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彘”就是剁掉四肢,剃发挖眼,灌耳割舌,然后扔到厕所任其自生自灭。这种酷刑简直令人发指,而发明此刑的正是刘邦的老婆吕雉。第一个受罚的是她多年的情敌戚美人。人一旦拥有了不受制约的权力,便会产生不可思议的疯狂,尤其当她是太后时。
皇帝操纵朝臣最好的办法就是联姻,确保各个重要岗位都是自家人,咱们成了一家人了,四舅五叔你们不闹了吧?张飞的女儿嫁给了刘备的儿子,雍正皇帝娶了年羹尧的妹妹,不都是这么回事吗? 皇帝通过自己和儿女的婚姻来拉拢各种势力各地豪强,形成一个更大意义的“家族”。皇帝此时变成了一个符号,一个“大家族”的利益代表, 当这个“家族利益代表”挂了的时候,就暂时由这个代表的老婆来代表。家族内外如有不服的势力,太后振臂一呼,大家群起而攻之,共同维护家族利益。太后称制十年八载然后还政于幼帝,国家机器继续运转。一切看起来挺完美的,一切又都有但是。
后宫女人的那点小聪明用来争宠可以,用来给娘家人捞点好处可以,哪怕寂寞的时候养几个面首也还能接受,但是处理政务驾驭朝臣就不灵了。于是她就得依靠她爸,她哥甚至她外甥来钳制群臣。外戚做为辅政大臣,真心辅佐小皇帝的没几个,大多都在谋划怎么篡位,虽然失败的占了多数,但毕竟也有成功的,王莽就篡了西汉,杨坚建立了大隋。
太后和外戚究其根本是皇权的延伸,是先帝有意培养其势力用来加强皇权,但不是所有的先帝都下得好这步棋,尤其是在小皇帝还年幼的时候。母后、外戚集团虽然是亲戚,其实更被小皇帝视为威胁帝位的权臣。东汉时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就是皇权制度下皇后制度和太后制度设计不健全的表现。
武则天无疑是中国广大女屌丝的偶像。她一步一步从才人到尼姑到昭仪到皇后到太后最后到皇帝,中间还抽空把吕雉的“人彘”改进成了“醉骨”。她能一路走来,自然有她超强的政治手腕的原因,但是很多人往往忽略两点。一、高宗为什么要让她干政呢?高宗身体不好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高宗要让武则天当他的白手套。像打击以长孙无忌(高宗舅舅)、褚遂良为首的关陇集团,高宗自己不方便动手,武后无疑是最佳拍档。在多年打击权臣的活动中,武则天的治国经验和驾驭朝臣的权术已经千锤百炼,为她日后称制称帝打下了基础。二、她命长,她67岁才登基称帝,也就是说她熬死了绝大多数太宗朝,高宗朝的老臣,再往后提拔的大臣都是她精心培养的骨干。她成了一大群既得利益者的老大。她不当皇帝,谁当?
中国古代官僚体系的进化完善史就是君权和相权的矛盾史。皇帝是权力中心,丞相是行政中心,两者时而合作时而矛盾。当皇帝感受到权臣的威胁的时候,就有意培植妻族、母族来对抗相权,加强皇权,但是经常失控,外戚掌握权力逐渐转变为权臣,历史上多次出现外戚专权,甚至出现了女皇帝。随着后宫制度的完善和对外戚集团的针对性防范,最后皇帝不敢也不再需要倚重外戚。
明朝皇帝选皇后都是中下级官吏的女儿,外戚也只能有虚衔,吃穿不愁,当官没门。另外明清两朝皇帝不一定长寿,但接班人大多数是成年人,自然就不需要太后垂帘听政。即使偶有小皇帝继位,太后最多在家管管孩子,政务由外朝大臣处理。这样做虽然解决了外戚专权的问题,但是皇帝孤家寡人一个怎么面对满朝文武的“喷粪”或者某个权臣的弄权呢?明朝皇帝选择了用太监当打手,清朝皇帝选择了用军机大臣当秘书。
清末慈禧太后的出现好像打破了传统,但是她并没有威胁到皇权,因为她就是皇权的代表。她当政时并没有重用自己的娘家人,更多的是站在爱新觉罗家族的角度来管理这个国家,至于说她与恭亲王奕䜣的斗争,反对光绪帝的变法,只是她们家族内部政见不同而已。慈禧死后,摄政王马上就可以开掉袁世凯至少说明名义上的皇权未曾旁落,但袁世凯有实权。
YY一下,光绪皇帝要变法可能还有一个他难以启齿的原因。在那个照片还骗不了人的年代,面对如此后宫,光绪帝有没有可能是为换个老婆而去变法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