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李勣接到贬官旨意,为何家都不回就走?李世民:犹豫就杀了

醉风文史 2024-08-11 23:55:29

649年,李世民病重,命太子李治到金掖门代理国事,与此同时,李世民还下了一道令人摸不着头脑的旨意:将李勣贬为叠州都督,即刻赴任。

李世民为何这样做?从他嘱托李治的话中可窥一二。

李世民说:“李勣有才智,但你对他无恩,不会服你。我将他外贬出长安,他接到旨意后若是立即出行,等我死后就让他做仆射,当心腹使用,若有迟疑,就杀了吧!”

先贬后拉,让李勣对新君产生感恩和忠诚,李世民的帝王之术显露无疑。而李勣在接到贬官旨意后,拍马就走,连家都没有回,是他意识到了什么吗?

李世民对李勣的态度

历史上,能在战场上创造神话的名将不在少数,但延伸到朝堂斗争,做到功高而又能自保的名将很少。

强如秦国战神白起,在战场上令敌国闻风丧胆,可回到朝堂上,他不仅与丞相范雎闹得很僵,还连续三次拒绝秦昭襄王任他为帅攻打赵国的命令,最终落得个赐死杜邮的下场。

李世民对白起之死的评价是:“乃君之过也,非臣之罪焉。”

这句话足以看出李世民的帝王心怀,可换位思考,若是李世民手下将领在军中拥有超过他的声望,且屡次拒绝他的命令,李世民还能稳坐钓鱼台吗?

答案显然是不能,毕竟漂亮话谁都会说,但要是让他做到言行一致,那肯定比登天还要难。

将李靖评为大唐第一名将不过分吧,可李靖为了保命是如何做的?关闭家门“与世隔绝”,任何宾客都不接待,即便是亲戚也不能随意进入府中。

说李世民心胸宽广,这没有错,但若是说他对手下将领百分百信任,这就是在侮辱智商了,毕竟皇帝这种只能“称孤道寡”的生物,不配将信任二字挂在嘴边。

李世民对大唐另一位名将李勣的态度,同样也是如此,即便李世民与李勣之间有过不少君臣相得的感人场面。

李勣有次罹患暴疾,治病药方中说需要胡须烧成的灰,李世民知道后就剪下胡须,给李勣和药。史载,李勣不停哭着磕头道谢,以至于头破血流。

还有一次,李世民在宴会上对李勣说,要将太子李治托付给李勣,还说李勣当年对李密不离不弃,如今也不会辜负他的信任。

李勣再次哭泣着叩谢皇帝的信任,甚至还咬破手指头,沾血为誓表忠心。

李世民的信任有限

表完忠心,宴会继续,李勣喝得不省人事,李世民贴心地解下自己的衣袍盖在李勣身上,从而得出的结论是,“其见委信如此”。

这幅君臣相得的场面还真令人感动,不过仔细琢磨之下,感觉又透露着丝丝怪异,这真的是“委信”吗?怎么处处流露出表演的痕迹。

看起来,这更像是李世民在施展他的帝王术,向臣子施恩,以获取臣子忠心,李勣也看出了这一点,于是努力在配合皇帝表演。

要说李世民重用李勣,这一点也没错,要说信任,那不见得有多少,最明显的例证,就是李世民在临终前将李勣贬出长安,并嘱托太子李治,若李勣“徘徊顾望”就杀了他。

李世民如此考虑,应该是担心李勣会在他死后发动兵变,所以要试探李勣的忠心。

若是李勣乖乖听话,按照旨意离开长安,表明李勣这个人可信,李治即位后可以重用,若是李勣犹豫,不想走,那就表明此人有二心,需要尽快铲除。

这种以生命为代价的试探,何止是不相信,已经明显是忌惮了,李勣当然能明白李世民的用意,所以在接到旨意后,李勣连家都不敢回去,直接走马上任。

说实话,李勣的表演属实也有些用力过度,毕竟是外贬为官,回家准备一下也是人之常情,但李勣不敢赌,他直接走就是向李世民表明自己没有异心。

当然,李勣的表演也不是毫无成果,在李世民死后,李治当即将李勣召了回来,加官进爵,成为大唐军方的中流砥柱。

实际上,早在贞观初年,李世民对李勣的不信任就已经初见端倪。李世民登基后,将李勣封为并州都督,并一直将李勣按在并州十六年,期间虽有立功升职,可一直未被调入朝廷中枢。

不信任的原因

对于将李勣安排在并州这件事,李世民也有自己的理由,即防备突厥进犯,并且还颇为得意地对侍臣说,他任用李勣防备突厥,可比隋炀帝修建长城强多了。

李世民对李勣的态度已经很明确,重用但不信任,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李勣早年的经历有关。

李勣之前是瓦岗军的元老,曾效忠李密,后来在魏征的劝说下选择投唐,此时魏征还是太子李建成的属官,因此李勣身上也隐隐被打上了太子一党的标签。

而且,在选择投唐时,李勣并没有直接将手中掌握的人口户籍资料交给李渊,而是交给旧主李密,让李密代为转交,李渊还因此夸赞李勣是纯臣,可仔细想想,李勣此举不也是表明,他不愿做李渊的臣子,而只愿意做李密的臣子。

后来李密谋划逃跑投奔李勣,被李渊所杀,李勣顶着巨大压力安葬了李密,这再次为他赢得忠义的好名声,可若是当初李密成功逃跑,李勣会如何选择?

为了维护自己的名声,李勣大概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跟着李密一条道走到黑,如此一来,名声反而成了李勣的拖累。

因为魏征的关系,在李世民与李建成争皇位期间,李勣的态度就值得考量了,不说完全效忠李建成,也肯定倾向于他,李世民对此自然很不爽。

所以在李世民胜出后,将李勣丢在并州不让他回长安,也就有了充分的理由。

直到李世民决定立李治为太子,李勣的命运才开始再一次发生变化,因为此时李靖处于半退隐状态,侯君集因为参与李承乾谋反案被杀,李勣的重要性因此凸显出来。

毕竟,李勣是李世民亲口承认的当世三大名将之一,若无像李勣这样经验老道的军中将领护持,李治能否顺利登基还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所以李世民才开始对李勣频频施恩,比如割须救病,解衣覆之等等,而李勣最终也没有辜负李世民,帮助李唐皇权平稳过度到太子李治手中。

0 阅读:67