看,硬碰硬不是法子,脑筋一转,嘿,咱换个温柔的招儿——用美人计呗。这样一来,既不用打得头破血流,还能让咱的队伍人丁兴旺,这不是美事儿一桩嘛?干嘛不干呢?

所以啊,皇太极为了跟北方的蒙古势力套近乎,让满族在北方站稳脚跟,他常爱干的事儿就是把自家的公主们许配给蒙古的那些王公大人们。这样一来二去的,不就亲上加亲,稳固了地位嘛。他隔三差五地就张罗着这些公主们的婚事,跟嫁闺女似的,不过这可是政治联姻,讲究着呢!

哎,您瞧瞧,皇太极这家伙,闺女数量不咋地,偏偏想拉拢的能人还不少,这可咋整呢?他想啊想,琢磨着有没有什么妙招。哎,你说,这手头资源有限,目标却一大堆,是不是得动动脑筋,想点辙?

皇太极这家伙,脑回路就是不一样,他想了个绝妙的点子,拿山寨货当正品使。就是说,挑些跟自家血缘关系八竿子打不着的公主,愣说是金枝玉叶,往蒙古部落首领那儿一送,就成了亲家。就拿皇太极自己来说吧,他愣是把自个儿七哥阿布泰的闺女,也就是他的侄女,打包送给了蒙古人。这招儿,可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却又不得不佩服他的脑瓜子灵活。

嘿,您知道吗?后来啊,那些蒙古部落的头儿们可学聪明喽,不再稀罕那“冒牌公主”了,非得要正宗的不可。打从顺治爷那会儿起,一直到乾隆老爷子中晚年,前前后后,有13位真金白银的皇家格格,都远嫁到了蒙古地界儿。

说起来这些公主们,一个个的命啊,都不咋顺溜。就拿康熙爷家的端静公主来说吧,她那命运也是够喝一壶的,惨得很。

端静公主,那可是康熙爷的第五个闺女,她妈兆佳氏,是个挺有身份的贵人。兆佳氏这人儿,性子温柔得跟水似的,模样儿也俊,康熙爷对她那叫一个宠爱。有这么个妈,端静公主自然也跟着沾光,康熙爷对她也是疼爱有加,真是应了那句老话,爱屋及乌嘛!

端静啊,那真是遗传了她老妈的好基因,模样儿长得那叫一个水灵灵的,看着就让人心里头舒坦。而且,这丫头脑子灵光,机灵劲儿十足,乖巧得让人直想夸上两句。

端静这家伙,因为念了不少好书,肚子里墨水足,行为举止也透着那么股子文雅劲儿。要说她的本事,骑马那是一绝,嗖嗖地跟风似的,康熙爷见了都喜欢得不得了,简直把她当成了心肝宝贝,疼得跟啥似的。

康熙爷有次玩笑道:“嘿,要是你是个带把的小子,阿玛我铁定得把你立为太子,没跑儿!”

您瞧,端静公主那可是康熙爷心头的宝贝疙瘩,可话说回来,闺女大了总得嫁人,端静公主到了该出阁的岁数,也得离爹离娘,去别人家当媳妇了。虽说皇上的闺女嫁人那不是事儿,可公主自个儿心里头那点小九九,想挑个顺眼的,那可由不得她,命啊,早让老天爷给定下了。

康熙三十一年那年的深秋十月,十九岁的端静公主啊,她风风光光地嫁给了喀喇沁部的蒙古杜棱郡王家的二小子噶尔臧。您瞧,这公主下嫁,可不就是皇家的一件大喜事儿嘛!十九岁的娇滴滴公主,就这么成了噶尔臧的新娘,说起来也是挺有意思的。

康熙老爷子打定主意,把端静公主许配给喀喇沁部,这可不是脑袋一热的事儿,那是左思右想,琢磨透了的结果。喀喇沁这一家子,来头不小,是成吉思汗那不同娘的弟弟别里古台的后人,个顶个的都是打仗的好手,勇猛得跟下山猛虎似的,无人能敌。想当年,清太宗天聪那会儿,喀喇沁的头儿就投了大清的怀抱,死心塌地跟着皇太极混,为清军打进关里,干掉李自成,摆平明军,那可是立了大功的。

说起平定那三藩之乱,还有跟准噶尔部干的那一仗,喀喇沁部这帮小子们可真不含糊,一个个勇猛得很,功劳大着呢!他们上阵杀敌,那股子狠劲儿,简直了,让人不得不竖大拇哥。

所以,康熙脑筋一转,就把他心头肉、疼得跟啥似的端静公主给嫁过去了,就盼着这样能稳住清朝的大局。

要说康熙老爷子最心疼哪位闺女,那端静公主肯定是头一号,大清朝的金枝玉叶嘛,她大婚那会儿,场面得多壮观,您自个儿琢磨去吧。康熙老爷子为了这闺女,那真是下了血本,虽然不是把家底儿都掏空了,但也差不离了。金银财宝、绫罗绸缎自不必说,他还大手一挥,在草原上给宝贝闺女盖了座威风凛凛的驸马府,那叫一个气派!

