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早年在南开学校上学时,曾拜过一位形意拳大师,还曾使用他的僧王宝刀长达三年多,这位大师名叫韩慕侠。
韩慕侠出生于天津静海县,此县是个武术之乡,男孩子没有一个不舞枪弄棒的,韩从小就长得高,力气大,五六岁就跟随外祖父学迷踪拳,打下了良好的武术功底。
在他十二三岁时,跟随父亲路遇不平,仗义出手,不料被天津八大家之一海张五宅院的护院周镖师看中,拜其为师,开始正式学习武艺。
后经周介绍,他又拜在京津武术名家张占魁门下,正式学习八卦掌,又经韩介绍,师从形意拳大师李存义,学习起形意拳。
在张、李两位师父的悉心教授下,一直学到20多岁,功夫日臻成熟,名声也越来越大。但他远不满足,立志要成为一名神州大侠,因此决定到南方云游,遍访名师。

后来还真又拜了一位大师,也是他的师爷,名叫应文天,深得其八卦掌精髓。
在他40岁时,在天津开设武馆义务授徒,有很多南开学校和北洋女师的学生拜在他门下,学习形意八卦武术,周恩来就是其中之一。
站桩是形意八卦拳的基本功,很多弟子都坚持不了几分钟,但周恩来一站就能站半个钟头,甚至一个钟头的都有。
除了苦练基本功,闲暇之余,周恩来还与韩慕侠谈论时事,谈前途,周恩来勤奋好学、忧国忧民的态度,以及他的宏伟志向,都令韩慕侠深为钦佩,因此,二人之间既是师徒,又是知己。
韩慕侠还把自己珍藏的僧王宝刀拿出来,让周恩来用来练习,一用就是三年之久。这把宝刀原是大清僧格林沁亲王的战刀,解放后,由韩的女儿保存。
后来周恩来组织学生运动,韩慕侠也常带着弟子们参与他们的筹款活动;周恩来在一次救国运动中不幸被捕,韩慕侠凭借他的威望出面与反动党谈判,在社会压力下,周恩来等学生们被无罪释放。
再后来周恩来赴法勤工俭学,韩的女儿问他:“周师哥哪去了?”,韩慕侠总是说:“你周师哥去办大事去了,等他回来,日子就好了!”
韩慕侠一向有爱国情怀,1918年他曾打败俄国大力士康泰尔,在京津一带名声大振,被人们誉为“北方大侠”。

他一生习武20余年,遍访南北名师,终得形意八卦武术的真传,成为一代武术名家,但成名之后到底要干什么?成为他之后人生的一大课题。
他曾开设有武馆授徒,传承武术文化,不少达官贵人子弟前来拜师,比如有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也曾以外聘的形式在大学教授武术,但这种教授都不成系统,无法为国家发挥作用。
在黑暗腐败的旧中国,他的终极追求是,用国术来强兵强将,建立一所武备学堂,用形意拳术来培养一支具有技击格斗之术的军队,上可保社稷,下可卫家园。
但这个理想实现起来太难了,在清末时,他的师父张占魁、李存义曾上书给最后一任直隶总督陈夔龙,向陈表达了希望用形意武术训练军队。
陈为此很感动,但办武备学堂需要大量财物,清末政府哪里还有钱?于是答应说只能先办一个武士会之类的民间团体,后来大清垮台,张占魁又去找了表哥冯国璋,终于开办了“中华武士会”。
但武士会的大多数成员却不同意搞形意武术训练军队,在这种情况下,韩慕侠也就离开了,之后开办了自己的武馆。

袁世凯也曾请他去过,给他一支御林军教授,供袁搞复辟帝制所用,但韩慕侠认为袁的行为会遭到全国上下反对,他不想助纣为虐,也没有接受袁的其他职务。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韩慕侠并没有停下追求的脚步,他曾写《万言书》给大总统,但后来的北京政府,在袁世凯死后陷入争权夺位的斗争中,谁还关心建什么武备学堂呢?
每每想到抱负实现无门,他总是悲愤地说:“我空有爱国心,却无报国门,有愿难遂啊!”。
在他50岁时,张学良突然找他了。二人早前也有往来,在韩的武馆难以维持被迫关闭后,韩便赋闲在家,张学良便劝他出来做些事情,请他从戎东北军,用武术训练军队。
韩慕侠认为,虽然创办武备学堂的愿望无法实现,能直接用形意武术训练军队,也是对自己抱负的一种安慰。
张学良拨给他1000名士兵,组成武术团,由韩为武术团团长。团部设在南开南门外于家坟洪元里一号,也就是韩慕侠的家里,训练地点则在数十里外的杨柳青。

韩慕侠在训练武术团时,为了与其他士兵有所区别,还制作了特别的“武术团”袖标。在训练上也十分严格,他专门编了一套形意枪法,把形意连环枪加以简化,变化为刺、拔、挑、崩、劈五下刺杀动作,简单易学,又很有实战价值。
此外,他还训练武术团集体冲锋格斗。除了军事训练,韩慕侠还开展思想教育,给士兵讲近代史、讲岳飞精忠报国,还讲三国赵子龙等历史上脍炙人口的故事。
韩慕侠教授士兵形意武术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针对日本的威胁,以破日军的拼刺,后来他将武术团改为大刀队。
所谓的大刀,使用的是二尺长的把和不轻不重的刀片,又称“双手带”,用八卦形意“裹头缠脑”,顺步砍,左右砍,连剁带劈,动作看上去简单,但使敌人防不胜防,一番动作下来,敌人就算人头不落,枪支的准星也被磕坏。

然而就在韩慕侠的训练有条不紊的进行时,一个他难以解决的问题出现了,武术团的军饷到不了位,士兵们以停止训练表示抗议。
韩慕侠向上头请示,上面的人却互相推诿,无人做主。一气之下,他回家把自己仅剩的百块银圆拿出来给士兵们发了,但到手每人也只有十几个铜板。
后来韩慕侠的夫人去世,使他深受打击,而大刀队的军饷仍是没有下落,士兵们也拒绝训练,无奈之下,韩慕侠只好回家,他的愿望再次落空。
东北易帜后,他训练的大刀队被编入宋哲元的29军,“九·一八”事变后,大刀队与日军在喜峰口、古北口的战役中有出色表现,袭击了日军炮兵阵地,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韩慕侠听到这个消息后,悲喜交加,悲的是他训练的大刀队多数殉国,喜的是大刀队在抗日中终于显示了出威力。

到他晚年时,生活几乎陷入绝境,为了生计,一代大师不得不在路边摆起了小摊,靠摆卖香烟、糖果糊口。
在抗战期间,一位亲日军阀上门请他出来做事,比如请他当保镖,每天给他200大洋,但他不愿意为这些人卖命,他说:“我韩慕侠脾气不好,生来不愿侍候人。要当保镖,早在二十年前就为袁世凯当了。”
这个军阀不愿放过他,又以天津警团教练的名义请他,三天两头来游说他,逼急了,他故意把自己的左手腕骨折断,把断骨接歪,让他们看他确实当不了教练,但即便如此,警团还是把他十五六岁的儿子带走,让儿子代父去传艺。
1947年10月,韩慕侠因病去世,终年7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