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鹭鸣 符予乔
最近,不少地方发文要求“过紧日子”,上个月,就连经济实力相当可以的苏州都出台10条举措落实过“紧日子”。
其实,“过紧日子”已经成为近年来的热词。党政机关精打细算、厉行节约过日子不是一时之需,而是长期的、常态化的工作要求。
厦门,也是外界眼里经济实力尤其是财政实力相当可以的城市。笔者注意到,厦门在三番五次强调要过紧日子的同时,有的地方花钱却“毫不手软”——那就是改善民生方面的投入。今年上半年,厦门财政持续加大对民生方面的投入,民生支出占比近八成,增长7.2%。
政府过紧日子,让老百姓过好日子。我们不妨来算一笔账。
01 教育,真是下血本啊
教育,是厦门城市竞争力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这方面,厦门历来大手笔。
最近,动静最大的当数校园了。
趁着暑期,不少学校都在大刀阔斧地改造。比如笔者住家附近,莲花小学在日夜赶工,计划新建一栋7800平方米的综合楼,投资4800万元。
隔三差五,就有关于厦门新学校等重点项目即将完工的消息见诸报端。
随着开学季到来,厦门双十中学湖里分校、厦门市湖里创新实验学校等一批新学校将招生。今年,全市计划建成38个中小学和幼儿园项目,新增4.1万个学位。
厦门一边建新学校,一边对“老破小”学校微更新、微改造。去年初,厦门就启动“百校焕新”工程,计划用1到2年时间,改造100所以上的“老破旧”学校,在老旧校园,实施更新改造,提升校园空间利用率,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孩子们的“盘中餐”也放心上——厦门今年预计投入3490万元用于学校食堂改造工作,目前已在全市104个学校食堂投入2596万元进行硬件设施改造升级。
在厦门,教育投入一直是公共财政的一大支出,上半年教育支出增长7.0%。据说,有一个教育强区,这方面的占比,要更高,财政每赚三块钱,近乎要花一块钱在教育上。
而翻开厦门各区的“财政报表”,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出,厦门仍然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总支出和生均支出逐年只增不减,推进厦门教育高质量发展。
看来,在这一几乎事关家家户户的民生问题上,厦门投入之慷慨,真的是在下血本啊!
02 留厦来,给钱给床给房
今年毕业季,不少应届本科毕业生已经领到了一笔厦门政府发放的生活补贴。
这些年来,为吸引更多毕业生来厦,厦门推出了一系列的举措,比如最高8万元的一次性生活补贴、为来厦求职和见习实习大学生提供免费“一张床”住宿、5年5折租房补贴等。其中今年上半年,厦门仅发放大学生“5年5折租房补贴”约2亿元。
不久前,《厦门市促进2023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十条措施》出炉。这些措施包括对企业招用毕业年度或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标准为每人1000元。此外,对于到中小微企业就业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毕业生,还提供首次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的补贴。
为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厦门市还提出了扩大政策性岗位规模的措施。例如,国有企业新增岗位中不低于50%的比例用于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同时,厦门市也提供了最高3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支持给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
值得一提的是,厦门还通过开展免费培训来提升毕业生的技能水平。
在笔者看来,在就业和收入方面,厦门同样表现出了对民生的重视。厦门财政局发布的公报显示,2023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7.07亿元,增长20.3%。
2024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数7.85万人,居民收入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城镇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同比增长4.6%和6.6%。
就业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系着城市发展大局,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这些数据不仅反映了厦门经济的稳健发展,也展示了政府在促进就业和提高居民收入方面的努力。
03 砸重金,顶级医院又来了
上个月,复旦肿瘤厦门医院落子厦门,从浦江西岸到鹭岛新城,55名医护从上海总院集体“南下”。
这是继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医院、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后,第三家“强势输入”厦门的复旦系医院。
笔者注意到,这些年来国内顶级医院纷纷把眼光转向厦门,除复旦系医院外,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等也在厦布局。顶级医院的加入,显然离不开市财政的支持,受益最大的当然是老百姓,以前看名医经常要“北上”,现在厦门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顶级的医疗服务。
不仅如此,本地医院今年的动静也不小——根据相关报道和公告,厦门多个重点医疗机构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和升级工程,如,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二期项目今年初动工,总投资约8亿元,预计年底完工;市中医院康复楼项目、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ICU改造工程项目、市康复医院修缮改造工程等都在如火如荼建设中。
根据今年市财政局的预算报告,2024年厦门将计划投入60亿元用于健康之城建设,包括深化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增加医疗床位等。厦门对医疗投入远不于此,医保缴费标准调整、医保待遇更新、“惠厦保 ”升级、医保基金支出等等,都是市民能实实在在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在这些项目的加持下,2023年厦门市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显示,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6.03%,比2022年提高了1.63个百分点,呈现稳步提升态势。也许,根据之前规划的,到2025年厦门人均期望寿命能突破81.63岁!
