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已完全踏空科技股行情,本质上暴露了资产配置中杠铃策略的失衡——过度偏重红利资产而忽视了科技成长端。此时在权益组合内部进行“拆东墙补西墙”式的调仓,实非明智之举。

其逻辑在于三重维度:
其一,行情演绎的轮动规律。若有趋势性行情,资金如水终将填平价值洼地。大资金受制于流动性约束,更倾向布局低波动、高股息的红利资产,主题型成长股往往难以承载大体量资金。正如塞思·卡拉曼所言:“当下跑赢大盘的品种,其超额收益实为向未来透支的信用”。
其二,防御底仓的压舱价值。若无系统性机会,红利资产凭借稳定的现金流和股息回报,恰似组合中的“减震器”。深度价值投资强调“持股守息”的复利累积,这正是穿越周期波动的核心要义。
其三,时间复利的终极验证。拉长三至五年周期,红利策略相较科技成长往往具备显著超额收益。当前科技股的躁动,本质上是极端估值差的技术性修复,而非底层逻辑的根本逆转。
投资如同耕作,需遵循“春播秋收”的自然法则。动心忍性,静待花开——与其追逐热点承受风格摇摆之苦,不如坚守深度价值的安全边际。怀抱价值之尺,悠然而行,方能在资本市场的潮起潮落中收获时间的馈赠。
==============
本文完
风险提示:
投资有风险 ,入市需谨慎!
个人操作思路,不构成投资建议,观点仅供参考!
祝大家账户长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