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的返程路上,发生了这样一件事,看过之后,有人愤怒,有人唏嘘,有人大骂白眼狼,有人感情受到了一万点暴击,你会怎么看呢?
贵州龙里一个高速服务区,有人拍到垃圾桶旁有大量被丢弃的年货,有生鲜肉类,有已经烹饪好的熟食,有排骨丸子、腊肉,还有炸得金黄酥脆的小酥肉和带鱼。
保守估计,年货总重量多达三四十斤,价值上千元。

有网友评论道:“你妈辛辛苦苦为你制作的小酥肉,你却随便丢在垃圾桶,你扔的不止是东西,更是父母的爱心。”
而且,即便是你不想要,可以转手借花献佛送给想要的人,又何必丢进垃圾桶造成巨大的浪费呢?
这件事背后,其实是,有些春节千里迢迢回乡过年的子女,和家中年迈的父母之间,无法弥合的沟通鸿沟之深,就像是隔着一道喜马拉雅山也无法填平的马里亚纳海沟。
这年头,子女和年迈的父母远隔千里、一年也见不了几回面是常态。好不容易春节相聚,父母大都会把自己以为能拿出手的最好的东西硬塞给远行的孩子。
然而,谁能想到,有人会在半路毫不珍惜地通通丢进垃圾桶。

一边丢,他或许还在责怪埋怨爸爸妈妈违逆自己的意愿,给自己制造麻烦。
社会发展,让两代人的生活习惯、饮食喜好迥异是正常现象。
我们的父辈,大都挨过饿、吃过苦,年货腊味,对于他们来说是无比珍贵的佳肴。所以,他们在送别远行的儿女时,恨不能倾其所有,把孩子的汽车后备箱塞满。
年轻一代,生在红旗下、长在幸福中,再加上最近几十年经济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极其繁荣,平时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早就对老一辈的各种腊味无感了。
他们甚至觉得,不鲜不食才是当下最应该践行的健康饮食理念,那些可以长期保存的腊味,重油重盐重口味,几乎可以和不健康画等号,垃圾桶才是最好的归宿。
这件事的发生,在责怪当事人浪费食材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为什么两代人的沟通变得这么困难?为什么都这么执拗?
如果说,父母的好意,儿女只愿意心领而不能全盘接受,父母能不能尊重孩子的意愿,不再强人所难?不再你不接受我就生气上火、怒不可遏?
父母和子女之间,究竟能不能敞开心扉、开诚布公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能否相互尊重?
试想,如果沟通有效,许多麻烦本就不应该发生,把父母精心准备的年货丢进垃圾桶的事,就不会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