04 老旧小区改造 近20万户受益
一边是拔地而起的崭新高楼大厦,一边是已经有点年代的老旧小区。
随着城市“新陈代谢”逐步加快,老旧小区各种问题不断显现、居民生活品质不高已成为城市更新的难点。而老旧小区改造也是厦门这两年来“操心”的大事。
目前厦门全市已累计改造1881个老旧小区,惠及居民19.65万户,今年该市将完成对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的改造。
其中,作为全市老旧小区改造数量最多、任务最重的思明区,共有老旧小区1124个。截至去年底,全区已完成645个老旧小区改造。
近期,思明区透露,今年计划将剩余479个小区全部改造完成,其中,上半年已完成132个老旧小区改造,377个老旧小区已进入“焕新升级”模式,开工率达86%。
此外,厦门城中村现有居住人口227万,超过全市人口三分之一,其中有186万租房人员。目前,厦门已拆除违建102万平方米,腾出公共空间118万平方米,打造“微公园”“微景观”上千处,建设和提升公共基础服务设施近千项。
平坦的小区道路,整齐划一的停车位,干净整洁的庭院环境……曾经“衰老”的模样已被靓丽“新颜”取代,三五成群的居民在焕然一新的小区内健身、闲聊,尽享休闲时光。
若问什么是幸福,这番变化何尝不是实实在在的小确幸?老百姓家门口这点“关键小事”,更是基层治理的“民生大事”。
随着改造工作的深入,将有更多的小区焕发新生,让每一处老旧角落都绽放出新的光彩,让每一位居民都能享受到改造带来的福祉。
05 见缝插绿提“颜值”
终日奔波于水泥森林的人,难免会滋生对自然山水的向往。说起城市绿化这一点,放眼全国,厦门一直名列前茅。抬头见蓝、推窗见绿、开门见园,诗意生活触手可及。
有这么一组数据,可以看出厦门在“逐绿”上投入。
截至2023年,厦门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1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83平方米,基本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去年,厦门新增或改造提升公园绿地106.1公顷、郊野公园102公顷、绿道57.1公里,立体绿化建设完成26处,打造口袋公园26个、精品公园6个、美丽乡村小公园106处。此外,28个公园绿地建成52个健身设施,25个公园共设置泡茶点41处。
不仅如此,厦门还“见缝插绿”,不断向“空中”拓展。通过在桥墩、天桥等处种植三角梅、爬山虎等植物,立体绿化美化效果明显,成为厦门的一大景观特色。
一棵树,一丛花,一座园,好的生活就掩映在绿肥红瘦之间。或许见多了习惯了,你只道是寻常,其实这是一座城市的久久为功。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其间,是城市绿色发展的方向,也是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笔者细细数下来,厦门历年来对民生事业格外重视和投入,可谓一棒接着一棒投入。公开的数据显示,厦门每年将70%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这包括但不限于基础教育、卫生医疗、保障性住房、养老服务、交通出行等方面。此外,厦门还通过增加中小学幼儿园学位、医疗机构、医疗床位和卫生技术人员等措施,提升民生福祉。
“致广大而尽精微”是成事之道。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针”,成为一把最重要的尺子。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就拥有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最深厚的力量。
厦门“壕”起来,自然也不手软。
不知道,身处城市之中的您,是否也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