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缘身在最高层:北宋名相王安石的六首诗,您都知道吗

行健不息有文化 2025-02-15 12:26:47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王安石的诗风格鲜明、思想深刻、擅长说理、讲究修辞,晚年退出政坛后,专注于追求诗歌艺术,诗风变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

笔者精心选取了王安石的六首代表诗作,有对自然景观的优美描绘,有对现实生活的敏锐感悟,还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全面反映了王安石杰出的文学才华和人格魅力。这六首诗,您都知道吗?

一、《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王安石被宋神宗任命为参知政事,开始主持变法。新年这一天,王安石看到京城的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过春节,他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之下,欣然写下了这首诗。

全诗描绘了春节的喜庆气氛,通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等句,展现了节日的热闹和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待,体现了王安石对传统节日的深刻感悟。“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一名句,彰显了新生的、进步的事物总是要战胜、取代陈腐的、落后的事物的深刻哲理,抒发了王安石政治革新的思想热情,充满欢快的、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二、《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是王安石抒情诗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文学史上讲究修辞炼字的一个著名范例。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一句中的“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极其传神,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所传颂。据记载:王安石前后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词中,反复斟酌,最后才选定了“绿”字。

三、《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古人把梅、兰、竹、菊并称为“四君子”,梅、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梅花以其纯洁、坚贞、高雅的品格著称于世。王安石以梅花自喻,通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这一句展现了梅花坚韧不拔的品质,同时也是王安石自身高尚人格、政治理想的写照。

三、《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日的一天,王安石经过浙江绍兴,他慕名登上飞来峰,借景抒情、寓理于情,创作了此诗。这首诗通过对绍兴飞来峰的描写,表达了王安石对自然景观的赞叹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一名句,体现了王安石认知的哲理性和深刻性。

四、《书湖阴先生壁》其一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杨德逢是宋朝的一位隐士,自号“湖阴先生”。王安石晚年居住在江宁(今南京)的时候,二人是邻居,交往密切。

这是王安石写在杨德逢家墙壁上的一首题壁诗。 全诗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赞美了杨德逢的勤劳朴实、情趣高雅,又表达了王安石退休后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一名句,用语新奇,对仗工整,清新自然,韵味深长。

五、《江上》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王安石退居江时,秋日的一天傍晚,他去江边游览,看到江北岸天色半阴半晴的,天空中的乌云含着雨意,在低处徘徊着。两岸的青山曲折缠绕,江流迂回婉转,忽然之间,无数面白帆在山林的掩映之处隐约驶来。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晚年诗歌风格的代表作。

这首诗通过对江景的描写,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这一名句,寓意人们只要努力向前,持之以恒,尽管前途遥远,总是有路可行的。

六、《北陂杏花》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这是王安石在晚年罢相之后写下的一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王安石抒情诗中的精品。

全诗在描写了北陂杏花的娇媚之美后,“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这一名句通过与南陌杏花的对比,赞美了北陂杏花高洁的品性之美,展现出王安石刚强耿介的个性和孤芳自赏的人生追求。

以上这六首诗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王安石高超的艺术成就和思想深度,读完之后,请您告诉我,你知道几首呢?

我是行健不息,一个古典文化的爱好者、传播者,请关注我,让我们一起携手在古典文化的海洋里自由翱翔!

0 阅读:2

行健不息有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