嘿,您瞧瞧亲家公那大方劲儿,婆家人也是不含糊,一股脑儿地砸钱砸人,愣是建起了一座气派得不得了的公主府,那叫一个豪华!

端静要出嫁那会儿,康熙老爷子大手一挥,给她陪送了好些个帅气侍卫和机灵仆人。可话说回来,就算身边围着这么多人,要离开爹娘的怀抱,跟小伙伴们说拜拜,从那热闹都市跑到这荒凉草原,人生地不熟的,心里头啊,还真是有点儿不是滋味,挺不是个滋味儿的。

端静公主嫁出去以后,康熙心里头那个惦记啊,跟丢了魂儿似的。他就算忙得脚丫子不沾地,也得挤出点儿空儿,颠儿颠儿地跑去看望闺女几趟。说到给的赏赐,那是一年不落,跟过年放鞭炮似的,准时准点儿。

总而言之,康熙老爷子心里头那可是时刻惦记着他闺女,跟那句老话“闺女出嫁,如水泼地”压根不沾边儿。人家可不是那种嫁了闺女就不闻不问的主儿。

哎,你说端静吧,过得那叫一个不舒心。为啥呢?她那老公噶尔臧,简直就是个野马脱缰的主儿,整天就爱往外边跑,打猎啊,游玩啊,一出去就是好几天,十天半个月不带回头的。这样一来,端静可就惨喽,天天守着个大空房子,眼珠子都快望绿了,就等着他回来呢。

您知道吗,有的人啊,一旦孤零零的,连个老鼠都能瞅着亲。就像那宋朝的福康公主,连身边的太监都能整出感情来。您说这事儿荒不荒唐?嘿,我瞅着,这更多是没法子的事儿,透着那么一股子辛酸。

端静公主来草原那会儿,皇上心疼她,特地给她配了一帮子帅气的小伙子当侍卫。这样一来,公主可就舒坦多了,压根儿用不着去跟那些太监打交道。

在那帮替身侍卫里头,有个名叫额尔敦的家伙,这家伙,嘿,那身材,跟座山似的,英俊得能闪瞎人眼。不单如此,他还特别会琢磨人心,心细得跟绣花针似的。最关键的是,人家还是个地道的旗人,俩人在一块儿,生活习惯一个样,说话也能对上茬儿,那叫一个合拍。

于是乎,端静一无聊,听不懂蒙古语就找上了额尔敦,俩人开始瞎扯起来。老话儿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一来二去的,端静跟这侍卫,孤男寡女的,聊着聊着,事儿就这么聊出来了。

说起来也真是,府里头那些蒙古哥们儿,老瞅见那俩人腻歪在一块儿嘀咕,嘀嘀咕咕说的啥,他们是一句没听懂。这不,心里头就开始琢磨了:一个大老爷们儿,一个小媳妇儿,整天这么黏糊,指定没啥好事儿!准是干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呢。

猜来猜去,终归是白搭,手头一点硬货没有。说白了,不过是些闲言碎语、道听途说,还有那满天飞的八卦。

端静啊,那可是正经八百受过皇家调教的女子,您瞅瞅她那名字——端庄文静,听着就透着那么股子高雅劲儿。按说这样的人儿,哪儿能干出那些上不了台面的事儿呢?可话说回来,这世道啊,谣言传着传着,仨瓜俩枣的一嘀咕,嘿,假的也成真的了。这不,三人成虎嘛,说的就是这个理儿。

说起来,人们骨子里就爱添油加醋,那些个闲话儿,一经大家七嘴八舌地一捯饬,嘿,那叫一个活灵活现,听着跟真事儿似的。旁人听了也就罢了,耳朵一过,风一吹,完事儿。可要是噶尔臧那小子听了,哎哟喂,那可就是捅了马蜂窝喽!

