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在想你妈的事儿呢?”丈夫张向东从书房走出来,手里端着杯咖啡。
我点点头,没说话。自从女儿出生后,我妈从老家过来帮忙,可最近她总是念叨着要回去,待了还不到半年,比起在哥哥家一待就是六年的情况,这让我很不是滋味。
张向东在我身边坐下,轻轻拍了拍我的手:“妈年纪大了,咱们多体谅体谅吧。”
“可我才是她亲闺女啊!”我忍不住红了眼眶,“哥嫂结婚六年,侄子从出生到上小学都是我妈一手带大的,怎么到我这儿,半年都待不住了?”
张向东叹了口气,把咖啡放在桌上:“你忘了上次的事儿了?妈走的时候留了张纸条,说是回老家‘歇歇’,结果第二天嫂子就打电话过来,说孩子没人接送,妈这才不得不回去。”
我当然没忘。五一小长假,我单位值班,我妈说好留下照顾孩子,结果还是回了老家,还是嫂子一个电话把她叫了回去。当时我气得不行,直接打电话质问她,为什么嫂子家一待就是六年,到我这儿,半年都坚持不了。她在电话那头支支吾吾,只说想孙子了,想回去歇歇。
“她怎么不体谅体谅我呢?”我哽咽着,“我这才刚生完孩子,正是最需要人的时候……”
张向东搂住我,安慰道:“别想了,妈不容易,咱们理解她。”
可我心里这口气怎么也咽不下去。我妈不是个小气的人,年轻时吃了不少苦,把我和哥哥拉扯大,供我们上了大学。她对哥哥一家也确实没话说,嫂子是护士,三班倒,哥哥创业,早出晚归,家里家外都是我妈在操持,连水电费都是她记着交。
我记得有一次,嫂子单位组织旅游,我妈二话不说就答应帮忙照顾侄子,连着照顾了一个多星期,回来后还一个劲儿地夸侄子懂事,学习进步。
还有一次,侄子生病住院,我妈在医院衣不解带地照顾了五天五夜,嫂子只是偶尔过来看看,大部分时间都是我妈一个人在忙前忙后。
可现在轮到我了,她却三天两头念叨着要回老家,一会儿说想孙子了,一会儿说家里有事,我心里能好受吗?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我妈手机坏了那天。她拿着进水的手机,小心翼翼地问我有没有旧手机可以借她用用。看着她那副小心翼翼的样子,我心里突然很不是滋味。她是我妈啊,怎么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一样?
我给她在网上买了个新的,又把我的旧手机借给她暂时用着。那天晚上,趁她去洗澡,我鬼使神差地翻看了她的微信。
这一看,我心里五味杂陈。原来,我妈一直夹在我和嫂子之间,左右为难。嫂子在微信里跟她抱怨,说她一走孩子没人照顾,晚上值班怎么办。我妈回复说,侄子现在上小学了,能省心不少,我这边更需要人照顾,让她体谅体谅。嫂子虽然没再说什么,但发了好几个委屈的表情。
我这才明白,我妈不是不想帮我,而是怕两边都照顾不到,两边都不讨好。嫂子虽然没明确反对她来帮我,但我妈心里明白,如果她顾不到嫂子那边,迟早会被嫌弃。
那一刻,我的委屈变成了心疼。我妈这一辈子,吃苦受累,从没享过一天清福。她怕什么?怕自己没用,怕被我们嫌弃,怕老无所依。
我决定和哥哥嫂子好好谈谈。周末,我们一家回了老家。我妈在厨房忙着做饭,哥哥和嫂子在客厅逗孩子玩。
我深吸一口气,开口道:“哥,嫂子,我觉得咱们得给妈一个保障。”
哥哥愣了一下:“什么意思?”
我把手机里的聊天记录给他们看,又说:“我提议,把老家的那套房子过户到妈名下吧。”
嫂子的脸色有些尴尬:“我从来没想过赶妈走啊……”
我摇摇头:“我知道嫂子没这个意思,但妈她心里会这么想。她这辈子图什么?不就是想有个属于自己的地方吗?”
哥哥沉默了片刻,点点头:“你说的对,这事儿是应该早点办。”
房子过户那天,我妈拿着房产证,眼圈红了。她哆哆嗦嗦地抚摸着房产证上的名字,嘴里不停地念叨:“你们这孩子,怎么这么懂事……”
那一刻,我觉得这一切都值了。后来,我妈再来帮我带孩子的时候,整个人都变了。她不再心不在焉,也不再总想着回老家,甚至会主动问我今天想吃什么。我也学会了多体谅她,不再事事都计较。
我终于明白,我妈不是不爱我,也不是偏心,她只是太怕没有归宿了。看着女儿熟睡的小脸,我心里充满了感激和温暖。亲情,有时候需要用心去体会,用行动去守护。一个简单的举动,就能化解误会,温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