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国足在联赛之后突然疲软,贺龙整治国足,时间却来不及了

千年历史千面游 2024-01-17 19:32:22

1964年,一场足球友谊赛,中国队与来访的巴基斯坦队之间举行。在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下,中国队却以1:4惨败,这让看台上的开国元帅贺龙脸色铁青。自己倾尽心血打造的球队,表现如此糟糕,这让他不得不下定决心,对足球进行一次大改变。

贺龙元帅与新中国的体育事业有着深厚的渊源。出身武术世家的他武力非凡,“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故事至今仍被传为佳话。无论在何时何地,他都坚持锻炼身体,甚至在物资匮乏的苏区。长年的锻炼,使贺龙拥有了超乎常人的强健体魄。即使在最艰苦的环境下,他也很少生病。久而久之,他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练兵方法,经常组织战士们进行跑步和高强度体能训练。

在他的训练下,人民的军队,成为了一支机动力极强的部队,经常能够以比敌人快几倍的速度,完成奇袭作战。1935年,红四团在负重的情况下飞夺泸定桥,创下了一天行军240华里的纪录;平津战役中,解放军经过一夜的急行军,将敌人包围在鸡鸣驿;解放大西南时,解放军千里大迂回,包围了数十万国民党军;抗美援朝的第一、二次战役中,志愿军也是大搞迂回穿插,围歼多支美军和南朝鲜部队。

卓越的练兵功绩,让贺龙在战功和战术能力并不特别出众的情况下,成为了开国元帅。在战斗岁月中,贺老总将对体育的爱好推广到了所有部队。他对篮球和足球情有独钟,所以各个单位,都成立了足球队或篮球队,而且部队和部队之间,还经常打友谊比赛。当时的部队里物资匮乏,很难有真正的篮球或足球。所以,战士们就用布缝制简陋的实心球凑合着用。不过,由于战士们没有见识过真正的比赛,所以虽然热情很高,但技战术水平基本谈不上。

贺龙率部挺进大西南之时,也把体育的建设推广到了巴蜀大地。很多城市、企业、学校,都成立起了自己的非专业足球队。一些热爱体育运动的学生,还组织起来,参加专业的足球训练。一时间,四川的足球事业如火如荼。甚至当时中国还流行一句话:“四川人都会踢足球。”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毛主席其实对足球,也有着超乎常人的热情。他曾经在学生时代踢过球,司职门将,水平很高。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立刻责成贺老总,全面负责全国体育运动的建设。他意识到,要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鼓舞军民的士气,体育运动必须搞上去,尤其是足球。

贺老总的热情是有的,但是面临的困难也不少。曾经的中国足球,在亚洲是神一般的存在,拥有李惠堂等一大批优秀运动员。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足球夺得过9个冠军和一个亚军。不管是日本,还是那些西亚国家,都没有和中国足球队过招的能力。但是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中国再也没人关心足球为何物。而李惠堂这样的球王级人物,也不得不在香港立足。在经过了十几年的空窗期之后,中国足球的技战术已经彻底失传。

这种情况要怎么解决呢?贺龙的方法,是先引进人才打好足球基础,之后再寻找到好苗子,送到先进的足球国家去学习。引进人才这一点,当时看起来是相对简单的,因为贺老总早就联系了李惠堂,希望他能回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的左右,李惠堂最终未能回国。

人才引进受阻,那么就内部挖潜。贺龙此时,将目光看向了上海青年足球队的教练镡福祯。镡福祯在球员时期就表现出色,曾四次战胜过日本队,七次战胜过意大利队。在贺龙的力邀下,镡福祯加入了军区足球队担任教练。

有了教练,还要有队员。经过了贺老总的不断筛选,25个十八九岁的优秀青年被选拔出来,成了中国足球队的首批正式队员。不过,他们虽然身体素质出众,但是却缺乏系统的体育训练,也不太明白真正的足球理念。贺老总只能注重战术和作风的培养,希望可以弥补技术上的不足。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训练后,队员们有了很大进步。于是,贺老总开始启动下一步计划:让队员们“留洋”。而他们的目的地,选定在了匈牙利。

匈牙利是当时的世界足球强国,而且和中国的关系很友好。在那里,中国球员的成长非常迅速。他们不仅很快掌握了短传、盘带等技术,还对足球战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经过一年半的留学后,中国队与刚刚获得世界杯亚军的匈牙利队进行了一场友谊赛。面对强悍的对手,中国队员展现出了顽强的拼搏精神,并最终赢下了比赛。