噶尔臧一听那些风言风语,气儿就不打一处来。可转念一想,自家那位是公主啊,没抓着狐狸尾巴,人家哪会轻易认账?为了能把证据攥手里,噶尔臧灵机一动,跟家里人说要出个远门办大事。结果呢,他压根儿没走远,就在附近猫着呢,跟个守株待兔的似的。

那晚,噶尔臧冷不丁地晃悠回了家,往媳妇跟前一杵,嘿,还真就叫他给撞上了那么一出子难堪的事儿。

端静闲得发慌,又跟那位侍卫扯上了闲篇儿。嘿,您瞧,桌子上还摆满了山珍海味,俩人一边吃着喝着,一边聊得那叫一个欢实。

瞧这架势,噶尔臧火冒三丈,二话不说,噌地一下抽出刀子就奔侍卫去了。端静一看这情景,条件反射似的往前一扑,想拦住他。侍卫呢,眼疾手快,趁这空儿,嗖的一下子就溜了。

这一回,噶尔臧可真是急眼了,他扯着嗓子就嚷开了:“好你个不要脸的,竟敢藏着那野汉子?”话音未落,他抬腿就是一脚,嘿,那脚法还真准,不偏不倚,直愣愣地就踹上了公主的肚子。

噶尔臧这家伙,地道的蒙古武士一枚,打小就在马背上颠簸,练得一身好武艺,尤其是那双腿,硬得跟铜铁似的。公主呢,虽说也能骑骑马,但终究没沾过武行的边儿,冷不丁这么一下,整个人就跟断了线的风筝似的,啪叽一下就摔地上了。嘴里头还吐出一口鲜红鲜红的血,跟那晚霞似的。她胡乱扑腾了几下,头一歪,眼一闭,彻底跟这世界拜拜了。

嘿,您猜怎么着?这时候的端静,才三十六岁呢!

一见公主没了动静,噶尔臧心里头一咯噔,冷静下来后,脊梁骨直冒凉风,头皮跟过电似的。哎呀妈呀,这回可玩大了!金枝玉叶的公主,被自己一不留神给“教训”没了,这事儿要是让皇上知道了,那还不得满门抄斩啊?这可咋整!

那会儿一着急,噶尔臧也没辙了,就对康熙瞎扯,说公主是突然间得了急病,没了。

这事儿哪儿能捂得住呢,公主没了是没了,可跟着她嫁过来的那些丫鬟、侍卫还在呢,总不能一股脑儿都给咔嚓了,再把他们的嘴都给缝上吧!这不是开玩笑嘛!

康熙爷终究还是把事儿给琢磨透了,脸儿拉得老长,心里头那个火啊,直窜天灵盖。心想,噶尔臧这小子,吃了熊心豹子胆啦?竟敢打朕闺女的主意,哼,不收拾收拾他,朕这脸往哪儿搁?非得让他瞧瞧厉害不可!

可您瞧,康熙爷那火气一过,心里头又琢磨开了:这事儿啊,可千万别往外嚷嚷。万一传开了,老百姓们七嘴八舌的,啥话都说得出来,公主的清誉不就给毁了吗?连带着他这个当阿玛的脸上也挂不住啊。为了皇家的面子,康熙爷没拿公主的事儿去治噶尔臧那小子的罪,干脆来了个冷处理,就跟啥也没发生过似的,先这么搁着。

这一回,噶尔臧可乐呵了,觉得自己那瞒天过海的一手玩得那叫一个妙。但你猜怎么着?他做梦也没想到,公主下葬后好一阵子,噶尔臧冷不丁接到一道圣旨,这事儿,嘿,真够逗的!

嘿,听着嘞,皇上发话了,咱得照着办!噶尔臧这家伙,可真够缺德的,愣是把人家的媳妇给抢跑了,还贪心不足蛇吞象,连公主去世的丧礼银子都不放过,给私吞了。这事儿,简直比吃了豹子胆还大,罪孽深重啊!得嘞,皇上说了,直接把他扔京城大牢里头,挂着“斩监候”的牌子候着,啥时候动刀,那得看老天爷的意思了。就这么着,圣旨到,大伙儿都听着了,钦此!

噶尔臧一听这话,腿一软就瘫地上了,心里头嘀咕:这下可好,自个儿算是玩儿完了,皇上那招儿,嘿,还真是高出咱好几头呢!

可您猜怎么着?到了京城,康熙大帝非但没要了那家伙的小命,反倒是给了他个“一辈子圈禁”的待遇。康熙心里一盘算,嘿,要是真把王子给咔嚓了,蒙古那边还不乱套了?公主也不能从土里蹦出来不是?得嘞,咱就网开一面,饶他不死,直接把他搁京城里圈起来,算啦!

这么一来,咱们既能拿王子当个保险栓,叫蒙古部落投鼠忌器,不敢轻易闹腾,又顺道儿解决了俩麻烦,真可谓是两全其美,一石二鸟的妙招啊!

端静公主啊,那可是皇上金枝玉叶,可婚姻大事却由不得自己做主,这事儿啊,不是她一个人的悲剧,而是整个封建制度闹的。想咱皇上家的闺女都这样了,那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就更别提了,更是没得选哟!

0 阅读:52

豆丁解说呀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社会内容,关注豆丁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