看着队员们的进步,贺龙感到非常欣慰。这之后,他开始频繁的安排比赛,让球员们通过实战来检验自己的能力。1955年,中国足球队以“北京队”的名义,前往华沙,与强大的华沙队交锋。华沙队很看不起中国队,并扬言要以8:0大胜。然而,在比赛中,中国球员展现出了顽强的斗志和拼搏精神。尽管他们最终以2:3负于对手,但优秀的表现,却让他们赢得了对手的赞誉和尊重。

这场比赛,差一点成为了中国足球的转折点。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中国足球队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包括在1957年世界杯预选赛中,战胜当时的亚洲强队印尼队。贺龙深信,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并扩大选材范围,中国足球有望重返亚洲之巅。于是,在1957年,中国足球甲级联赛正式启动。然而谁也无法想到,这却成为了中国足球成绩下滑的开始。

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进入联赛阶段之后,中国球员的拼搏精神开始一点点下降。加上其本身的技战术水平算不上高,所以短板很快就被放大了出来。在重大赛事中,他们变得难以取得胜利,甚至败给了公认的弱队缅甸。这种情况,是贺老总始料未及的。他一方面将成绩下滑的原因揽在了自己身上,一方面则积极寻找问题的原因。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贺老总总结出了中国足球面临两大问题:一是盲目模仿欧洲足球风格,缺乏自身特色;二是球员的拼搏精神,在经历过联赛之后的减弱。贺老总甚至形容,中国球员在场上踢的是“姑娘球”和“绅士球”。因此,贺龙决定引入军事化管理,来提升球队的战斗力。从此后,“足球是军球”成为他的口头禅。

然而,这一拨的球员,已经被不良的作风所荼毒,再也难回巅峰。尽管实施了军事化管理,但球队的成绩仍未有明显改善,贺龙对此深感痛心。1963年,中国足球队参加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贺龙在赛前向队员下达了最后通牒:若无法进入前三名,球队将会解散,一切从头再来。然而遗憾的是,中国队在比赛中以1:2不敌乌拉圭,最终无缘前三。

在运动会闭幕后的聚餐会上,国足队长陈家亮在向贺老总敬酒时表示,虽然自己未能完成任务,辜负了党和人民的期望,但球队仍然希望可以“在哪儿跌倒,在哪儿爬起来”,继续在赛场上拼搏。贺老总被他的话所感动,因此并未解散球队。

然而,更大的挫折接踵而至。1964年的一场比赛中,中国队以1:4惨败给巴基斯坦。而这唯一的进球,还是巴基斯坦队“让”的。贺龙在赛后总结会上大发雷霆,怒吼道:“我快70岁了,我希望在见马克思之前,能看到三大球翻身。三大球搞不上去,我死不瞑目!”他认为,问题根源,仍然在于球员的思想态度。当时的中国队队员思想松懈,拼搏精神始终无法与几年前相比。为此,贺龙作出了三个重要决策:首先,在全国十大城市推广足球运动;其次,从娃娃抓起建立中小学足球选拔和培养机制;最后,解散原国家队,将球员送入“硬骨头六连”接受锻炼。

“硬骨头六连”是一支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英勇连队,以永不服输的态度和舍我其谁的气概著称。贺龙希望球员在这里,可以找回失去的拼搏精神。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中国足球的水平开始回升。1965年,借全运会之机,贺龙重组中国足球队,并且选拔了一批年轻而有朝气的新队员。这批队员经历过系统的训练,技战术水平比上一批队员更高。

1966年,新国足参加第一届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虽然球队最终1:2不敌朝鲜队,但是队员们的拼搏精神,却有了回升的势头。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戛然而止。贺龙元帅更是在1969年6月9日离世,最终未能看到足球事业的崛起。

1973年,中国足球再次出征,取得了全年13胜1平的优异成绩。然而好景不长,随着联赛机制向西方靠拢,以及各种背后利益的纠葛,中国足球开始在功利中逐渐沉沦,从亚洲第四滑落至垫底。事实证明,联赛在中国是一个特别奇怪的存在。其他的国家,联赛越搞水平越高,而中国则是相反。这背后,似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一直在阻碍足球的发展。其势力之庞大,甚至连霸气十足的贺老总都无法抗衡。有可能,全面市场化的足球并不适合中国。在这个低谷时期,我们或许应该推倒重来,回归贺龙的方法,重塑已经被证明有效的足球体制。用二三十年的时间,老老实实地发展足球的基础,我们或许还能看到中国足球冲出亚洲的一天。

0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